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宗教的可怕力量
聽到這話,朱棣心中就像是坐過山車一樣格登一跳。
看着崔遠的眼神也躲躲閃閃,雖然知道他仇視的對象不是自己,可後背還忍不住起了一片雞皮疙瘩。
居然能被崔神仙稱之爲非常規的手段,到底是什麼?不過就算是不知道,他也覺得十分害怕。
“燕王殿下了,你知道我這場拍賣會是在拍賣什麼嗎?”崔遠沒有立刻解釋,而是站了起來輕笑着反問。
朱棣一愣:“琉……琉璃?”
“不,不是的。”
崔遠搖頭,起身走到門外,低頭帶笑看着下面熱鬧的拍賣現場,目光意味深長。
爲了保證拍賣會順利進行,崔遠所在房間是在拍賣場第二層,從這裏居高而看的話,可以完美看見整個拍賣會場場景,看見那些豪族們爲了琉璃雕刻而揮金如土的瘋狂模樣。
朱棣剛上樓梯的時候還沒有察覺,現在走到崔遠的身邊,跟着他的目光往下看,感受着這種手握一切的感覺,心中不由蕩起了一陣波濤!
“是名望和地位!”
崔遠擡起手,手指緩緩張開,旋轉一個角度後又緩緩閉上,在諸多豪族的上空輕輕一握,明明只是一個很簡單的舉動,平平無奇。
但這一刻在朱棣的眼中,他彷彿看到了崔遠化作萬丈巨人,一手把整個拍賣會場都握在手中!
隻手遮天!
“琉璃本來價格並不高,哪怕琉璃雕刻也不例外。”
“可現在,整個應天府的豪族卻都在爲了它們而紅了眼,在瘋狂溢價競拍。”
“燕王殿下,如果我買的真的只是琉璃,那麼這多出來的溢價,又算是什麼?”
“又是什麼讓他們如此眼紅?”
朱棣說不出話來了,他看了一眼下方瘋狂的拍賣場,又看了一眼身邊的崔遠,背後的雞皮疙瘩更加強烈!
“是權力和地位……”
朱棣哆嗦着重複崔遠的話語,腦海之中太陽升起,照亮迷霧。
“如果是普通的琉璃,那麼完全不值那麼多錢。”
“然而經過崔神仙你這一個月以來的造勢,還有各種宣傳,現在那些豪族都以可以買到你的琉璃雕而爲榮,把它當成了身份和麪子的象徵,如果哪一家沒有崔氏琉璃雕,那麼肯定會被鄙視。。”
“同理,就算是大家都有了,那麼他們開始攀比質量和數量,從而讓崔神仙你的生意可以源源不斷。”
朱棣越說越是明亮,語氣顫抖,很快就推演出了崔遠的營銷全套計劃!
“不錯。”
崔遠對朱棣的反應很滿意,不愧是未來的永樂大帝,而且還十分年輕,思維不像是入了年紀的老人那般頑固。
現在除了後知後覺的政哥,也就是朱棣可以看明白自己的“鑽石營銷”計劃。
李世民和劉邦,現在都還被矇在鼓裏。
“所以如同你我看到的,既然這些琉璃背後的地位和權力可以讓應天府的豪族們瘋狂,那麼爲什麼不能讓北元也因爲它而瘋狂?”
“只要北元陷入到了內亂之中,那麼必然會誕生出來奸細和流民,燕王殿下你只要多留意一點,就可以通過他們的口知曉北元的主力部隊所在。”
“到時候殿下你只需要幫助弱勢的一方打擊強勢的一方,並且暗中腐化幾個部落,讓他們不斷煽風點火,讓北元一直處於分裂狀態,那麼大明的邊界和百姓不就安全了!”
“崔神仙,你是不是太異想天開了啊!”
雖然猜到了一些,但朱棣被崔遠這個瘋狂的想法給嚇到!
北元爲什麼會因爲一些琉璃而陷入內亂?
憑什麼啊!
尤其是自己在掀起內亂還要進入草原渾水摸魚,北元雖然憨了點,但也不是腦癱,怎麼會任由大明和自己這般亂來?
別說聽到這番話的人是朱棣了,就算是隨便拉一個什麼都不懂的路人,甚至是乞丐,都會以爲說出這番言論的人是瘋子。
“崔神仙,容本王冒昧問一句。”
朱棣嘴角抽搐,硬着頭皮詢問:“你可以在應天府成功把琉璃的價格擡高,靠的是無孔不入的宣傳和造勢。”
“可北元的那些傢伙可不喫這一套,作爲遊牧民族的他們向來居無定所,根本就沒有什麼看戲,聽曲和說書的愛好,”
“況且就算他們之中真有一部分喜歡這些,可派出表演的人也只能是大明的戲班子,而北元向來對我大明仇視,根本就不會輕易相信他們的話語。”
“這種情況下,你打算怎麼給他們宣傳琉璃?難不成是要靠意念嗎?”
朱棣說的很露骨,但也的確是現實。
崔遠的法子在應天府暢通無阻,只是因爲應天府現在安寧穩定,而且豪族衆多。
但凡換一個比較貧窮的地方,這套法子都行不通,這就後世的奢侈品品牌不會在非洲投放廣告一樣,因爲他們知道那裏的人買不起。
所以崔遠纔不會把宣傳規模擴大到整個大明,只維持在應天府周圍,就是因爲其它的地方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還真是靠信念。”
面對朱棣的疑惑,崔遠嘴角揚起,露出一絲彷彿是惡魔降臨人間,所掃視之處皆是死亡:“不過這是一種特殊的信念——信仰!”
“這是一種十分特別的力量,它既可以讓不同種族的人團結在一起,也可以讓血脈相通的人彼此殘殺。”
“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信仰紛爭的地方,那麼它所帶來的戰爭陰影就會一直存在!”
“信仰!?”
朱棣的不解:“它能夠帶來戰爭?”
朱棣對於信仰的瞭解僅限於佛教,道教這些,還是因爲朱元璋起兵造反之前當過和尚。
這種宗教的作用頂多就是給百姓們帶來一些心理安慰,憑什麼帶來戰爭?
“我可沒有亂說話,甚至還有國家因爲它而滅亡。”
崔遠輕笑,就走回到房間內,從一旁的書架上拿出一本《新唐書》。
爲了彌補自己歷史知識的空白,他平時沒事情時就會拿着這些史書查看。
崔遠用右手捧着書籍,左手當着朱棣的面翻着,很快就來到了一張他折起來標記的書頁,遞到了朱棣的面前,朱棣也很配合地抽了上去:“你看吧,就是這裏。”
“大概唐朝初年的時候,在西藏高原那裏曾經有過一個叫做吐蕃的國度,它最傑出的君王松贊干布,甚至還強迫過唐太宗嫁出公主,也就是文成公主入藏事件。”
現在正在擔任拍賣官的李世民所在的大唐時代,因爲崔遠的干涉而並沒有發生這種窩囊事情。
可是大明這裏的時間上卻沒有任何的干涉,文成公主入藏正常發生,並被記錄在了史書上。
朱棣點頭,示意自己聽過此事。
“而在吐蕃之中,存在着一種本土的宗教名爲本教。”
崔遠一邊翻着書頁,一邊接着道:“本教的實力非常強大,甚至已經到了可以左右王位的地步,爲了對抗本教,保持住自己的地位,吐蕃的統治階級們想出了一個以毒攻毒的計策。”
“那就是引入佛教,想要藉助它來對抗本教,削弱本教的勢力,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宗教引入卻給吐蕃帶來一場滅頂之災。”
聽到這裏,朱棣額頭已經忍不住冒出汗珠。
他對於吐蕃的印象很少,畢竟他和朱標不一樣,打小就不怎麼喜歡讀書。
哪怕朱元璋一再嚴厲要求,他也只是當做什麼都沒有聽見,經常逃課。
這也導致他對於吐蕃的認知,只是停留在“知道有這麼一個國家,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入藏,然後就滅亡了”的影象之中。
朱棣完全沒有想到,吐蕃看似平平無奇的滅亡背後,居然還有着信仰的因素。
“可這是爲什麼啊!一個小小的宗教如何能夠導致一個國家的滅亡!”
“殿下不用着急,聽我說完就知道了。”
崔遠示意朱棣耐心,繼續看着書頁:“在一開始傳入的時候,佛教被吐蕃的民衆視爲異端宗教,受到人們的排斥,尤其是本教的信徒們更是將佛教視爲自己的心頭之患,一直想要將佛教趕出吐蕃。”
“然而吐蕃的統治階級不那麼想,他們看到本教急了,愈發覺得自己做一個明智的決定,於是一路扶持佛教,導致佛家在和本教的長期鬥爭中,曾經一度佔據上風。”
“尤其是這位赤祖德讚的在位時,因爲他十分篤信佛教,所以對佛教大加扶持,其力度超過了本土的本教很多。”
“光是在吐蕃內部,他修建了超過千座寺廟,而佛像佛塔更是超過了萬尊,這種巨大的經濟負擔使得吐蕃國內怨聲載道,人們對佛教的怨恨也就越來越深重。”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在吐蕃新任國主上臺之後,便在本教大臣的支持下開始對佛教進行反擊。封停了包括大昭寺在內的著名佛教寺院。”
“除此之外,還派兵對其進行了大肆的破壞。其中著名的小昭寺竟然直接淪爲了牛圈,這樣的變化引來佛教徒的一片哀怨之聲。正在建設的寺廟被叫停,文成公主時期帶去吐蕃的大量漢地佛像也被埋入了土中,僧人被屠殺或者被流放,而寺院的產業則被分給了當地的農奴主們。”
“經此一難,吐蕃的佛教遭受了滅頂之災,大量僧人失去了生活的保障,因而對毀滅了他們所有的吐蕃朝堂十分痛恨,甚至刺殺了吐蕃的國主。”
“從這個時候開始,吐蕃整個國內的局勢就陷入動盪時期,並且因爲統治過於殘暴,本教的獨大招來了整個社會的抵制,因而自此沒多久,吐蕃就滅亡了。”
“原來是這樣……”朱棣感覺自己收穫良多。
一個曾經壓得大唐嫁公主的強國,最後竟然因爲一個小小的佛教而滅亡,這不得不說是一件令人無限唏噓的事情。
“所以崔神仙你的意思是——我們可以通過販賣琉璃來傳達一種信仰,然後用這種信仰引爆北元內部的矛盾,從而致使他們陷入到無盡的內戰之中!”
嘭!
崔遠合上《新唐書》,打了一個響指:“燕王殿下果然聰慧,一點就通!”
“其實吐蕃和北元雖然相差了近千年,然而在很多方面上它們其實十分類似。”
“最明顯的一個點就是。它們雖然在表面上看起來是團結一致,然而內部卻早已暗潮涌動。”
“吐蕃的統治階級覺得本教勢力太大,威脅到了他們的地位,而本教也想要徹底取代吐蕃王室,把整個吐蕃都變成一個教權主義至上的宗教國家。”
“雖然吐蕃看起來是一個國家,可背地裏它早就分裂,並且兩方都是恨不得對方去死。”
“北元也是如此,早在當初大元建立的時候,元世祖忽必烈,也就是元朝的開國皇帝就曾經和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結下仇恨。”
“當時忽必烈在精兵擁立下於中原開平自立爲大汗。不久後,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本土貴族推舉爲大蒙古國大汗,雙方遂展開激烈內戰,歷時達四年之久。”
“最終,阿里不哥在與忽必烈爭奪中戰敗了,失去了汗位。”
“從那個時候開始,其後裔一直活動於西蒙古瓦剌地區,一直記得當初的仇恨,仇視元朝。”
“並最終在距今八年後,一位名爲也速迭兒的阿里不哥後裔,懷着對於祖上當年失敗的耿耿於懷,殺死逃竄而來的北元大汗,也就是忽必烈的後代提脫古思帖木兒,成爲新的北元大汗。”
“吐蕃的矛盾是統治階級和本教,而北元的矛盾,則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兩脈之間的死仇。”
“它們雖然看起來沒什麼危害,但其實都是威力驚天的炸彈,只要給一丟丟火星,它們隨時都可能爆炸燬滅一個國家!”
“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提前將它引爆!”
“那要怎麼做?”朱棣停住了呼吸湊了上來,緊張到氣都不敢吐了。
“長生天,銀狼和白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