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占城稻和土司統治!
嬴政三人聞言,都忍不住笑了。
如果不是知道崔遠剛纔和在朱棣談話,沒有留意拍賣會的後續發展,可能他們都會以爲崔遠是假裝不懂,在故意逗他們開心。
“我說崔遠,你未免太看不起我們了吧!”
李世民故作生氣,走到崔遠跟前坐了下來,手掌拍了拍桌子:“我們是什麼身份?什麼地位?”
“現在親自出手當拍賣官,怎麼可能就只賺了一萬兩?你覺得這可能嗎?”
“沒錯!”
劉邦附和:“如此高規格的拍賣會,如果只賣了一萬兩,怕不是把我們的臉都丟盡了!”
雖然是體驗生活,但不代表他們只是爲了走過場。
相反,他們把這次主持拍賣會當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和呂家一同佈置上了各種手段。
比如拍賣會中途出現的牙行之人,就是他們提議安排的。
“可藍玉,李善長都出價了,還會有誰願意花大價錢?”崔遠皺眉不解。
在他看來,兩個最大的金主都出手了,應該是沒有人再哄擡價格了。
而沒人哄擡價格,琉璃的溢價註定就不會很高
劉邦笑着解釋:“你說的沒錯,在藍玉和李善長出價後,那些大明豪族們後面的確是沒什麼出價的動力。”
“不過我們安排了不少託,穿插在拍賣會場內,沒有讓一件琉璃雕刻賤賣!”
對於這些裏通外合的手段,劉邦再熟悉不過了。
“哦!”
崔遠雙眼一亮:“還是你們想得周到,那麼到底賺了多少?”
李世民和劉邦沒有回答,而是看向了嬴政。
嬴政笑了笑,也沒有故意藏着,擡起了左手,伸出了兩個手指頭。
“是兩萬五千多兩黃金!”
“光是這一場拍賣會,我們就賺了一大筆!”
“竟然那麼多!”崔遠稍稍一驚了。
尤其是在來到倉庫,親眼看到那堆積如山的糧食和金主後。
哪怕崔遠見過了大世面,現在也是呼吸稍稍凝重。
其實別說是兩萬五千兩黃金,就算是兩萬五千兩銀子都是一筆極其恐怖的財富。
虧他剛纔還在猜測有沒有賣到一萬兩,現在看來的確是太過低估了!
而且這些財富大多數還是糧草,布匹等實物資源,可以直接投入到未來對孔雀王朝的戰爭之中。
邯鄲郡的蝗蟲天災之仇,自己很快就報回來了!
當天晚上,高興無比的崔遠就喊上大家一起喫飯,甚至還親自下廚弄了幾個現代菜餚。
明朝的調味品種類很豐富,可以讓崔遠盡情發揮自己的廚藝。
甚至打算回去大秦之前,再在大明購上一批調味品回去屯着。
酒足飯飽的衆人,一邊誇着崔遠的手藝,一邊也決定要繼續加把努力,推廣琉璃,賺取更多的財富!
和他們這裏喜慶成爲鮮明對比的,就是大明皇宮之內了。
第二天剛剛上朝,剛剛纔處死了胡惟庸的朱元璋就大發雷霆,用一些小錯誤對着李善長和藍玉一頓痛罵。
藍玉還好,只是被處罰了一些俸祿。
可李善長就慘了,直接就罷黜了爵位,從韓國公罷成了郡公。
這讓兩人十分的懵逼,完全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
至於其它貪污了錢財的官員,雖然沒有被朱元璋直接清算了,可還是噤若寒蟬,各種小動作都收斂了不少。
從追求更高的權力地位,轉而變成想要用正當的手段去賺錢。
鮎魚效應正在悄然發生。
同時,這些日子裏,應天府的諸多百姓可謂是開了大眼。
看着那些豪族把一車車財富運出,雖然不是給他們,但心中卻有種莫名的快感。
你們有錢又怎麼樣?現在還不是要給別人!
人性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如此,看不得別人好。
現在他們看着以往高高在上的豪族們,把財富全部送出去,只爲換回來一對花狸狐哨的琉璃雕刻時,心中別提有多麼痛快了。
雖然百姓們都沒有和崔遠見過面,但是心中卻不由自主地對這個狠狠賺取豪族財富的神祕商人無比崇拜。
這一切的變化,崔遠都沒有怎麼在意。
他把拍賣會和宣傳的事情交給了李世民和劉邦,認真祝福戲劇表演和說書這些都不能停下後。
就和嬴陰蔓,嬴政返回大秦,打算去弄好答應給朱棣的兩座雕像。
朱棣既然給了自己火繩槍的圖紙,那麼自己自然也要盡心盡力。
因爲要配置長餘輝的關係,和讓雕像更是神俊的關係,所以崔遠必須親自上手,不能跟之前一樣當甩手掌櫃。
兩人回到了大秦,迴歸了嶺南行宮中。
“嶺南還是有些過於落後了。”
闊別大秦數個月,再度歸來的嬴政轉頭,看着窗外遠處的重重丘陵,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嬴陰蔓也有些贊同地點頭。
應天府的繁榮和昌盛,給他們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往穿越去大漢,或者大唐的時候。
他們去的要麼去無比蠻荒的荒漠,要麼就是和咸陽處於同一個地方的長安。
而這一次去大明,嬴政和嬴陰蔓是真正領略了南方超級城市的磅礴大氣。
先不談那些富貴多金的大明豪族,就光是應天府內那些水靈的南方女子,到達百萬的巨量人口,就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實在是太過繁華了!
“話說崔遠,你說什麼時候嶺南這裏也能夠發展起來?變得和應天府一樣?”嬴政詢問,嬴陰蔓眼中也露出了好奇。
那可要等兩千多年的某個偉人在地圖上畫圈圈纔行。
崔遠心中做着吐槽,不過嘴上是沒什麼所謂地道:“恐怕有點難度,畢竟地方的發展是要取決於現實條件的,任何脫離現實的發展都是空中樓閣,是不切實際的。。”
“嶺南雖然地理條件不錯,還靠近海岸線,但終究是丘陵衆多,除了珠江三角洲外沒有什麼平原。”
“還受制於造船技術的限制,它也就只能跟沿海的小國做做生意。”
“四周也沒有什麼大的城池和重要商道,農業發展也因爲越人侵擾和蟻蟲毒瘴,而難以爲繼。”
“這種情況還想要發展起來,還想要跟應天府一樣繁榮,就必須要把大秦的政治中心南移到這裏纔有可能。”
“歷史南方可以發展起來,也是因爲兩次的大規模的衣冠南渡,才讓南方的經濟水平趕上,甚至反超北方。”
“沒法做到這一點的話,嶺南是很難起來的。”
“這樣嗎?”
聽到崔遠的實話實說,嬴政很失望。
大秦的政治中心,就是咸陽,那是大秦的龍興之地,延續了數百年,是絕對不可能移動的。
而這也代表着,嶺南的發展將要遙遙無期。
“不過如果只是讓嶺南發展的好一些,倒是有辦法。”
崔遠接下來的話語又給了嬴政一道光,他擡手指着身後的傳送門:“在大明朝,有着一種名爲占城稻的水稻,它高產、早熟和耐旱,一年可以三次成熟。”
“只要把它在嶺南地區推廣起來,那麼嶺南的經濟就可以初步發展。”
“甚至連一直反抗的越人,在看到占城稻的產量之後,也有很大可能會直接投降我大秦,嶺南郡的穩定度也能夠大大提升。”
占城稻的事情,崔遠不是臨時起意的。
在大明的時候,他就研究過這個計劃的可行性,覺得可以一試。
他穿越之前就是嶺南人,很清楚這裏的發展潛力有多麼巨大。
雖然嶺南的丘陵諸多,可是這裏溼熱的天氣卻是極度適合水稻生長。
在這裏種植稻米,一年可以做到整整三熟!這是其它地方難以媲美的巨大優勢。
可能現在還看不出來什麼,可等到千百年後,這裏絕對有成爲華夏,甚至是世界第一港口和糧倉的潛力。
到了那個時候,嶺南就是全世界的商貿和糧食中心了,大秦的國祚自然而然也就能跟上一個臺階!
本來崔遠是找個好時機說出此事,現在正好政哥說到這裏,他也就順水推舟了。
“占城稻?”
嬴政點頭,心中有些觸動。
如果這個占城稻真的如此神奇,在嶺南推廣也無不可。
越人之所以一直反抗大秦,不就是因爲大秦掠奪了他們的土地,砍伐了樹林,讓他們沒法打獵喫飽肚子嗎?
如果他們發現大秦掠奪的土地是用來種植糧食,而且畝產比他們辛辛苦苦打獵還要多,那麼抵抗的意志絕對會大幅減少。
“那如果事情發展真如你所說的那般,越人因此而大量投降,又該如何安置他們?”
“可以採用越人治越的辦法,進行和平過度。”
崔遠認真回覆,對於這個他也早有準備:“我們在平定了南越後,可以照例在這裏推行郡縣統治之法。”
“只是和其他郡縣不一樣,南越這裏的郡縣我們可以認命投降的百越本土貴族們擔任。”
“如此一來,對於我們大秦而言,就相當於平定了百越。”
“而對於越人們來說,雖然他們名義是投降了大秦,但他們的統治定位並沒有改變,大秦只是在一些大的方向上施加要求而已。”
“大秦也就可以通過越人的權貴們,來對百越各個民族建立起來間接統治。”
雖然這個辦法也有弊端,那就是大秦對於百越的掌控力會一開始就十分孱弱,而且隨着時間推移,這個問題還會越來越嚴重。
但崔遠也沒有想過要一直實施這個政策,等到掌控力薄弱到了一定程度,那些越人權貴們想要造反,自己大可以進行改土歸流,把越人權貴全部罷免,改成大秦自己的官吏。
“這不就是之前大秦統治其它六國之地的辦法嗎?”
嬴政訝然,沒想到崔遠的計策居然是這個。
當場大秦統一天下,爲了安定民心,也是任用原有的六國貴族對六國子民進行統治。
這也直接導致了大秦對六國之地的掌控力急劇下降,甚至到了政令難以出關內的地步。
只要崔遠推行科舉,任用儒家官吏擔任地方官吏,這個局面纔好上不少。
沒想到現在,崔遠竟然又提了這個計策。
這不就是開歷史的倒車嗎?讓自己重蹈覆轍嗎?
“陛下,方法不怕老,好用纔是最關鍵的。”
崔遠解釋道:“如同陛下你所說的,大秦當初也是用這個辦法對付六國貴族。”
“如同它沒用,那麼爲什麼當初陛下你要用這一招來安定天下?”
嬴政無言。
的確,就如同崔遠所說的,如果這個辦法真的一點好處都沒有,那麼自己爲什麼要用它來安定天下?
“而且現在大秦的情況已經不同往昔了,以往僅憑關內一地,無法壓制龐大的關外六國。”
“可是現在整個大秦雖然說不上鐵板一塊,但也是逐漸萬民歸心。”
“這種情況下,壓制一個小小的南越,還不是輕輕鬆鬆的事情嗎?”
崔遠的這個理由同樣很真實。
關內之地太小,所以在任由六國貴族統治龐大的六國之地時,局勢纔會失控。
可現在,對於大秦來說,百越不過是一個彈丸之地,就算百越真的造反,大秦也完全可以輕鬆碾壓!
“朕去書寫一份詔書,將此事吩咐下去先。”
“大明哪裏竟然有占城稻,那麼糧種也就不是問題,只差田地而已。”
被說服的嬴政行動很快,沒多久一份詔書就寫了出來。
上面寫着讓徵南軍調出一部分人手準備開墾農田,並讓新上任的嶺南郡郡守,吳川縣縣令等官吏協助。
而且因爲琉璃工坊也在嶺南的緣故,跟隨而來的不少墨家弟子,都會製造水利工具。
如果他們和軍士,官吏彼此相互配合,那麼效果絕對倍增。
做完這一切後,崔遠告辭離去,他要去給親手製造給朱棣的琉璃雕刻。
嬴政送別崔遠後,也沒有立刻去休息,而是拿出了一張全新大秦周圍的堪輿圖沉思。
這次前往大明,除了數不勝數的錢財糧草,嬴政最大的收穫就是這一張來自明朝的大秦堪輿圖。
在上面,記載了大秦周圍的國家。
這個收穫,嬴政連崔遠都沒有告訴過。
他看着地圖上的一個大國,喃喃自語:“孔雀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