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從桑給巴爾到安德烈堡的航線已經開通,就是得多走走,這也是風險很高的一條航線。誰知道會不會遇上什麼風暴,而且他們對這裏的認知不足,需要穩紮穩打纔行。
而帝國目前探索了大半個非洲沿岸,安德烈堡是最南端,接下來他們可以繼續向南探索。說不定還能與葡萄牙船隊相遇。
桑給巴爾所在的沿岸生活着斯瓦希里人,是阿拉伯人與黑人的後代。他們對宗教信仰忠誠,也擅長航海,羅馬商人來到後當地也歡迎他們,就是對傳教活動虎視眈眈。
帝國在肯尼亞地區的堡壘取名爲索菲亞港,這裏也快速成長爲一個擁有150人的小鎮。當地的小麥也是南部殖民地的重要糧食來源,因爲安德烈堡當地的氣候不適合小麥生長,以至於只能種點大麥來維持運轉。但味道香甜的小麥麪包纔是他們的最愛,所以小麥就成爲這裏進口最多的貨物之一。爲了換取糧食和生活用品,當地的木材產量是直接攀升,這裏有的木材是珍貴的種類,直接砍一點也沒有什麼。
整個非洲航線其實是非常脆弱的,沿途的海盜和未知的風暴都會摧毀船隊,因此走一趟安全回來就會有數十倍的收益。這其實也是賭博,不過冒險想要去非洲的膽子都是很大的。帝國則想要長久駐紮,畢竟要爲埃及提供一個穩定後方纔行。
羅馬與東方殖民地的聯繫需要加強運河的管理和控制,參政院通過了在阿什凱隆駐軍2000人的方案,並且隨時準備推進到耶路撒冷。
作爲羅馬的飛地,阿什凱隆已經重新建立了一座城堡,以城堡爲重心擴建城鎮。這不僅成爲蘇伊士運河的側翼,還直接威脅耶路撒冷。
蘇丹也不是不知道這樣的情況,但木已成舟,你總不能把運河重新填回去吧。而且自己的軍隊也不一定能和羅馬對戰,新收復的土地還沒有恢復元氣,一切都說明不能打仗。
並且你過運河還得交過路費,不然過不去。這讓當地的朝聖者和商人恨死人,怎麼這麼無賴。就算是威尼斯熱那亞都是對埃及畢恭畢敬的,一個羅馬爲什麼屢次逼近馬穆魯克而蘇丹什麼都不願意做?
麥加禁寺,是新月教最神聖的地方。禁寺有25個大門和9個高大宣禮塔,以克爾白(天房)爲中心搭建。這裏一直是朝聖者的目的地,特別是來自埃及方向的朝聖者,非常多。
但蒙古人和帖木兒的相繼到來讓這裏的朝聖減少了許多,因爲殺的太多。好不容易馬穆魯克收復土地了,結果羅馬的運河又截斷了。導致他們只能就近去耶路撒冷朝聖,南部的亞丁又被異教徒佔領,整個紅海兩段幾乎是基督徒的天下,這要去朝聖怎麼做啊?
兩聖地的監護人蘇萊曼就給埃及的蘇丹和哈里發寫信,要求他們佔領羅馬運河,這樣才能爲安拉做出貢獻。
這位蘇萊曼是不得了的人,他出身於哈希姆家族,因爲先祖迎娶了先知的女兒法蒂瑪,因此成爲聖裔家族。長期控制着麥加和麥地那兩座城市。
divclass=contentadv這次也是因爲朝聖者減少斷了他們的收入,就算是先知後裔也是需要喫飯的。而重新崛起的基督徒和那些分裂的異端成爲了他的障礙。
在敘利亞地區的埃米爾們爲了自保,只能向開羅和君士坦丁堡兩頭進貢。勢力最大的大馬士革埃米爾管轄的人口只有40萬,而且大多集中在大馬士革以南地區。對於羅馬的壓力只能採取綏靖政策,而國內的德魯茲派、阿拉維派等異端向以遜尼派爲主的統治者階層發動進攻,而他們雖然也尊敬麥加和麥地那,但對於當地的仇恨還是大於對羅馬的仇恨。歷朝歷代都是將他們變成先鋒,奪取政權後就消滅他們。阿拔斯王朝就是這樣,好不容易迎來了頂峯,法蒂瑪王朝從突尼斯到埃及無人能敵,結果還是被滅了。
和異端比起來,羅馬對他們寬容多了。他們也是吸收了不少基督教的因素,政府也只是多收一筆人頭稅,其他的也沒什麼兩樣。而且稅額按照被徵稅者的財產多寡而定,失明者、癱瘓者及貧民獲豁免。
隨着中東的局勢扭轉,在這裏的天主教會被迫轉爲東正教會。之前對羅馬的掠奪讓他們感到心驚膽戰,再也不敢說要發動十字軍了。這樣的情況也是很滿意,但該收的一點也不少。
目前東方還在搜捕拜塔克什教團的人,當地生活的民衆聽到這個團體就嚇個半死。都不敢收留他們,生怕哪天就沒命了。
當地的遜尼派民衆也被迫改信東正教和其他派別,他們的語言、文化都需要重新改造。而且改信後就可以參加考試選官,這樣就能上升階層。可以說這樣的政策非常適合他們。
羅馬在文化上出的錢不比基礎設施少,君士坦丁堡圖書館已經是歐洲最大的圖書館,當地的藏書三分之一是本就有的,三分之一是從各地收集的,剩下三分之一是從西歐搶來的。並且利用印刷術進行備份,保護住羅馬帝國的文化。
這份文化又隨着教會和軍隊傳播到其他地方,而經濟最先進的北意大利此時卻缺失了羅馬文化的底蘊,光是有錢也不能復興。於是他們轉而學習查理大帝時代的文化,哥特式教堂繼續拔地而起。只有佛羅倫薩的百花大教堂繼續建設,還保持着羅馬式風格。
羅馬帝國則繼續維持東羅馬風格,也就是圓頂建築。但從中有參雜着瓦拉幾亞風格,上面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圓頂,而是由圓柱搭建的三個小頂子。上面還有東正教十字架。
經過羅馬在意大利的折騰,他們爲帝國在文化等方面做出非常大的貢獻,彼得想給其他幾個國家每個送一個大勳章。一個如果不夠就多做幾個,相信對方非常樂意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