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皇上,冤枉啊
人堆之中,誰都沒有注意到,顧子云的臉色稍稍有些僵硬。
這些來鬧事的人,說的不會是自己吧?
不,應該不會,顧子陸的那些文章,也就自己見過,他都是抄完之後直接就把原稿銷燬掉了,所以,不會有問題的。
想到這裏,顧子云稍稍鬆了口氣,心裏不免爲自己的小心謹慎點了個贊。
果然,還是小心駛得萬年船啊。
少年完全鬆懈下來,甚至臉上還多了幾分遊刃有餘的笑容,扭頭見左右兩個人都在淡然喫喝,他便也從容加入了喫喝大軍。
然下一秒,打臉來的不要太快。
“學生們認爲,榜眼顧子云的試卷弄虛作假,欺下瞞上,不配中榜!”
“噗!”
顧子云驚的一口老酒噴出來,他顧不得去擦臉上飛濺的液體,而是心驚膽戰的看向欒午。
他的心臟劇烈跳動,瞳孔劇震,甚至連呼吸都停滯了,因爲他沒有想到,竟然真的會有人來檢舉自己!
這些人,怎麼知道的?
而且這個叫欒午的人,自己根本就不認識啊!
在經歷了最初的駭然之後,顧子云迅速冷靜下來,他朝四周望去,果然看到所有人都在盯着自己。
這些視線之中有震驚的,有恍然的,還有搖頭蹙眉的,各種神情落入眸子,顧子云當機立斷,猛地起身,指着欒午怒道:“我們互不相識,無冤無仇,你爲何要血口噴人!”
“皇上!”陳懷良起身,一樣憤怒的指着欒午:“此子不知道安的什麼心,竟然誣陷皇上欽定的榜眼,以臣之見,當鞭笞二十,好好審問下他的意圖再轟出宮去!”
陳懷良氣壞了,以顧子云的文采,還需要在卷子上弄虛作假嗎?
就算欒午開口指責謝徊光弄虛作假,他都不會覺得怎樣,但顧子云不行,這是自己的女婿,那才華也是他認可的,若是被欒午賴上,背上弄虛作假的名頭,自己也會受到影響的。
這種時候,便看到了聯姻的好處,陳懷良自然是要保顧子云的。
一時間安靜的宴會又響起悉嗦的討論聲。
衆人看看欒午,又看看顧子云,一個是名不見經傳的落榜生,一個是皇帝欽定的一甲第二名,這,究竟怎麼回事啊?
“陸哥兒……”
蘇瑾扭頭去看兒子,顧子陸輕聲安撫:“噓,兒子說過了,母親只管看戲便是。”
說完,他故意扭頭看向顧長卿,男人的臉色果然煞白如紙。
顧子云弄虛作假?
哈,這件事顧長卿也是清楚的,殿試放榜之後,顧子陸就拉着他,把一切都講給他聽了,可他當時是怎麼做的?
他當時,十分強勢的保住了顧子云啊!
因爲他覺得這件事情不會被外人知道,頂多就是侯府內部的問題,可誰知道,現在,現在竟然被外人知道了?
顧長卿倏地扭頭看向顧子陸,顫抖着聲音問:“這,這幾個鬧事的學生,你認識嗎?”
認識嗎?
那自然是認識的,但,顧子陸已經對這個父親毫無期待了,於是少年一臉茫然的搖了搖頭:“不認識。”
不認識?
不認識他們怎麼會……
話堵在嗓子眼裏,顧長卿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周圍人多嘴雜,而且現在已經有好幾雙眼睛開始打量自己了。
顧長卿只能鬱悶的嚥下不悅,他看向欒午,再也忍不住開口:“你這麼說,可有證據?!”
“有!”
欒午的聲音擲地有聲,僅僅一個字,就讓顧長卿挺直的脊背狠狠一顫,他的臉色更難看了。
有證據?什麼證據?
他記得那些文稿,自己全都燒掉了,全都燒掉了!!
驚駭的時候,欒午三個人齊齊從袖子裏掏出了一大堆文稿,雙手呈上。
“皇上,學生手裏的,便是顧子云抄襲的證據!”
抄襲?
人羣又驚了,大家齊齊伸長脖子盯着那些卷子,可惜,太遠了,根本看不到上面寫的什麼、
陳懷良更是把脖子伸的老長,他也想努力看清楚上面的字,看看這些惡毒的落榜生到底要搞什麼幺蛾子,但可惜,他看不到,因爲周瑞海很快就把東西拿走,朝着御階快步而去了。
顧長卿盯着周公公的背影,他越是靠近趙景程,顧長卿就越是心驚膽戰,以至於稿子遞給趙景程的那一瞬,他的雙腿早已經嚇的失去了力氣,軟軟搭在椅子上。
比顧長卿臉色更難看的,自然便是顧子云了。
少年的忐忑和驚恐全都寫在臉上,看的蘇瑾頻頻搖頭,至少,這個孩子不是個會演戲的主兒。
騷年,你的恐懼表現得太明顯了。
果然,這神情落在趙景程眼裏,果然引起了皇帝的懷疑。
能坐得上皇位,壓得住羣臣的,都不是酒囊飯袋,趙景程每天朝會,看着臣子們的臉色變來變去,要說察言觀色,他也是十分精通的。
所以,稿子還沒翻開,趙景程便先問了一句:“顧子云,這三個人,你可認識?”
顧子云搖頭:“回皇上,並不認識,從未見過,更未曾聽說。”
趙景程不再言語,而是親自抖開稿子,周瑞海公公立刻挑了一盞最亮的燈籠,高高舉起。
那是一份份手稿,而且都是初稿,俊秀的臺閣體小字寫的端莊秀麗,入木三分,言詞組句更是十分華麗,引經據典遊刃有餘,讀下來一氣呵成,張弛有度,簡直就是一篇篇極好的文章。
而這樣的文章上,還有硃批的修改,時不時畫個圈,改個詞兒,或者在不錯的句子下面畫一條線等等。
也就是說,這是一份修改過的手稿。
趙景程驚歎於稿子的完美,忍不住一口氣讀了三篇才停下來。
“好文!”
皇帝一聲感嘆,終於引得欒午也擡頭附和:“皇上,學生們也覺得這些是難得的好文,而就是這樣的好文,卻被有心人拼湊,做了科考的文章呈送御前,學生們爲這欺世盜名之人不齒,爲寫的一手好文章,卻得不到才名的人,感到痛惜,這種人才,纔是不應該被埋沒的!”
“所以,我等三人今日纔會聚集在一起,親自到皇宮門口,爲此人喊冤,皇上,冤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