第四十二章:中書平章軍國重事
知道房舍是給他們自己居住的,城牆是保護自己,防禦敵人的,這些趕到揚州的百姓,其中大多數,都是已經破產的農民。
在戰爭中,找不到一點立錐之地,看不見生存下去的曙光。
突然間揚州城的事情傳了出去,自然吸引了無數的人,寄希望於來揚州府謀個生計。
無論男女,做起工來,一個比一個起勁。
不要小瞧女性的力量,在先天條件上,女人確實不比男人,但在人手短缺的揚州府,也是一大助力。
在這剛剛結束戰亂不過短短兩三年的光景,除了朱元璋的基本盤,應天周邊,及張士誠的基本盤,蘇浙地帶,整個中華大地,滿目瘡痍,餓殍遍地,哪裏有什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
所有人都是爲了活下去。
朱標看着一個七八歲的小娃娃懷裏抱着三塊烘乾的泥磚,走起來晃晃悠悠的樣子,回頭看了眼朱棣,朱標開口道;“他跟你差不多大,但差距卻是天地之別,咱們家也不是貴族出身,以後你們倆可記住了。”
“千萬記着,不論是朱家的皇帝,還是藩王,你們也並不比別人高一等,父皇對你們噓寒問暖,別等作死了,大哥可不會護着你們。”
朱標一直在給朱棡和朱棣洗腦,灌輸他朱標自己的人生價值觀,而朱標最怕的也是,後世的皇帝會認爲自己天生就高人一等,天下的百姓就應該被皇帝奴役。
朱棣道;“哎,大哥,你這天天碎碎唸的,小四知道了,以後到了封地,一定好好做個藩王,爲民做主。”
朱棡打量一眼,輕笑着,也不答話。
朱標伸手在朱棣的腦門上敲了一下道;“不是讓你爲民做主,你也插手不了地方事務,如果有害民的事情,直接報朝廷就行了。”
正當朱標向前走着,突然間,蔣瓛火急火燎的衝了過來道;“殿下,殿下。”
“你這什麼時候,能穩重點?”
“常,常,常遇春大將軍到揚州了。”
蔣瓛上氣不接下氣的急喘着道。
朱標微微一怔,狐疑道;“常叔?他沒死??”朱標快步向城外跑去,常遇春哎,大明第一戰神,他這個戰神,可是正八經的戰神,不是李景隆和朱祁鎮那種戰神。
朱棣疑惑道:“大哥怎麼跑那麼快?”
“去見自己老丈人,太子也得給面子吶,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朱棡冷笑一聲,朱標的婚事早就定下來了,雖然沒成婚,但皇帝和開國大將軍定下的婚事。
這普天之下,誰人也更易不得。
朱棣瞥了一眼,滿不在乎的跟着向城外走去。
當朱標到了北城門時,常遇春身邊跟着馮勝,傅友德,李文忠,藍玉等一衆將領,因爲他們要進城,南歸回朝的大軍在耿炳文的帶領下,前往長江北岸待命。
朱標穿着一身粗衣麻布,在這揚州府,哪怕他想穿好的,也是弄不來的。
常遇春領頭,馮勝站在常遇春的左手向後半個身位,右邊是傅友德,再向後李文忠,藍玉只能隔着遠遠的眺望朱標。
“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常遇春,拜見太子殿下。”常遇春一身甲冑,身後呼呼作響的披風,在朱標的面前,半跪在地。
其身後的馮勝,傅友德,李文忠,藍玉,及數十名親軍將領,紛紛叩拜。
然而,看着這一羣大將,可以報上自己名字,報上自己官職的人,也只有常遇春一個人了。
伸手扶起了常遇春,朱標道;“你可是孤的少保,又是孤的岳丈,哪有岳丈給女婿下跪的道理。”
“衆將士都辛苦了,起來吧。”
朱標揮手示意衆人起身,起身也是有先後順序,有尊卑秩序的,從常遇春的身後幾名將領開始,再到後邊的一衆親軍將士。
朱標拉着常遇春道:“侄子在這揚州府,可是日日盼,夜夜念,常叔終於回來了。快進城,快進城。”
朱棣和朱棡,蔣瓛,趕忙低頭,躬身,在這支大軍中,常遇春是統帥,而在揚州府,也只有朱標的身份,能去接待常遇春了。
包括朱棡和朱棣在內,都不大夠格,更不用說蔣瓛了。
走在揚州城內的街道上,朱標道:“常叔北伐的時候,也是從揚州過去的吧。”
“哈哈,太子要是不說,俺都要忘了這裏是揚州了,洪武元年,陛下建國後第一道聖旨就是要大軍北伐,我和徐達領軍就是從揚州過境。”
“那個時候的揚州,已經破敗的不成樣子,讓人看了都感覺心寒,我和徐達就地取材,用揚州府的遭遇,景象,激勵三軍士氣。”
“當時也是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這一回首,時光荏苒,揚州府在太子的治理下,恢復的這麼快。”
常遇春一回頭,眨眼已是兩年過去了。
“是啊,一眨眼兩年都過去了。我還記得,當時常叔和徐叔攻入元大都時,豪言壯語的大捷奏報呢。”
“哈哈,燕雲十六州自唐末以來,四百年多番易手於北方遊牧異族,使我中原,人畜無息,不得安生。”
“如今燕雲十六州將再一次成爲大明對北方的天然屏障,背靠燕山,進可北伐大漠,退可固守長城。”
“你可不能把燕雲再給丟了。”
常遇春作爲三軍統帥,雖然在北伐的全局上,常遇春是聽徐達這個大元帥的,但真正比較起來,常遇春在軍中的威望,相對要超過徐達。
徐達更爲老成持重,事事求穩,步步爲營,反觀常遇春,往往衝鋒最前,朱元璋對這種事,可沒少教育常遇春。
也是因爲他勇猛過人,軍隊混的都管常遇春叫常十萬,一人可抵十萬大軍。
朱標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笑了笑道:“常叔,你看侄子我是丟祖宗用頭顱熱血換來的土地的人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