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漢景帝?大漢棋聖!
“崔神仙,請您務必要告訴朕這個答案。”
劉恆對這個問題很在意,還主動給崔遠倒茶,以表示尊敬。
劉邦滿意點了點頭,認爲老四這是想要提前佈局,避免皇權交接的時候出現意外。
崔遠有不同的看法,他總覺得劉恆只是想要趕緊把找個工具人兒子,幫助自己處理國家事務。
就和嬴政把所有事情都丟給扶蘇一樣,實施君主離線制。
崔遠接過了茶水,拿人的手短,也不好將這件事情戳破。
其實對於漢初的事情,他前世也沒有了解太多,但對於劉恆的繼任者漢景帝,他卻是印象深刻。
誰讓他是大漢棋聖啊!
“陛下你可以儘管放心。”
“和之前的諸多意外不同,你駕崩後的皇位繼承是順順利利的,在你之後的皇帝就是伱所立的太子——劉啓。”
“是啓兒嗎?那就好!”
劉恆鬆了口氣,這位未來的漢文帝最擔心的事情就是重蹈父親和始皇帝的覆轍,在自己死後的皇位上發生意外。
現在聽到崔遠肯定,自己的下一任皇帝就是劉啓,心中最大的石頭徹底落地。
劉啓出生時,自己還在代國爲代王。
劉啓其實在劉恆幾個兒子中只是排行居中,甚至還不是代王后所出。
但是劉恆在被呂后擁立爲皇帝后,代王后所生的幾個兒子都相繼病死,無緣太子之位。
直到呂后病逝,劉恆即位數月後,公卿大臣請立太子,而劉恆剩下的兒子中只有劉啓最大。
所以他才被立爲太子,母親竇氏被立爲皇后,爲了培養劉啓,劉恆又先後任命張相如和石奮爲太子太傅。
既然是太子繼位,那麼皇權出現意外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這樣朕就放心了,那啓兒他當皇帝還算是稱職嗎?”
“還算吧,後世把陛下和劉啓的統治稱爲文景之治,是華夏曆史上有名的治世之一。”
崔遠看了一眼滿臉自豪的劉恆,接着道:“不過這些在他六博棋棋聖的名號面前,都不算是什麼。”
棋聖!?
聽到這裏,原本還在驕傲的劉恆微微一愣。
啓兒喜歡六博棋的事情,他也是知曉,經常拉着幾個太子太傅下棋,自己也和劉啓對過幾局。
不過水平這方面,卻是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張相如和石奮的棋藝不太清楚,可劉恆知道自己的棋藝雖然說的不上驚天動地,但起碼也是臭不可聞。
就這樣,自己在特意放水的情況下,劉啓還是贏得很艱難。
“崔神仙你莫要開玩笑了,就啓兒這個六博棋水平,頂多也就欺負一下宮中那些沒讀過什麼書的宮女太監,和棋聖又能有什麼關係?”
劉恆搖頭,只當是崔遠在胡說。
而另一邊的嬴政看到崔遠這樣說話,已經熟練地從時空門內拿了藤椅,和劉邦悠閒躺着,手裏還捧着冰水,準備喫瓜了。
劉恆:“???”
不是,爲何你們兩個對這個動作如此的熟練?
不等他想更多,崔遠就帶笑出聲了。
“陛下,判斷弈藝水平高低的標準是什麼?”崔遠沒有解釋,反而對着劉恆反問道。
標準?
聞言劉恆想了一下,不確定地回答道:“應該是輸贏吧,能贏得越多,贏得對手越強,那麼肯定是棋藝高超。”
他覺得自己應該說的沒錯,棋藝水平的高低,不就是爲了贏嗎?
“對啊!”
崔遠贊同,接着道:“所以假如劉啓在未來能夠一直贏下去,嚇得所有和他對弈的人都主動認輸,那麼不就是大漢棋聖嗎?”
“這很合情合理。”
“確實……等等!是不是哪裏不對勁?”
劉恆本能點頭,但很快就反應過來不對勁。
什麼叫做只要嚇得對手主動認識嗎,那麼就能一直贏?成爲大漢棋聖?
“難不成啓兒他利用權勢,強迫和他對弈的人認輸??”
劉恆的臉色很難看,想到了關鍵之處,怒火騰騰上揚!
如果利用權勢,那麼還算是哪門子的對弈?簡直就是在丟自己的臉面,丟整個大漢的臉面。
“如果只是強迫認輸,那麼只會成爲笑話,還不至於被後世如此誇讚。”
崔遠搖頭否認,接着道:“之所以劉啓會被稱爲大漢棋聖,是因爲他在下棋的時候,爲了不輸,而把和他對弈的人用棋盤活活砸死!”
“什麼!!!”
“噗~哈哈哈!!!”
“臥槽,我的這個孫兒那麼牛逼的嗎?”
崔遠這番驚天動地的話語出來,不但劉恆傻眼,連帶着見慣了大場面的嬴政和劉邦,也是一陣錯愕!
尤其是嬴政,正在喝着冰水,直接一口冰水就噴了出來!
下個棋而已,有必要爲了嬴而把對手砸死嗎?
難怪崔遠一口咬死這個劉啓是棋聖,就這個棋品,誰敢和他下棋?
“啓兒!?啓兒竟然做出了這種事情?”
劉恆一陣頭暈目眩,完全沒有料到會有這個結局。
簡直是太過滑稽了。
“他砸死的是誰?朕一定要好好保護這個人,不能讓啓兒重蹈覆轍。”
“恐怕你是保護不了,因爲他就是吳王劉濞的世子劉賢。”崔遠又給劉恆崩潰的內心上藥,讓他更加崩潰。
“劉賢??怎麼會是他?”劉恆感覺天都塌下來了。
劉濞可是他堂弟,自己的兒子竟然爲了不輸棋,而用棋盤把他的兒子給砸死了!
劉邦也覺得自己的心臟一抽,沒想到自己這個侄子的命運如此悽慘,兒子居然會因爲下棋而丟掉性命。
這都是什麼荒誕現實,簡直就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崔神仙你可記得相關的描述?”
劉恆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好好詢問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
崔遠沒有隱瞞的解釋道:“這件事情說起來的話,也算是一個意外。”
“劉啓初爲太子的時候,吳王劉濞的世子劉賢入京拜見,陪伴劉啓喝酒下六博棋。”
“因爲劉賢的師傅都是楚人,從而使他養成輕佻、剽悍的個性,平時又很驕矜。”
“所以與劉啓博弈時,爲棋路相爭,態度也十分不恭敬。”
“年少氣盛的劉啓在激動之下,就拿起棋盤打劉賢,不料一個不留神直接就把他打死了。”
“你知道事情後十分無奈,只能派人將其遺體送回吳國去埋葬,但從此劉濞徹底怨恨上了劉啓。”
這段歷史崔遠記得很清楚,因爲太有戲劇性了。
堂堂太子,竟然會因爲下個棋而把人給砸死。
雖然按照歷史記載,是劉賢主動挑事,但是就算對面再怎麼輕佻,也沒有動手。
劉恆無力癱坐,一個沒注意撞到了桌面上的公物也不在意。
這一刻,他已經完全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自己的太子砸死了自己弟弟的世子。
這都算是什麼狗血情況!
“哎~”
劉恆嘆息,單手撫着額頭,只覺得自己的腦袋一個頭兩個大。
“劉啓怎麼會做這種事情?他明明平時很乖巧聽話的啊!”
“爲什麼?爲什麼啊!”
劉恆想不明白,劉啓在自己的面前明明很尊師重道,不然自己也不會立他爲太子,而且還有諸多明師輔佐。
不說是賢明如同堯舜,至少也是一個正常人,爲何劉啓還會如此行事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陛下你應該要比任何人都清楚。”
“畢竟,這是你的職責。”
崔遠提醒,並上前幫助劉啓撿起來掉落到地上的政務。
“朕清楚?”
劉恆一愣,隨即臉色變得很難看:“你的意思是,啓兒這是想要……削藩?”
聽到這個詞語,一旁的嬴政還在喫着瓜,劉邦卻有些坐不住了。
“崔遠,難道……難道這是七王之亂?”
“我做了那麼多,難道都沒用嗎?”
劉邦很激動,他想起了當初崔遠給自己的紙條,上面就記載了就是這一場叛亂。
爲了能夠阻止它,防止手足相殘,劉邦做了很多的事情,比如削減諸侯們的封地,保持大漢朝廷碾壓性實力。
甚至還在崔遠的幫助下,勸說呂后放棄打壓諸多諸侯王,放棄讓劉盈當皇帝。
但是這些改變,都沒有能夠阻止叛亂的發生嗎?
“高祖陛下不必激動,你的措施,肯定是有用的。”
“不然的話,劉盈也不會到現在還活着。”
“我所說的,只是原本歷史線上劉啓的選擇。”
崔遠提醒,這才讓劉邦放鬆下來。
他又看向臉色陰沉的劉恆,接着道:“這只是一個後世人所作出的猜測,認爲劉啓作爲有名的治世明君,不會昏庸到如此地步,下個棋而已就把人活活砸死。”
“所以猜測他是想要削藩,所以用此舉主動挑起吳王劉濞的仇恨,引誘他主動造反。”
崔遠說着後世流傳的說法,但劉恆的臉色依舊還是十分難看。
歸根到底,這只是一個沒有記錄在史書上的猜測。
可劉啓下棋殺劉賢的事情,確是實打實記錄在史書之中。
“等朕有空,朕一定要好好管教這個逆子。”
必須要給這個臭小子一個終生難忘的教訓!
“不過父親,你剛纔說的什麼七王之亂又是怎麼回事?”
劉啓皺眉詢問:“當今天下明明已經沒有異姓諸侯王,全是劉家諸侯王,怎麼會爆發什麼七王之亂?”
劉邦語塞,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好在關鍵時刻,還是崔遠出馬,替他將七王之亂的故事講出來。
“這個事情其實挺簡單的,相信陛下也能理解。”
“權利是這和個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藥,在它的面前,無論是親情,還是友情,都是不堪一擊。”
“就比如你的父親,爲了維護大漢江山,讓劉盈登基,還不是將老兄弟們一個個處死?”
聽到這裏,劉邦面色漲紅,但卻反駁不了一個字。
這件事,的確是他的不對!
“同樣的道理。”
“假如陛下你英年早逝,只活到四十多歲,那麼劉啓繼位,面對的就是一羣封王的叔叔伯父,更別說自己還因爲年少輕狂殺死了其中實力作爲強大那位叔叔的兒子!”
“你說在這種情況下,劉啓除了削藩外,還有別的選擇嗎?”
“而一旦削藩,那麼藩王自然就會抵抗,尤其是劉濞!”
“於是劉濞就打出清君側的旗號,和其它六位不滿削藩的諸侯王一同,掀起了七王之亂!”
說完後,崔遠看向了劉恆,想要看看他的反應。
劉恆沒什麼反應,只是握緊的拳頭,顯示着他內心的極度不平靜。
“世間最是無情帝王家!”
劉邦替劉恆說出了心中,對自己的兒子感到心痛。
比起自己對老兄弟動刀,他要動刀的對象全是自己劉家人!
劉啓做錯了嗎?
也許他在用棋盤砸死劉賢的時候,他的確是做錯了。
但是後面的事情,他卻沒有,只是做了一個皇帝該做的事情而已。
有人威脅到了皇權,那就去消滅他!無論這個人是外人還是自己的親人!
“難道這件事情就沒有好的解決方法了嗎?”
劉恆結束了沉默,無奈開口:“難道帝皇家,最終只能陷入到無盡的內亂之中嗎?”
雖然呂后經過了崔遠的勸說,有所收斂,但是她之前給諸多諸侯王們留下的陰影還在。
劉恆本以爲呂后死後,自己能夠和諸多兄弟和睦相處,尤其是大哥劉盈還是與世無爭。
萬萬沒想到,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而已。
自己一死,諸侯王們的叛亂就在全部爆發,衝擊着他的兒子劉啓的權威。
劉邦,嬴政聞言,也都陷入到了沉默。
劉恆的問題,也是他們心中的問題。
如果冊封帝皇的兒子,那麼就會威脅皇權。
如果不冊封,那麼這些兒子就會因爲爭奪皇位,而陷入到內亂之中。
嬴政身下的扶蘇和胡亥。
劉邦身下的劉盈和劉如意。
哪怕是大唐的唐太宗李世民,他自己也是謀權篡位的鮮明代表,奪走了大哥李建成的皇位。
這個問題,似乎真的沒有任何好的解決方法。
“其實也不是真沒有,而是要看你們願意耗費多少心思在這個上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