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叛軍要跟秦烈拼命

作者:明末逐鹿
廬州外城的失守,讓守將楊維忠大發雷霆,可讓他憋屈的是,當他要處置東城守將王燮、範瓊之時,卻被轉運使、兼任廬州知府杜充給攔了下來。

  即便楊維忠吵到康王趙構面前,可趙構也僅僅留下一句:“準其二人戴罪立功吧。”

  不得不說趙構雖然年輕,但身爲皇家子弟,他天生便擁有敏銳的政治嗅覺。

  這一路南下,楊維忠一直與他保持着臣子禮儀,趙構幾次籠絡,楊維忠都表現的十分克制,並沒有半點靠攏的意思。

  對此趙構心中自是明白,楊維忠跟自己不是一路人。

  雖然此時趙構並沒有野心膨脹到想要爭奪太子之位,但作爲一個藩王,若在朝中能夠有幾個實權大臣,在關鍵的時候替自己說幾句話,那很有可能就是翻天覆地的效果。

  像此刻天天圍在他身邊轉悠的杜充,以及王燮、範瓊這些人,以及與趙構結成一個利益小團體。

  楊維忠並不是不懂趙構心思,但他身爲統軍大將,心中很清楚,一旦他與趙構走的太近,必然會引來皇帝猜忌。

  相比起趙構的不滿,他更不想引起皇帝的猜忌。

  眼下外城失守,楊維忠身爲統軍大將,他自然也是萬分着急,面對叛軍一輪輪攻城,他也只能日夜守在城頭之上。

  好在廬州內城更加堅固,加上需要防守的區域更小,反而更利於防守。

  內城僅有東門四座拱門,實際上就是隻有一面城牆,楊維忠只要坐鎮東門城頭,加上兵馬監辛興宗、戚方、以及軍都副指揮使苗傅、劉正彥幾員大將協助。

  楊維忠這個主將,更多時候,都只是在統籌全局指揮,而無需親臨一線戰鬥。

  廬州外城下,叛軍大營。

  面對已經連續進攻十天,都沒有拿下的廬州內城,叛軍主帥李助,再一次召集衆將召開了一次會議。

  大帳左右分別坐着數十員戰將,左首分別是杜瑩、李雄、闕翥、寇猛、衛鶴、耿文、薛贊等人。

  右邊則是畢先、魯城、卓茂、謝寧、張怡等人。

  “諸位將軍,都說說,這廬州內城能不能攻下?”李助目光掃過堂下一衆將領,表情充滿嚴肅。

  “李軍師,這廬州內城之堅固,光靠蠻力肯定拿不下來,按照現在這打法,除非城內的守軍自行崩潰,否則即便再打一個月,也未必拿的下城池。”

  身居楚王王慶帳下太尉,兼任濠州節度使的杜瑩,遲疑之下,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杜瑩本是淮西豪俠,這一次參與義軍,也是因爲家鄉遭了淮河水災,官府不但沒有救災,反而變本加厲的盤剝鄉民。

  從而讓杜瑩義憤填膺,這才加入了叛軍隊伍,因爲本身武藝高強,加上頗具才略,從而被王慶籠絡,授予太尉這樣的高職。

  這一次攻打廬州府,李助這一連串的劫掠,裹挾百姓攻城的舉措,杜瑩是比較反感的,但出於大局,他都默默的選擇了接受。

  然而連續的攻城之戰,義軍人馬死傷慘重,可眼下李助卻仍舊要死扛,這讓杜瑩心中更是不滿。

  “杜太尉,別說一個月,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最多三天,淮南西路經略安撫使秦烈的人馬,就會抵達廬州城下。”

  李助說罷遂把剛剛接到的情報,對衆人道:“舒州已經失守,方翰三萬大軍全軍覆沒,打敗方翰之人,就是朝廷新任的經略安撫使秦烈。”

  “此人我曾在揭陽鎮與他照過面,糜勝、潘忠、柳元就是折在他手中,此人手下有一批戰將,人人實力都足以躋身一流高手境界。”

  “此人必然是我們的勁敵,根據情報顯示,最遲後天,秦烈的兵馬就會抵達廬州城下。”

  “現在諸位明白了吧,明日再打不下廬州城,咱們就必須撤退,否則一旦秦烈的援軍抵達,我們就是想走,只怕也難了。”

  “軍師大人,那秦烈莫非有十萬人馬?”

  杜瑩眉頭一皺,驚疑的問道。

  “根據目前探子掌握的情報來看,秦烈帳下的兵馬不會超過三萬人馬。”李助見衆將都看着自己,遂沉聲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哈哈……”

  堂下一衆叛將不由鬨堂大笑了起來。

  “軍師大人,區區三萬官軍,何足道哉?”統軍官李雄傲然一笑,道:“軍師調撥一萬精兵給我,末將這就去攔截那官軍人馬,提那秦烈人頭來見。”

  “軍師,末將也願往。”都統制耿文、薛贊幾員大將紛紛請纓道。

  李助眉頭一挑,剛要呵斥衆人胡鬧,杜瑩這會也開口,道:“軍師,末將也以爲,援軍不足爲懼,相反咱們要是在城外,一戰擊潰來援的官軍,勢必給守軍造成攻心的效果。”

  “也就是說只要咱們打敗了那支援軍,這城內的守軍必然不攻自破。”

  面對衆將高漲的戰意,李助沉吟之下,也不覺有幾分道理。

  雖然現在他軍中死傷慘重,可實際上死得都是裹挾而來的青壯百姓,他手中的四萬兵馬,損失不過幾千人。

  而經過這近十日的血戰,那些從攻城戰火中,一次次僥倖活下來的青壯百姓,現如今也具備了一定的戰鬥力。

  李助當即長身而起,沉聲道:“從現在起,各營進入休整,養精蓄銳,然後再與那秦烈決一死戰。這一戰,若我軍勝,淮西之地,盡入我手,從此這大江南北,誰能與我們爭鋒?”

  “若敗,我李助與諸位將軍,共眠於此,也不枉這一番轟轟烈烈的大義之舉。”

  “願效死力。”杜瑩、李雄一衆大將,在李助的激勵下,紛紛拱手拜道。

  大宋宣和四年四月十三日,秦烈率領兩萬大軍,抵達廬州城外五里。

  進入初夏之後,隨着雨季的降臨,這幾天來廬州府境內,陰雨不斷,甚至有一些地方,還爆發了洪災。

  正是因爲碰上連續的陰雨天氣,秦烈的兵馬比預期晚到了兩天。

  因爲李助已經決定與秦烈決一死戰,這幾日的廬州城的戰鬥,叛軍自是沒有再大規模攻城,而是採取小規模的襲擾。

  在城外五里外的紅葉嶺上,立下陣腳,秦烈並沒有急着進攻,而是進一步紮下營寨。

  既然廬州外城已經失守,內城尚在官軍手中,這一戰秦烈也就不急着打。

  現在這個陰雨天氣,道路到處都是泥濘,根本不利於大軍戰鬥。

  其次,秦烈準備先與城中取得聯繫,再決定與叛軍的作戰方案,若能夠做到內外兩軍配合的話,那麼在接下來的戰鬥時刻,自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題外話】:第二更求銀票!!!

  謝謝支持!!!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