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第176章

作者:假面的盛宴
176

  這個問題,註定是一時半會兒沒有解答。

  誠如衛傅所言,如今說這些還早,當務之急是還有兩個外患並未解決。

  正武八年,四月。

  逗留在漠北的衛拉特綽羅斯部,因漠北二部南遷,劫掠不到牛羊與人口,同時被切斷西還之路,得不到補給,而不得不再度東進南下,卻遭遇大燕軍隊的包圍和伏擊。

  這場大戰整整持續了三天三夜,最終以綽羅斯部首領甘丹,帶着不到五百人的殘餘部從往西逃去爲告終。

  而這裏還有他的一個宿敵等着他,就是已經整合了衛拉特剩餘部衆,同時搶佔了甘丹在漠西衆多地盤的和碩特部首領烏格。

  這甘丹也算是一代梟雄,無奈被兩個大敵聯手夾擊,最終病死在漠北和漠西交接之處的一座小城裏。

  按理說衛拉特部和大燕在漠北有如此大的動作,作爲甘丹背後靠山的羅剎國應該有些動靜,誰知整個過程中羅剎國竟異常安靜。

  還是戰罷,衛傅才從衛璠那裏知曉,羅剎國之所以毫無動靜,是由於他們本國的西南部,正在和數國進行戰爭,根本無暇顧及東部。

  羅剎國雖疆域遼闊,但其東部卻並不適宜人居住生存,他們本國的人主要居住在本國的西南部。

  那裏恰巧和漠西接壤最多,而羅剎國的東進之舉最先侵犯到的就是位於漠西的衛拉特的領地。

  因此漠西對羅剎國反而比大燕更爲了解,在大燕和羅剎國發生衝突之前,漠西就與羅剎國開戰過無數次了。

  甘丹之所以會那麼容易和羅剎國勾結上,恰恰也是因爲此。

  趁他病,要他命!

  衛傅雖不至於要了羅剎國的命,但趁機驅除盤踞在漠北建立了無數軍事據點的羅剎人,卻是可以的。

  於是在同年五月,他正式在明面上調兵攻打了羅剎人的軍事據點。

  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便拔出了位於柏海兒湖周邊數個羅剎人的軍事據點。

  這一消息傳回羅剎國,其國君震怒,宣稱要對大燕開戰,並在漠北邊境集結兵力。

  對此,大燕並沒有退讓,宣稱你要戰那便戰,並大量調集兵力前往柏海兒湖。

  同時,隨着甘丹的死亡,烏格已正式坐上漠西衛拉特汗國大汗的位置,並派遣使臣前往大燕京城,奉上甘丹的屍首以示友好。

  這也代表着大燕和漠西已經聯手上了。

  羅剎國敢在此時開戰嗎?

  開戰就意味着,他不光要在漠北和大燕交戰,還面臨着漠西的衛拉特汗國,同時他們本國在西南方還正在和其他國家交戰。

  羅剎國不敢開戰,不過是色厲內荏故意恐嚇罷了。

  兩國在邊境僵持了近兩個月。

  終於在同年十月,雙方各派出使團,於冰城進行談判。

  羅剎國這一方的大使是一個叫費羅文的羅剎人,大燕的使團則以黑龍江兼烏蘇臺將軍衛傅爲首。

  期間就領土邊界問題,雙方劍拔弩張,一度幾乎要開打。

  大燕分毫不讓,堅持以原漠北蒙古的疆域爲邊界,其中包括了東起北海、烏地河到外興安嶺,以列納河爲界記,往南包括柏海兒湖周邊都是屬於大燕的,最終與羅剎國正式確定兩國疆域和邊界。

  同時也是爲了示好與安撫,大燕同意放開與羅剎國的商品貿易,以冰城爲首的數個城池,可作爲買賣城,開通與羅剎國的互市。

  羅剎國雖喪失了列納河這個被他們盤踞多時,併爲他們帶來無數財富的地方,但大燕願意開通與他們的貿易。

  這種打一棍子又給個甜棗喫的感受,讓羅剎人感覺酸澀非常。

  可開戰是不可能開戰的,既然不想打,那就只能和談。

  轉念再想想,東方大國的商品在西方十分受歡迎,他們藉着地利之便,完全可以從中形成壟斷,是時將會給他們的國家帶來無窮無盡的財富。

  這麼想想,似乎也不難以接受了。

  談判整整持續了三個多月,最終的結果讓大燕朝廷極爲滿意。

  也是藉着和羅剎國數次交涉,大燕的人才知道在西方還有許多國家,那些國家也許人長得和大燕人不一樣,歷史也不如華夏民族悠久,但有些奇技淫巧,還是值得大燕學習一二。

  而隨着談判的落幕,照例是論功行賞。

  可這一次朝廷卻面臨了一個難題,有個人已經到了賞無可賞的地步。

  論功績,此人促成了漠北兩部的歸順,促成了和漠西的同盟,掃清了綽羅斯殘部,並威懾了羅剎國,爲大燕拿回了一大片疆域。

  這只是對外。

  對內,黑城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

  黑城的炭、黑城的酒、黑城的毛皮,黑城的洋芋,黑城的很多東西,已經賣進關內了。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黑城這個極北之地的小城。

  而正式和羅剎國確定通商後,短短數月,已有無數商人往蒙古蜂擁而至。

  以前和羅剎人通商,中間還夾着兩個蒙古,如今可以直接跳過蒙古了。

  當然,隨着兩部歸順後,漠北如今也是屬於大燕的一部分,沒有了通商禁令,漠北的蒙古人也是一個極大的市場。

  對了,還有漠西,朝廷同時也開放了與漠西的通商。

  一時之間,各地商人出關的出關,出塞的出塞,往日都是北人往南邊跑,如今倒出現了無數南商往北方跑的場景。

  這麼多的商業買賣,朝廷所收的商稅不可避免出現了大幅度增長,爲國庫帶來無數利益。

  而這個漲幅還在持續上升,讓戶部尚書連着數月都笑得都合不攏嘴。

  往年每到各地鬧災,朝廷都是捉襟見肘,國庫的銀子都要算着花,還不夠,如今總算寬裕起來。

  而且肉眼可見,以後只會越來越寬裕。

  所以,帶來了這一切的人,朝廷該如何獎賞他?

  不提其他,只提對外三大功裏,隨便拿出一功,便足以封侯。

  三功並算,封王也不是不可。更不用說還改革了對外通商制度,設立了數個買賣城,這也是一個大功績。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焦距在了正武帝身上。

  都想知道他打算怎麼封這個人?

  記……

  前廢太子可能是陛下之子這個流言,隨着衛傅被封爲烏蘇臺將軍總理漠北軍政事宜,以及之後作爲全權大使負責和羅剎國談判,已經傳得不再傳了。

  如果真是親兒子,現在趁機宣佈這一消息,應該是個好時機吧?

  可出乎人意料的是,正武帝一直沒有動靜。

  陛下在幹什麼?他是怎麼想的?

  就在羣臣猜得沸沸揚揚之際,一個驚天霹靂砸了下來。

  皇后有孕了。

  就在正武九年八月,皇后被封后的第九個年頭,四十出頭的皇后老蚌懷珠了。

  這一消息,無疑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高興得感謝上蒼的大臣有,被砸得直接蒙圈的大臣也有,而同時朝堂也陷入了一股詭異的氣氛。

  這股詭異形成在何時?

  大約就是在當時流言傳得沸沸揚揚,正武帝卻一點制止的意思都沒有的時候,也是衛傅升任黑龍江將軍,並前去主持兩部歸順會盟之時。

  這世上歷來不缺聰明人,而朝堂上更不缺聰明人。

  烏得會盟時,大燕使團裏明明比衛傅資歷深、年紀長的官員不在少數,可前有副使孟河,後有理藩院尚書多克奇。

  兩位都是朝中最德高望重那撥大臣中的一員,完全可以壓衛傅一頭,卻偏偏都願意以一個年輕人爲牛耳位置,願意聽從其調遣。

  且一點不服氣的樣子都沒有。

  實在容不得其他人不多想。

  當初使團中,高低官員多達幾十人,這還不算那些跟來勳貴家的子弟。這些人在烏得會盟結束,同時也把會盟之間發生的事帶回了京城。

  與此同時,是朝廷對衛傅的又一次升遷。

  兩件事加在一起,似乎更加印證了流言,這也致使本就心中半信半疑的人們,心裏的天秤再次發生傾斜。

  這種傾斜導致後續衛傅兼任烏蘇臺將軍後,他對漠北的一系列佈置與安排,不管是下層將士,還是遠至京城的朝廷樞紐,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方便。

  須知,官場歷來都不是個簡單地方,各種派系的敵對與傾軋從來沒有停止過。

  每當出現什麼好差事,資歷符合的官員都會打破頭,搶到的不會慶幸,因爲都知道這不過是個開始,趁着你中途辦差時,給你加兩塊絆腳石,增添點絆子的事歷來不會少見。

  例如某系官員,去往某地辦差,而當地有與他敵對勢力的官員,從中設卡都是小事,暗中坑死你的也不少。

  更不用說,閻王好見小鬼難搪,那些底層官員或將領在當地經營多年,突然多了個上峯,表面逢迎暗中不配合也不在少數。

  即使當地的問題都解決了,還有朝廷樞紐。

  譬如你是個將領,你需要朝廷撥軍餉下來,軍餉事宜既要通過兵部,又要通過戶部,還要通過內閣。

  但凡中間出一點岔子,這個軍餉都無法順暢到你手中。

  好點的拖你個一兩個月,差點的拖你個一年兩年也是有的。

  這也就導致,一個官員突然升任高官後,並不代表他就能高枕無憂,可能中間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難題,需要他去解決面對記。

  但衛傅的這次升任,順暢得不可思議。

  不光沒人刁難,反而各種配合,要什麼給什麼,似乎整個朝廷都是爲他在運轉。

  這種狀況自然不是沒理由發生。

  及至之後對甘丹用兵,到與羅剎國談判,衛傅依舊處於衆星捧月的狀況,期間不乏各路官員隱晦示好。

  如今有許多人都把示好的態度拋出去了,偏偏這時發生了皇后有孕之事。

  若皇后這次又生個兒子,那這位還能迴歸京城,繼承皇位?

  因此,朝中陷入了短暫的詭異氣氛中。

  與此同時,遠在冰城的衛傅,收到了一封京中來信。

  正是當年與他一同中了進士,後來留在翰林院,鄭宏志的來信。

  這些年,衛傅並未因遠離京城,就與這兩位好友斷了交往,每年都會有書信來往,同時二人也會把京中的一些消息,通過書信告知衛傅。

  這次鄭宏志的來信,正是說了皇后有孕之事。176

  這個問題,註定是一時半會兒沒有解答。

  誠如衛傅所言,如今說這些還早,當務之急是還有兩個外患並未解決。

  正武八年,四月。

  逗留在漠北的衛拉特綽羅斯部,因漠北二部南遷,劫掠不到牛羊與人口,同時被切斷西還之路,得不到補給,而不得不再度東進南下,卻遭遇大燕軍隊的包圍和伏擊。

  這場大戰整整持續了三天三夜,最終以綽羅斯部首領甘丹,帶着不到五百人的殘餘部從往西逃去爲告終。

  而這裏還有他的一個宿敵等着他,就是已經整合了衛拉特剩餘部衆,同時搶佔了甘丹在漠西衆多地盤的和碩特部首領烏格。

  這甘丹也算是一代梟雄,無奈被兩個大敵聯手夾擊,最終病死在漠北和漠西交接之處的一座小城裏。

  按理說衛拉特部和大燕在漠北有如此大的動作,作爲甘丹背後靠山的羅剎國應該有些動靜,誰知整個過程中羅剎國竟異常安靜。

  還是戰罷,衛傅才從衛璠那裏知曉,羅剎國之所以毫無動靜,是由於他們本國的西南部,正在和數國進行戰爭,根本無暇顧及東部。

  羅剎國雖疆域遼闊,但其東部卻並不適宜人居住生存,他們本國的人主要居住在本國的西南部。

  那裏恰巧和漠西接壤最多,而羅剎國的東進之舉最先侵犯到的就是位於漠西的衛拉特的領地。

  因此漠西對羅剎國反而比大燕更爲了解,在大燕和羅剎國發生衝突之前,漠西就與羅剎國開戰過無數次了。

  甘丹之所以會那麼容易和羅剎國勾結上,恰恰也是因爲此。

  趁他病,要他命!

  衛傅雖不至於要了羅剎國的命,但趁機驅除盤踞在漠北建立了無數軍事據點的羅剎人,卻是可以的。

  於是在同年五月,他正式在明面上調兵攻打了羅剎人的軍事據點。

  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便拔出了位於柏海兒湖周邊數個羅剎人的軍事據點。

  這一消息傳回羅剎國,其國君震怒,宣稱要對大燕開戰,並在漠北邊境集結兵力。

  對此,大燕並沒有退讓,宣稱你要戰那便戰,並大量調集兵力前往柏海兒湖。

  同時,隨着甘丹的死亡,烏格已正式坐上漠西衛拉特汗國大汗的位置,並派遣使臣前往大燕京城,奉上甘丹的屍首以示友好。

  這也代表着大燕和漠西已經聯手上了。

  羅剎國敢在此時開戰嗎?

  開戰就意味着,他不光要在漠北和大燕交戰,還面臨着漠西的衛拉特汗國,同時他們本國在西南方還正在和其他國家交戰。

  羅剎國不敢開戰,不過是色厲內荏故意恐嚇罷了。

  兩國在邊境僵持了近兩個月。

  終於在同年十月,雙方各派出使團,於冰城進行談判。

  羅剎國這一方的大使是一個叫費羅文的羅剎人,大燕的使團則以黑龍江兼烏蘇臺將軍衛傅爲首。

  期間就領土邊界問題,雙方劍拔弩張,一度幾乎要開打。

  大燕分毫不讓,堅持以原漠北蒙古的疆域爲邊界,其中包括了東起北海、烏地河到外興安嶺,以列納河爲界記,往南包括柏海兒湖周邊都是屬於大燕的,最終與羅剎國正式確定兩國疆域和邊界。

  同時也是爲了示好與安撫,大燕同意放開與羅剎國的商品貿易,以冰城爲首的數個城池,可作爲買賣城,開通與羅剎國的互市。

  羅剎國雖喪失了列納河這個被他們盤踞多時,併爲他們帶來無數財富的地方,但大燕願意開通與他們的貿易。

  這種打一棍子又給個甜棗喫的感受,讓羅剎人感覺酸澀非常。

  可開戰是不可能開戰的,既然不想打,那就只能和談。

  轉念再想想,東方大國的商品在西方十分受歡迎,他們藉着地利之便,完全可以從中形成壟斷,是時將會給他們的國家帶來無窮無盡的財富。

  這麼想想,似乎也不難以接受了。

  談判整整持續了三個多月,最終的結果讓大燕朝廷極爲滿意。

  也是藉着和羅剎國數次交涉,大燕的人才知道在西方還有許多國家,那些國家也許人長得和大燕人不一樣,歷史也不如華夏民族悠久,但有些奇技淫巧,還是值得大燕學習一二。

  而隨着談判的落幕,照例是論功行賞。

  可這一次朝廷卻面臨了一個難題,有個人已經到了賞無可賞的地步。

  論功績,此人促成了漠北兩部的歸順,促成了和漠西的同盟,掃清了綽羅斯殘部,並威懾了羅剎國,爲大燕拿回了一大片疆域。

  這只是對外。

  對內,黑城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

  黑城的炭、黑城的酒、黑城的毛皮,黑城的洋芋,黑城的很多東西,已經賣進關內了。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黑城這個極北之地的小城。

  而正式和羅剎國確定通商後,短短數月,已有無數商人往蒙古蜂擁而至。

  以前和羅剎人通商,中間還夾着兩個蒙古,如今可以直接跳過蒙古了。

  當然,隨着兩部歸順後,漠北如今也是屬於大燕的一部分,沒有了通商禁令,漠北的蒙古人也是一個極大的市場。

  對了,還有漠西,朝廷同時也開放了與漠西的通商。

  一時之間,各地商人出關的出關,出塞的出塞,往日都是北人往南邊跑,如今倒出現了無數南商往北方跑的場景。

  這麼多的商業買賣,朝廷所收的商稅不可避免出現了大幅度增長,爲國庫帶來無數利益。

  而這個漲幅還在持續上升,讓戶部尚書連着數月都笑得都合不攏嘴。

  往年每到各地鬧災,朝廷都是捉襟見肘,國庫的銀子都要算着花,還不夠,如今總算寬裕起來。

  而且肉眼可見,以後只會越來越寬裕。

  所以,帶來了這一切的人,朝廷該如何獎賞他?

  不提其他,只提對外三大功裏,隨便拿出一功,便足以封侯。

  三功並算,封王也不是不可。更不用說還改革了對外通商制度,設立了數個買賣城,這也是一個大功績。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焦距在了正武帝身上。

  都想知道他打算怎麼封這個人?

  記……

  前廢太子可能是陛下之子這個流言,隨着衛傅被封爲烏蘇臺將軍總理漠北軍政事宜,以及之後作爲全權大使負責和羅剎國談判,已經傳得不再傳了。

  如果真是親兒子,現在趁機宣佈這一消息,應該是個好時機吧?

  可出乎人意料的是,正武帝一直沒有動靜。

  陛下在幹什麼?他是怎麼想的?

  就在羣臣猜得沸沸揚揚之際,一個驚天霹靂砸了下來。

  皇后有孕了。

  就在正武九年八月,皇后被封后的第九個年頭,四十出頭的皇后老蚌懷珠了。

  這一消息,無疑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高興得感謝上蒼的大臣有,被砸得直接蒙圈的大臣也有,而同時朝堂也陷入了一股詭異的氣氛。

  這股詭異形成在何時?

  大約就是在當時流言傳得沸沸揚揚,正武帝卻一點制止的意思都沒有的時候,也是衛傅升任黑龍江將軍,並前去主持兩部歸順會盟之時。

  這世上歷來不缺聰明人,而朝堂上更不缺聰明人。

  烏得會盟時,大燕使團裏明明比衛傅資歷深、年紀長的官員不在少數,可前有副使孟河,後有理藩院尚書多克奇。

  兩位都是朝中最德高望重那撥大臣中的一員,完全可以壓衛傅一頭,卻偏偏都願意以一個年輕人爲牛耳位置,願意聽從其調遣。

  且一點不服氣的樣子都沒有。

  實在容不得其他人不多想。

  當初使團中,高低官員多達幾十人,這還不算那些跟來勳貴家的子弟。這些人在烏得會盟結束,同時也把會盟之間發生的事帶回了京城。

  與此同時,是朝廷對衛傅的又一次升遷。

  兩件事加在一起,似乎更加印證了流言,這也致使本就心中半信半疑的人們,心裏的天秤再次發生傾斜。

  這種傾斜導致後續衛傅兼任烏蘇臺將軍後,他對漠北的一系列佈置與安排,不管是下層將士,還是遠至京城的朝廷樞紐,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方便。

  須知,官場歷來都不是個簡單地方,各種派系的敵對與傾軋從來沒有停止過。

  每當出現什麼好差事,資歷符合的官員都會打破頭,搶到的不會慶幸,因爲都知道這不過是個開始,趁着你中途辦差時,給你加兩塊絆腳石,增添點絆子的事歷來不會少見。

  例如某系官員,去往某地辦差,而當地有與他敵對勢力的官員,從中設卡都是小事,暗中坑死你的也不少。

  更不用說,閻王好見小鬼難搪,那些底層官員或將領在當地經營多年,突然多了個上峯,表面逢迎暗中不配合也不在少數。

  即使當地的問題都解決了,還有朝廷樞紐。

  譬如你是個將領,你需要朝廷撥軍餉下來,軍餉事宜既要通過兵部,又要通過戶部,還要通過內閣。

  但凡中間出一點岔子,這個軍餉都無法順暢到你手中。

  好點的拖你個一兩個月,差點的拖你個一年兩年也是有的。

  這也就導致,一個官員突然升任高官後,並不代表他就能高枕無憂,可能中間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難題,需要他去解決面對記。

  但衛傅的這次升任,順暢得不可思議。

  不光沒人刁難,反而各種配合,要什麼給什麼,似乎整個朝廷都是爲他在運轉。

  這種狀況自然不是沒理由發生。

  及至之後對甘丹用兵,到與羅剎國談判,衛傅依舊處於衆星捧月的狀況,期間不乏各路官員隱晦示好。

  如今有許多人都把示好的態度拋出去了,偏偏這時發生了皇后有孕之事。

  若皇后這次又生個兒子,那這位還能迴歸京城,繼承皇位?

  因此,朝中陷入了短暫的詭異氣氛中。

  與此同時,遠在冰城的衛傅,收到了一封京中來信。

  正是當年與他一同中了進士,後來留在翰林院,鄭宏志的來信。

  這些年,衛傅並未因遠離京城,就與這兩位好友斷了交往,每年都會有書信來往,同時二人也會把京中的一些消息,通過書信告知衛傅。

  這次鄭宏志的來信,正是說了皇后有孕之事。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