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開啓八卦模式
“那你便去吧。”
顧長卿竟然同意了。
顧隨玉自然滿心歡喜,她纔不想在侯府過年,一來事情太多,還要照顧族裏的親戚,二來今年沒有蘇瑾也沒有祖母,祖父早就什麼都不管了,林婉慧又在蹦躂,在府裏過年?
呵,還是去找母親過年更清淨。
顧隨玉點頭應下,單子丟給林婉慧,囑咐她寫完了交給祖母,馬上過年了,讓她別誤事,這些話都是當着顧長卿的面說的,林婉慧不是就會拉出顧長卿來說事兒嗎,行,那就所有的一切都當着父親的面說,看你還怎麼搞小動作!
顧隨玉扭頭走了,氣的林婉慧渾身哆嗦,她咬脣看向顧長卿,一臉的委屈,然,顧長卿卻淡淡道:“隨玉說的沒錯,你現在就整理出來趕緊拿去給母親,省的過年出亂子。”
“可是老夫人,好像不喜歡我……”
林婉慧期期艾艾,顧長卿也想到什麼,便道:“寫完了找個人送進去。”
“是,老爺……”
林婉慧這才抖開單子,一邊看一遍琢磨。
很快,便到了年三十。
家家戶戶華燈皆燃,舉家圍坐,大家一起喫年夜飯。
皇宮裏也一樣,皇帝帶着一家人也圍坐在一起喫年夜飯,因爲趙景煜還是單身,便也進宮湊席,一起喫飯。
各種喜字,燈籠,對聯全都貼上,就算是皇宮也落不下習俗,
宴席更是熱鬧,御廚做的年夜飯色香味俱全,簡直不要太豐盛。
皇太后看看兩個兒子,臉上滿是笑意,皇后端莊聰慧,顧盼左右。
趙景程先開了席,大家便在一起喫喫喝喝,太子趙韞周也坐在前面,他的兒子則坐在更靠後的席位上。
因是家宴,成了家的皇子們也都備了一道菜,專門來孝敬父皇的。
趙景煜是皇叔,但他也帶了一道菜。
旁人帶的菜,要麼精巧,要麼稀罕,畢竟是給皇帝喫的,皇帝什麼好東西沒瞧過沒喫過,所以皇子們帶來的菜也都十分新奇,要麼刀工驚人,切的細如髮絲,密而不散,要麼便是稀罕物,什麼廣東的荔枝,西北的羊肉,東海的鮮魚,等等。
然而趙景煜帶的菜卻是尋常便能見到的,是的,他帶了一份油豆皮拌毛肚。
不過,也不算是拌的,趙景煜拿來的是火鍋的喫法,就是剛燙熟的毛肚呵油豆皮還帶着溫度,直接澆上調好的料汁,這料汁就是蘇瑾弄出來的那一盤,用花生醬芝麻醬外加豆腐乳一起調製的,當時蘇瑾說最好是有韭花醬,那味道更好,趙景煜回府之後試着加了一點,最後廚子把味道調整好端上來給趙景煜喫,睿親王喫的只想豎起大拇指。
既然得了這麼好喫的東西,那自然是要給皇兄嚐嚐的,趙景煜便趁着這次年夜飯,把這道菜搬上了餐桌。
宮裏的人看到這道菜皆微微蹙眉,畢竟這個年代的有錢人家是不喫下水的,大家都覺得這玩意兒髒,有錢的都賣肉喫,誰會喫這些玩意兒?
不過,也有人並不認識這是什麼東西,畢竟也從來都沒喫過。
惠妃看到毛肚,忍不住道:“睿親王,這是何物?”
“這叫毛肚,其實就是牛的胃。”
那不是下水嗎??
惠妃皺了皺眉頭,不動聲色的用帕子捂住鼻子,退開一點。
皇后下首位坐着的是董貴妃,這位貴妃是從宮女一路爬上來的,她的兒子支持太子一脈,是太子的得力助手。
董貴妃倒是欣喜的看着毛肚,笑道:“小時候家裏窮,年夜飯旁人家裏傳出肉香,我們家只能聞味兒,父親一咬牙用幾文錢買了下水回來燉煮,那也算是過了年了。”
提起兒時的事情,倒讓趙景程也陷入了回憶。
他雖然是皇子,可依然做不到頓頓有肉喫,畢竟他小時候過的也挺慘,真要比的話,不一定有董貴妃兒時那般恣意歡樂。
趙景程點頭:“嗯,下水又怎麼了?有錢人家瞧不上的東西,卻拯救了無數百姓,朕勤政這麼多年,爲的不就是百姓能喫飽飯,來,大家一是嚐嚐這毛肚。”
於是衆人齊齊落筷子。
惠妃十分不想喫,她對毛肚十分嫌棄,但見大家都吃了,她也只能硬着頭皮塞進嘴裏,而後,便真香了。
“這東西可真好喫啊!”
“是啊,一點怪味兒都沒有。”
在大家記憶裏,下水都是髒的,臭的,可這毛肚一點味兒都沒有,反而比起肉,更彈牙,艮啾啾的,更好喫呢。
“這料調製的也好,不愧是睿親王,竟然能帶來如此好喫的東西。”
比起其他皇子帶來的或是刀工精細,或是難得的外地美食,竟然都比不上這道毛肚,而且睿親王的這道菜,明顯更得趙景程的心意。
身爲皇帝,他現在最頭疼的就是財政,他希望在自己的勵精圖治下,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
但皇宮、朝臣,都免不了生活奢靡,大魚大肉,這一點從兒子們帶來的菜上就能窺視一二。
兒子們爲了討好自己都如此,百官羣臣自不必說。
倒是趙景煜帶來的這道毛肚,讓趙景程喫的心安理得。
皇帝怎麼了,百姓能喫的東西,他怎麼就喫不得?
而且這玩意兒,還是真的好喫。
“嗯,料汁的味道好,喫的停不下來。”
趙景程點頭品評,趙景煜笑道:“皇上,這料汁是蘇六姑娘自己調製的,臣弟有幸喫到過,便想着一定要給皇兄嚐嚐。”
提起蘇六姑娘,席面上倏地安靜下來。
蘇六姑娘是誰,想不知道都難。
恩榮宴上站出來和離,三個子女全部幫着她說話,這事兒早就鬧得滿城皆知,就算是後宮的女人,也有所耳聞,大家本以爲這個名字聽一次就夠了,誰想年夜飯上,還能再聽到這個名字。
蘇六姑娘,不就是蘇瑾?
席面上女人多,尤其大家都是後宮裏的人精,睿親王這話說的自己不覺得怎樣,但周圍的人卻紛紛豎起了耳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