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南糧北種(1)
惡夫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這片與衆不同的稻田。即使是初秋時節,這片稻田依然鬱鬱蔥蔥,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
太尉,這就是我們從安南帶回來的占城稻。一位身着粗布衣服的老者恭敬地說道,它比我們北方的稻種生長期短,抗旱性強,更適合北方種植。
惡夫蹲下身,仔細觀察着稻株,目光中閃爍着興奮的光芒:陶老,這種稻子真有你說的那麼神奇?一畝能產多少?
陶老名叫陶穰,是農家的傳人,一生研究農作物種植。自從惡夫從南方征戰歸來,帶回了占城稻的種子,他就被召來主持這項試驗種植。
回太尉,按目前長勢,畝產至少在三百斤以上。比我們北方常見的粳稻高出近一倍!更重要的是......他伸手掰開一個稻穗,露出裏面飽滿的稻粒,它的生長期只有一百天左右,比北方稻子短了近兩個月。在北方,一年能種兩季。
兩季?惡夫眼前一亮,那豈不是說,同樣的土地可以產出兩倍的糧食?
正是如此!陶穰興奮地說,而且它對水的需求沒那麼高,就算遇到乾旱年景,也能有不錯的收成。太尉您從南方帶回這種稻子,簡直是爲我大秦千秋萬代的糧倉打下了基礎啊!
惡夫站起身,目光掃過周圍遼闊的土地。他在征戰四方的過程中,不但擴展了疆域,消滅了敵人,還注意收集各地的作物種子,希望能改善大秦的農業生產。
占城稻就是他在征服安南時帶回來的珍寶,比任何金銀財寶都更有價值。
太尉,依老朽看,如果能將這種占城稻在長江以北大規模種植,我大秦的糧食產量至少能提高三成以上。到那時,再也不用擔心災年鬧饑荒了。
惡夫沉思片刻,突然問道:陶老,這種稻子雖好,但北方氣候終究與南方不同。你有沒有想過,如何讓它更適應北方的環境?
陶穰眼睛一亮:太尉明鑑!老朽正有此意。這占城稻雖好,但畢竟是南方的品種,在北方種植還是會受到一些限制。如果能夠
如果能夠將它與我們北方的粳稻雜交,培育出一種既有占城稻生長期短、抗旱性強的優點,又有北方粳稻抗寒性好的特性,那豈不是更好?惡夫接過話頭。
陶穰驚訝地看着惡夫:太尉竟然也懂農事?
惡夫笑而不答。
作爲一個穿越者,他當然知道雜交水稻的道理,只是在這個時代,還沒有人系統地研究過。
後世,那位老爺子可是以此成就大功德而位列仙班!
地位之高,堪稱現代聖人!
陶老,我有個想法。惡夫目光如炬,我要成立一個農家研究院,專門研究改良農作物。你來擔任院長,集合全國農家高手,專心研究這占城稻的改良。朝廷會提供一切所需的支持。
“無論是錢物還是人才,你只需要張口便是,其他的由我來解決,只要能研究出產量大的糧食,哪怕耗盡我秦國國庫都行!”
陶穰激動得鬍鬚都在顫抖:太尉,這......這是莫大的榮幸!老朽一定竭盡全力,不負太尉厚望!
很好。惡夫滿意地點頭,我會立刻上奏陛下,爭取支持。此事事關我大秦千秋萬代的根基,決不能怠慢!
當晚,惡夫立刻寫了一份奏章,詳細闡述了占城稻的價值和成立農家研究院的必要性。
第二天一早,嬴政召見了惡夫。
惡夫,朕看了你的奏章。這占城稻果真有如此神奇?嬴政對農業一向很重視,聞言立刻來了興趣。
回陛下,確實如此。臣昨日親眼所見,那片試驗田長勢喜人,預計畝產能達到三百斤以上。更重要的是,它生長期短,抗旱性強,非常適合在北方推廣。
好!嬴政拍案而起,準了!即刻成立農家研究院,由陶穰擔任院長。所需一切經費物資,均由朝廷提供。此外,朕要親自去看看這占城稻。
惡夫大喜:臣這就安排!
三日後,嬴政在惡夫的陪同下,親臨試驗田。看到那片生機勃勃的稻田,皇帝龍顏大悅。
愛卿此舉,實乃我大秦千秋之福!嬴政感慨道,長久以來,我大秦雖地廣人多,但北方旱災頻繁,糧食產量不穩。”
“如今有了這占城稻,再配上你提議的渠道水利系統,我大秦的糧食問題將徹底解決!
惡夫躬身道:大哥,你我一世人兩兄弟,爲我大秦謀福祉也是我的份內之事啊。
嬴政微微點頭:哈哈哈,好!此事就交給你全權負責。農家研究院的一切事宜,都由你決斷。咱可就期待明年能看到好消息!
放心,等着瞧就行了!
始皇帝離開後,惡夫立刻召集農家高手,開始籌建研究院。
他在咸陽郊外劃出了一大片土地,作爲試驗田。
同時,他派人四處蒐羅尋找得過農家傳承,卻潛藏於民間的傳人,甚至不惜重金聘請各地善於種田的農民,匯聚一堂。
半月後,農家研究院正式成立。
陶穰擔任院長,下設育種、水利、土壤、農具四個部門,各有專人負責。
惡夫還特意從墨家借調了一批工匠,專門研發新式農具,以提高耕作效率。
院長,這是我們從各地收集來的稻種。一名農家弟子向陶穰彙報,共有三十二種不同品類,包括南方的占城稻、北方的粳稻、蜀地的軟糯稻等。
陶穰滿意地點頭:很好,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從中篩選出最適合雜交的品種。”
“記住太尉的要求——我們的目標是培育出一種既能適應北方氣候,又能保持高產的新稻種!
遵命!
就這樣,一場前所未有的農業革命在秦朝悄然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