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殺的學子一萬八,還華夏文道清明!
章邯聽見,站在一旁,嘴角微微抽動:“當日我上陣廝殺,爲保國戰而亡者何止萬千?如今剷除蛀蟲,不過區區數千人而已。”
馮劫啞然失語。他自知這些人非良善,但幾千條人命實實在在消失在刀鋒之下,依舊讓他心中五味雜陳。
“此事既爲太尉所定,只有堅持到底。”章邯翻身上馬,示意副將率兵分頭推進,“太尉的傳訊你沒收到嗎?”
“可是……”馮劫倚在斷牆邊,低頭看着腳下的焦土,腦中掠過無數畫面——起初只以爲這是一次強力整頓,卻不料血腥程度遠超預想。
話未說完,章邯已驅馬而去,刀鋒在晨光中折射出冷冽寒光。
四處散落的烈虎軍將士重新集結,燒燬的院落裏還殘留着焦土與血腥,城中百姓戰戰兢兢,隔門窺探,卻無人敢多言。
“馮大人!”忽地有人來報,“北城那邊,有零散勢力負隅頑抗,城防軍傷亡數十,章將軍命您過去坐鎮。”
馮劫站定片刻,才重重嘆了口氣:“走吧。”他清了清嗓子,心頭殺心漸起,從那數十秦軍被殺,他一切不忍都煙消雲散了。
街道上煙塵未散,燒燬的房梁橫七豎八,宛如這場肅殺的見證。
殺戮一直持續了七天。
這日,章邯渾身帶着血腥氣來尋馮劫,將戰果告知於馮劫的同時,也從他手中取來齊國各郡不法權貴文人名單。
“哦?這麼快就要對外郡下手了?”馮劫隨手翻看着厚厚一疊名冊,上頭密密麻麻記錄着各郡權貴豪強的罪狀,觸目驚心。
“當初太尉既已下令,不會只讓我們收拾一個臨淄。”章邯放下手中沾血的刀,微微擡眸,“臨淄已平,外郡也該動手。再耽擱下去,只會給那些老頑固喘息之機。”
馮劫一言不發,只是迅速瀏覽名冊,一頁頁翻過,卻並未露出絲毫驚訝或猶豫。他早已在血泊與火焰中磨平了那份不忍。
“如此,便再度分兵吧。”他合上名冊,指尖輕輕敲打着封面,語氣中沒有半分猶疑,“你率主力自此向東清掃,我坐鎮臨淄,若再有零星亂黨,我會盡數剿滅。”
章邯一挑眉,“你留下?”
“是!”馮劫淡淡答道,“臨淄雖平,可終歸傷筋動骨,需要有人穩住局面。我會加強守備,挖出餘孽,再者,防備那些想趁機渾水摸魚的人。”
章邯沉默片刻,點了點頭。馮劫既然肯留守,那些曾經名動一方的土豪劣紳再難翻騰。
他命左右親衛收好名冊,轉身要走,又忽然想起什麼,回首看向馮劫:“我走之後,你若遇到棘手之事可即刻報與太尉,不必有任何顧慮。”
馮劫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複雜,卻還是頷首答應:“明白。若事態有變,我會親自向太尉奏請支援。”
章邯這才沉聲道:“好,那就此別過。今日後我便出發,一路清剿,務必除盡餘毒。”說着,他邁步出門,一擡眼,遠處仍能看到幾縷未完全散盡的煙柱。
馮劫望着章邯離去的背影,久未言語。
半晌,才緩緩轉身跨過門檻,走向那堆積成山的公文與名冊。屋內隨從來回搬運,都保持着一言不發的默契。
幾經殺戮,氣氛壓抑到令人窒息。
翻開厚厚的卷宗,他低聲吩咐:“傳訊田將軍,讓他派出城防軍巡邏隊,按既定名單,再查一遍。”
“是,大人。”
“記住,一旦發現端倪,直接就地問斬……”話到此處,馮劫擡起頭,目中閃過冷色,“無須憐憫。”
屬下心裏一凜,立刻躬身退下。
滿室寂靜中,只餘火盆“劈啪”作響。馮劫沉默片刻,眉頭忽又微皺,緩緩合上卷宗。
他忽然想起惡夫當初那句“決心所至,任何人也攔不住我”,如今才明白,這不僅是惡夫的決心,更是天下清明的開端。
擡眼望去,窗外陽光刺眼,卻照不亮遍地焦土。
“殺得書生一萬八,還我華夏文道清!”他輕聲呢喃,隨後握緊了筆,繼續在那一摞摞卷宗上勾勾畫畫起來。
“臣,彈劾太尉!”
“臣附議!”
“.....”
咸陽宮內,羣臣義憤填膺,冷冷的看着惡夫。
惡夫回首掃視,見文臣中僅有韓非等幾位老熟人未動,其餘幾乎皆是開口彈劾自己。
武將們則是眼觀鼻鼻觀心,一副與我無關的樣子。
高臺上,嬴政眼底閃過一縷殺機,沉聲問道:“諸位,何故彈劾太尉啊?”
“大王,太尉下令於舊齊境內...大肆屠殺文人、權貴。那些權貴殺了就算了,何故要殺文人,更何況其中不乏儒家大儒?”有位中年文官率先開口,而他就出自儒家。
嬴政聞言,不動聲色地掃過滿殿臣子,最終目光落在那名儒家文官身上:“卿所言,證據可有?”
那人見狀,趕忙抱拳大聲回道:“臣等敢以項上人頭擔保,此言絕非虛妄,太尉屠戮之慘,令人髮指。”
話音落下,羣臣紛紛附和,口誅筆伐,皆責惡夫濫殺無辜,壞了華夏文道。殿中喧譁四起,猶如一鍋燒開的水。
嬴政卻只微微揮手,示意衆人稍安勿躁,轉頭看向惡夫。
惡夫斜睨衆臣,一拱手:“大王,舊齊之地豪強勢大,不法文人,曲解典籍,蠱惑世人,按律當誅,臣並無擅權。”他口吻平靜,卻透着無可置疑的強硬。
“既然如此,殺了就殺了,爾等何故彈劾太尉爲國爲民?”嬴政眯起眼,聲音低沉。
“可依儒家典籍,他們當中不少人道德文章俱備……”方纔那位儒家文官再度發聲。
花還未說完,就被惡夫冷冷截斷:“只會舞文弄墨、空談教義,背地裏卻暗助叛亂,這算何等文章道德?正所謂爲世道立學,如若反而害及社稷,殺之何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