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蝗災的治理辦法
大明的著名科學家徐光啓曾說:
“兇飢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
“地有高卑,雨澤有偏陂,水旱爲災,尚有幸免。”
“唯旱極而蝗,數千裏間,草木皆盡,或牛馬毛,幡幟皆盡,其害尤慘過於水災。”
雖然大明距離大秦有着足足一千六百多年,但是在封建制度下,很多道理是互通的。
由此可見,蝗災在古人的眼中,是一種非常恐怖的自然災難,甚至還要超過洪水災害。
很多時候,造成華夏大地大饑荒的主要原因,就是蝗蟲災害。
可以說,這是歷朝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頭疼的事情。
崔遠現在徹底明白方纔衆人爲何會愁眉苦臉了。
如果只是限於邯鄲郡的蝗災,大秦應對起來並不難,哪怕糧食不要,也可以通過附近的郡城來供養這三地的百姓,更別說現在的大秦還在進行農業革命。
可現在蝗災加強了數倍,甚至還要西進要蔓延到關內的局勢,這個概念可就完全不同了。
一個處理不好,就是關東平原的大饑荒!
不過崔遠還是有疑惑的地方,就這場天災來得太突然了。
蝗災可不像寒災和黃河決堤,可以突然發生,肯定會有徵兆。
自從農耕文明開始,蝗蟲就是華夏百姓的死敵,地方郡守按照道理來說,也肯定有應對蝗災的精鹽,不可能不察覺。
可根據奏摺,這場蝗災是突然發生,毫無徵兆可言。
發現的時候,已經呈現鋪天蓋地的勢頭!
思來想去,崔遠都覺得此事大有蹊蹺,除了稱號帶來的效果,裏面肯定還藏着其它的貓膩。
“陛下,這邯鄲郡守除了送來奏摺,還沒有送來其它東西?”
“比如蝗蟲的屍體樣本?”
嬴政還沒有回答,一直在那裏沒有說話,而是看着崔遠的尹皋封就先一步開口了。
“沒有!”
“但……這個問題我問過送信的人,送信的人言蝗蟲羣似厚土,密密麻麻,襲來時不見天日。”
“體型比起尋常的蝗蟲,要大上三四倍。”
尹皋封因爲平時癡心於研究天象的緣故,對禮儀方面有些不瞭解,連始皇帝陛下的話都敢搶。
不過嬴政並不在意,反而眼神示意崔遠,有什麼疑問的話可以直接問。
天文家是諸子百家之中的異類,和專心於機關術的墨家不同,天文家是研究的是天象,時節和潮汐的關係。
在大羣建立全天星臺前,他們經常在深山野林中,獨自居住,對農業也有着超乎尋常的理解,僅次於農家。
“比尋常的蝗蟲大上三四倍?”
崔遠眉頭一跳,尹皋封這番話所蘊含的信息量非常大。
之前成立六村堡學院的時候,他也整理過農家的典籍,上面記載大秦境內生活的蝗蟲,主要有四種,而他們的體型都差不多,而且都是以綠色爲主。
顏色似厚土,而且還體型碩大的蝗蟲,跟它們完全對不上!
“請問尹臺主,你有派人去邯鄲郡調查過,並讓他們抓一些蝗蟲樣本回來嗎?”
“有!”
尹皋封點頭,指向了一旁的頓弱:“因爲事關重大,我讓頓統領派人去邯鄲郡調查後,頓統領也把我帶來了這裏。”
‘原來是這樣!’
崔遠瞭然,這下可算是弄明白,尹臺主爲什麼會出現在這裏了。
原來是頓弱帶過來的,也幸虧他把尹臺主帶過來,省下了自己不少的功夫。
“崔遠,你可是從中發現了什麼?”
嬴政好奇看來,他有種預感——崔遠似乎在這次換代中察覺到了什麼不對勁。
“的確有點,不過還不確定。”
崔遠承認:“只有等到看到真正的蝗蟲樣本,我才能下定論。”
“好!”
嬴政點頭,也不繼續糾結這個問題了,而是換了一個話題。
“那麼,你有辦法阻止這次蝗災嗎?”
“暫時還沒有想好,我想聽聽伱們的意見。”
崔遠沒有把話說得很滿。
因爲這件事的確很麻煩。
哪怕是在兩千年後的現代社會,蝗災也經常發生,禍害農田,造成嚴重的損失。
不僅僅是華夏大地,國外也是如此。
未來社會的科技已經如此發達了,但仍不能完全杜絕這種自然災害,只能是儘量的降低。
放在了科技水平落後了無數倍的大秦,更是隻有一個字——難!
崔遠在穿越之前,所看的那些影視和網文,應付這種天災的方法就是直接喫!
哪裏爆發蝗災,就號召哪裏的百姓將蝗蟲採集起來喫掉。
事實上這種方法根本就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先不說形成蝗災的蝗蟲已經發生了異變,體內產生了毒素,根本就無法食用。
就說形成蝗災的蝗蟲數量,起碼都有上百億隻,甚至是上千億隻!
如此之多,蝗蟲就是按全部站着不動讓百姓來抓,也要費上好幾個月的時間!
等抓到差不多的時候,糧食也早就被霍霍完了!
可以說,這種方法毫無實踐意義,面對超級蝗災一點用處都沒有。
對付超級蝗災,第一步還是要把蝗災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邯鄲郡估計是守不住了,但是絕對不能讓它們靠近關內!
不然的話,不但可不就是好不容易得到的橡膠樹滅絕,或者糧食絕收那麼簡單。
如今季節天氣較冷,蝗蟲會一邊糟蹋農田,一邊瘋狂產卵。
等到來年開春,冰雪融化,新一波更加恐怖的蝗蟲就會破土而出!
到時候這場百年難得一見的蝗災,就可能變成千年難得一見的蝗災了。
“陛下,以往大秦遇到蝗災,都是如何處理的?”
崔遠坐下,右手伸出,微微敲着桌子詢問。
“以往遇到蝗災,朝廷的處理辦法都是讓百姓進行捕抓。”嬴政回覆。
頭髮斑白的李世民也是點頭道:“抓完再就地焚燒,成爲來年耕作的肥料,進行廢物利用。”
身爲皇帝,雖然很少事農桑,可是滅蝗的命令卻是出自皇帝的手。
所以無論是李世民還是嬴政,都對這一套流程十分熟悉。
尤其是李世民,在位的時候,爲了對付蝗災,他更是曾經生吞過蝗蟲。
崔遠又看向了尹皋封,後者回覆道:“《詩經·小雅·大田》記載“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意思是除掉食心蟲食葉蟲,還有那些咬根咬節的蟲子,別再禍害我的莊稼嫩苗。祈求田祖農神發發慈悲吧,把害蟲們付之以火,統統燒掉。”
“我們天文家的先輩,以前在深山居住的時候,遇到蝗蟲也是直接升起篝火,然後它們自己就會撲向火焰自殺而亡。”
“不過這種方法,天文家的先輩們只是試過對付小股蝗蟲。”
“對付超級蝗災這種自然天災,應該是不行。”
昆蟲都有趨光性,尤其是蝗蟲。
如果升起篝火,的確可以吸引蝗蟲前來自投羅網。
然而如同尹皋封所說的,這種方法僅限於對付小股蝗蟲,面對上千億隻蝗蟲,一堆兩堆,甚至幾十堆篝火都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蝗蟲的屍體足以將篝火堆滅!
而且一畝農田就那麼大,如果全部升起篝火,尚未成熟的莊稼又該怎麼辦?
消滅了蝗蟲的目的是爲了保護莊稼,如果爲了消滅蝗蟲而自己先把莊稼給燒了,那毫無疑問是本末倒置了。
頓弱也說了自己的看法,是崔遠之前放棄過的法子——直接喫掉。
作爲農耕文明,華夏的子民們早就嘗試把這種禍害莊稼的害蟲做成美食了。
崔遠聽着衆人意見,認真思考,衡量利弊,心中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頓弱是最後一個說的,當他說完,在場的所有人立刻看向了崔遠,等待着他的開口。
他們已經討論了半天,也是沒有得出一個靠譜的辦法,所以目前他們只能將希望寄託在崔遠的身上。
若是連崔遠也沒有辦法的話,那恐怕就只能做好打硬仗,硬生生把蝗災給磨沒的準備了。
出動軍隊,配合百姓生篝火,編網抓蝗蟲,然後再從其它地方調來糧食賑災。
只是如此一來,造成的損失肯定無比大,是最差的法子,甚至蝗蟲能不能被阻止也是一個大問題。
甚至很有可能,把大秦這幾年的繁榮和百姓剛過上的好日子全部打回原形。
彷彿是擔心打擾到崔遠的思考,衆人都不由自主將呼吸放低。
崔遠也沒有故意賣關子,看了一眼衆人理清楚思路,就把自己的辦法說了出來:“我的法子其實也很簡單。”
“那就是藉助一種名爲食物鏈的原理,用鴨子去對付蝗蟲。”
想要如此大規模的蝗蟲,無論是抓,還是篝火吸引和喫,都是勢單力薄了。
唯有鴨子,這種蝗蟲的食物鏈上級,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剋制蝗蟲。
“鴨子!?”
此言一出,在場的衆人紛紛面露不解。
華夏大地養鴨的起始時代當定爲西周中期,在民間普遍飼養可能興起於春秋,到了大秦時期,鴨已經成爲華夏三大家禽(雞、鴨、鵝)之一。
鴨子是喫蝗蟲沒錯,但是從來沒有人把治蝗災和鴨子聯繫起來!
崔遠一看,就明白衆人的迷惑,解釋道:“其實這其中的理由很簡單。”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山林之間的鹿和虎,當鹿羣繁衍過多的時候,老虎也會因爲食物增多而數量上升,閉關終於將鹿羣的數量捕殺到安全線以下。”
“蝗蟲和莊稼也是如此,蝗蟲最多的時候,就是莊稼最多的時候,當莊稼被全部喫光,蝗蟲也會因爲飢餓而死,這就是食物鏈的相互制約。”
“當某一個物種的數量飛速膨脹的時候,和它相對的捕食者的數量也會爆發性增長,直到二者重新恢復平衡。”
“而鴨子,雞和鵝,就是蝗蟲的捕食者!”
崔遠說得很清楚,在場的衆人也是才智超凡之輩。
雖然沒有接觸過了類似的理論,但還是能夠理解崔遠所說的意義。
“所以你的方法還是喫,只是這次喫蝗蟲的不是百姓,而是鴨子之類的禽鳥?”
嬴政說着,崔遠點頭,給衆人到了一杯水:“沒錯,就是這一個意思。”
“這個方法在兩千年後依舊能夠使用,那個時候同樣爆發了一場超級蝗災,那個時候足足出動了十萬只鴨子去平定了蝗災……”
崔遠舉完例子,就開始說詳細的實施辦法。
衆人連水都沒有喝,心思全在崔遠的身上。
尤其是頓弱,更是拿出本子瘋狂抄寫,生怕漏過一個字。
自己記錄的,很可能是能夠救下邯鄲等諸郡的超級法子!
“不過關於蝗蟲標本,臣還是希望儘快送來。”
“臣總感覺這件事情的背後沒有簡單。”
“這個自然。”
“如果你還不放心,朕現在就派多一隊人馬前往邯鄲,保證抓一籮筐樣本給你。”
嬴政高興答應,對崔遠要求沒有任何猶豫。
雖然這場蝗災還在肆虐,可是現在起碼有了辦法,而且還有很大的可能性成功。
比起剛纔的無頭蒼蠅狀態,現在的情況要好上很多了。
“不過崔遠,你還是先回去休息吧。”
“又是勘察黃河地貌,又是和我們討論如何治療蝗蟲。”
“你應該也是累了,先回去陪陪陰蔓吧。”
崔遠點頭,多謝完嬴政的關心後,然後就跟衆人告辭離開。
雖然以他的體質,根本不會感覺到累。
可是嬴陰蔓那麼久沒有看見自己,肯定會非常着急。
的確是時候去看看她了,不然她會胡思亂想的。
當晚,崔遠和嬴陰蔓相互抱着,閒聊到了半夜。
直到少女進入夢鄉,他才輕手輕腳,起身準備返回自己的車輦。
“秦王殿下。”
剛走到半路,夜風吹拂,一道高瘦的身影就從遠處走來,目光炯炯,喊住了崔遠。
“什麼事情?”
崔遠疑惑回頭,好奇地看着尹皋封,不明白這位全天星臺的臺主爲何要大半夜來找自己。
難道除了蝗災,他還觀察到了其他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