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劇透李治的未來,李世民的懷疑
這塊玉佩,不但父皇喜愛,他也很喜愛。
但只是之前想拿來仔細看一下,父皇都不怎麼願意,直到自己再三請求,纔不情不願借了半天。
沒想到父皇現在,就這樣直接給了這位大秦九公主,而且一點猶豫都沒有。
李治心中除了羨慕,還是隻有羨慕。
同時,他也徹底理解了這位崔神仙,在父皇心中的地位有多深了。
這塊玉佩看似是送給嬴陰蔓,可實際上,卻是送給崔神仙!
可惜二十年前自己還只是一個襁褓之中的嬰兒,錯過了一次和崔神仙見面的機會,好在現在還有!
就是不知道崔遠知不知曉自己的祕密,如果他知道的話,那麼就太嚇人了!
李治內心本能一顫,不過很快就反應過來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此醜聞,自己肯定不會說,她也不會說,大概率不會再有第三人知道,也就不會被記錄史書之中。
李治輕鬆了下來。
“始皇帝陛下,崔神仙,你們這次過來打算待多久?”
送出玉佩後,李世民臉上的笑容明顯更多了。
他喝了口熱水,繼續道:“這一回你們可不能不告而別,必須給個機會讓朕大擺宴席招待你們,好盡一番地主之誼。”
他說的真情實意,這是李世民心中一直有的遺憾。
當初始皇帝,漢高祖和崔神仙突然離開,讓他完全沒有機會招待,報答三人幫助自己覆滅清河崔氏的恩情。
這一次無論如何,他都要不留遺憾。
“不了不了,李二陛下。”
崔遠想都沒想就搖頭拒絕:“多謝李二陛下,但我們這次過來,並不打算像上次那般久留。”
“如果大擺宴席的話,會引起不必要的騷動,還不如不擺。”
嬴政也說道:“沒錯,其實我們這次過來,主要是爲了帶你離開,沒有其它的目的,所以並不打算在大唐多做停留。”
“啊?帶朕離開?”
聽到崔遠拒絕,李世民本來還有些失望。
可聽到始皇帝陛下這番話後,立刻心中又升起了疑惑。
自己好端端地待在太極宮內,是大唐的天子,爲什麼還要離開?
“你們打算帶父皇去哪裏?是大秦嗎?”
李治敏銳察覺到了不對勁,想得比李世民還要多,連忙上前詢問。
崔遠,嬴政和嬴陰蔓可是憑空出現的,他們所說的離開,顯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離開!
同時,他心中也有些高興。
如果父皇就這樣離開,那麼他的祕密就能夠徹底隱藏下來了!
“我們打算帶你父皇去未來,去往一個名爲大明的王朝。。”
崔遠言簡意駭,望着李世民和李治父子二人瞬間駭然的眼神,接着道:“李二陛下,實話實說,其實你現在的時日已經無多了。”
“貞觀二十三年,也就是大概明年這個時間,你就會病重到臥牀不起,只能命皇太子李治到金掖門代理國事。”
“並最終在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駕崩於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
“初諡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你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崔遠每說一個字,李世民和李治的臉色都會蒼白一分。
到了後面,聽到自己(父皇)會在明年五月,駕崩在含鳳殿後,兩人的臉色更是徹底變得雪白!
轟隆隆
“這……朕……”
李世民無力癱坐而下,耳邊彷彿響起了道道驚雷,讓他整個人都在瑟瑟發抖。
他本以爲自己已經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死亡,現在看來純粹是癡心妄想。
當聽到自己確切死亡時間的時候,他真的很害怕,害怕到手腳冰涼!
“崔神仙,你一定有辦法救父皇的吧!”
李治也無比惶恐,雖然希望保守祕密,但是他同樣也不希望父皇如此早死去。
連忙上前握着少年的手,把崔遠當做了最後的救命稻草。
他既然如此直白說出父皇的壽命,那麼肯定是有辦法幫助父皇延長壽命!
“我當然有辦法,只是這個方法的關鍵在未來。。”
崔遠笑着點頭道:“而且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可以不勞而獲的。”
“如果你們想要我出手救治,那麼作爲交換條件,他就必須跟我們離開,前往未來,幫助我們做一件事情。”
其實李二現在這個情況,和當初的政哥差不多,都是因爲喫太多仙丹汞中毒,而導致脫髮,失眠,精神衰弱。
只是現在李二的狀態,要比當初的政哥嚴重一些,但也在可控範圍之內。
只要以後可以按照崔遠的計劃,按時運動,多喫蔬菜水果,好好休息。
那麼雖然無法根除汞中毒,但卻能夠延長李世民的壽命,起碼不會在一年後死去。
崔遠之所以會這樣說,只是爲了說服李世民跟自己離開。
嬴政在旁無語地搖了搖頭,這個臭小子又開始忽悠人了。
‘怎麼會這樣子?’
李治聽完後,一陣不知所措,着即看向了父皇。
同樣的,李世民臉上也出現了明顯的猶豫。
倒不是他看出了崔遠話語的破綻,懷疑其真僞性。
而是就這樣突然要離開大唐,讓他有些不捨和接受不了。
“崔神仙,朕可以跟你離開。”
李世民最終還是下了決定,咬牙答應。
沒有辦法,李世民自己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如果崔遠不出手,那麼九成九真的可能會在明年五月死亡。
爲了活下去,他只能答應。
“但朕希望你能夠先回答這幾個問題。”
“不然的話,朕實在不放心大唐。”李世民咬牙道。
“陛下請問。”
崔遠做出邀請狀,對這一幕早有所料。
如果李世民什麼都不問,就跟着自己離開,那麼反而奇怪的是他。
“唐皇,你有什麼問題的話,直接問這小子就是了。”
嬴政在一旁笑着道:“不用擔心他回答不上來,他都能穿越時空了,對於過去,未來全都瞭如指掌。”
聞言,李世民還沒有什麼反應,崔遠就先白了嬴政一眼。
雖然這番話看似是在提醒,但崔員怎麼也覺得,這是政哥在故意拱火。
他這是在看熱鬧,不嫌事大啊!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既然如此,那朕就不客氣了。”
說着,他就指向了一旁忐忑不安的李治,認真道:“崔神仙,朕想要知道稚奴未來這個皇帝,會當的怎麼樣?”
“有什麼人?什麼事情會成爲稚奴的障礙?”
這是一個很平常的問題,畢竟就算是民間的父母也都會關心孩子,更別說是在皇家了。
得知自己馬上就要離去的李世民,只想要趁着這段最後的時間,幫助李治剷除異己,消滅所有危險因素,坐穩這個至高皇位。
“李二陛下,關於這個……”
崔遠正要回答,但卻被着急的李治一把出聲打斷:“父皇,兒臣覺得這個問題真沒有必要問!”
“因爲無論未來會遇到什麼阻礙,兒臣都會謹記父皇的教誨,以《帝範》爲榜,努力做好一個皇帝。”
“如果父皇你將這些阻礙剷除了,雖然會讓兒臣登基之後的掌權順利不少,但卻也會讓兒臣失去磨練的契機啊!”
“對於兒臣而言,這不一定是好事!”
李治說的十分有道理,目光堅定。
完全是一副完全不在意未來會有什麼阻礙,只想要自己獨自面度,問心無愧的坦然模樣!
挺着胸,整個人更是顯得無比偉岸!
李世民感動,不愧是他的第三子,比自己想得還要出色。
本以爲李治也就是個守成的君王,萬萬沒想到他的心氣竟然比天還要高啊!
“稚奴,沒想到你竟然如此懂事!”
“好!父皇聽你的,父皇不問了。”
李世民落淚,有如此懂事聰慧的繼承人,自己這個當父親的還有什麼其它奢望呢?
看着這父子和睦的一幕,嬴政和崔遠沒有說話。
倒是拿到玉佩後,一直沒有說話的嬴陰蔓似乎想到了什麼,突然笑了出來!
“嘻嘻~”
“大唐太子,你這個反應真的好熟悉啊!”
李治錯愕回頭:“九公主,你怎麼就熟悉了?”
難不成自己這番話,九公主也說過?
嬴陰蔓繼續笑着道:“就是和我以前吃了零嘴,結果被孃親發現,然後死不承認的模樣好像哦~”
李治的神色立刻僵硬,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崔遠和嬴政見狀都是相視一笑。
這個大唐太子的段位,貌似不怎麼高的模樣。
不過也正常,畢竟現在的他還沒有登基。
此刻的李世民,也察覺到了不對勁。
雖然因爲年紀大了,外加喫太多毒仙丹,導致他的判斷力下降,但不代表他就徹底老糊塗了。
聽到嬴陰蔓如此明顯的提示,他立刻反應了過去。
的確,雖然李治說的似乎十分合情合理,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講,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心虛?
“稚奴,你是在害怕什麼嗎?”
李世民雙眼微微一眯,眼神懷疑,嚇得李治後背一陣冷汗直冒,連忙搖頭:“沒有!父皇,兒臣又怎麼會對你有隱瞞?”
李世民更加皺眉。
直覺告訴他,李治肯定有什麼事情瞞着自己。
而且這件事情似乎還十分嚴重,以至於李治完全不敢讓自己知曉一丁點的地步。
但是無論他怎麼去聯想,都想不通到底是什麼事情,能讓李治如此緊張。
現在大唐早已是萬邦之國,自己也是天可汗,朝堂之內,雖然世家勢力依舊強大。
但有了清河崔氏的前車之鑑,那些世家們現在全都不敢再放肆,皇權空前鞏固。
至於那些臣服的國度,也全都是因爲大唐的武力而臣服,而不是一些招搖撞騙,想要騙取自己回禮的垃圾。
這種情況下,李治到底還有什麼祕密,非要瞞着自己?
“陛下,我們還是說回剛纔的問題吧。”
崔遠出聲,將李世民的思緒引導了回來:“請問,你要我繼續回答嗎?”
“繼續!”
李世民再沒有理會李治的瘋狂搖頭,語氣堅定地要崔遠繼續回答:“崔神仙,請你把答案說出來吧。”
“好!首先,我就說一下李治這個皇帝當得怎麼樣吧。”
崔遠點頭,開始講述自己所知道的歷史:“這一點李二陛下你其實可以很放心,你有一個很了不起的兒子。”
“在原本的歷史上,你駕崩在含鳳殿,李治繼位後,他沒有擅作主張,而是繼續執行你生前所制訂的各項制度,同時讓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參與輔政,使得“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
“同時,在登基八年後建都洛陽,稱“東都”,在李治在位的期間,大唐國力強盛無比,先後滅西突厥、百濟、高句麗,使唐朝版圖達到最大。”
“歷史上對於這段時期有着極高的評價,史稱呼爲“永徽之治”。”
“好啊!”
李世民聽完後,立刻信息無比:“不愧是朕的種,稚奴,你這個皇帝當得很好啊!”
“哈哈哈!”
他很高興,本來看到李治那個反應,還以爲自己會從崔遠口中得知什麼糟糕的壞消息。
沒成想李治這個皇帝居然當得如此稱職,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比自己還要利害!
別的不說,就說他征服高句麗。
那可是隋煬帝出征三次都沒有搞定的狠角色,自己也是出兵了數次,全都無功而返。
而在未來,它竟然被李治滅了!
光是這一條,就足以證明大唐遠勝大隋!
看來稚奴剛纔的慌張,只是出於對未來的惶恐和害怕而已!
“多謝父皇誇獎!”
李治也重重鬆了一口氣,從剛纔開始就一直提着的內心終於放了下來。
看來他之前沒有猜錯,那件事情並沒有泄露出去,也沒有被記載在歷史書上。
自己剛纔,純屬是反應過激了!
好在自己並沒有進一步的出格行爲,不然就真的糟糕了。
“不過,李治這個皇帝雖然當得很不錯。”
“但犯下了兩個無比的致命錯誤。”
“而它們,都於一個名爲武媚的女人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