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秦烈巡撫兩川路(3)

作者:明末逐鹿
胡鬆年與陳康伯在西川數年,二人因爲某些政見問題,平日裏也是頗有嫌隙。

  不過有一點,胡鬆年和陳康伯卻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都竭力爲民辦事,在任之上,兢兢業業,廉潔奉公,絕無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置辦私產等行爲。

  胡鬆年大概五十歲上下,相比起來陳康伯就年輕的多,因爲今年陳康伯不過三十歲。

  胡鬆年的爲政趨於老成,就是一切按部就班,講究水到渠成。

  陳康伯講究實幹,就是把一件事情,從小做大,講究時效。

  這也是二人經常政見不合的原因,但本質上二人都沒有錯,都希望把一件事情做好。

  不過胡鬆年真沒有想到,陳康伯竟然會在秦烈面前,替自己說好話。

  這讓他意外的之餘,更多是感動,他沒有想到自己這個多年的同僚,心胸如此開闊,這是他之前萬萬沒有想到的。

  “茂老公,這是我從江南給您老帶來的茶葉,嚐嚐是不是還是那個味。”邀請胡鬆年入座後,秦烈舉起茶杯,微笑的示意道。

  “這是吳中春茶?”胡鬆年端起茶碗,看着眼前碧綠的茶湯,聞着撲鼻的茶香,不由眼前一亮。

  “茂老公說的不錯,正是產自吳中西洞庭山一帶的嚇煞人香茶,不過本王給它取了名字,叫碧螺春,不知茂老公以爲如何?”

  秦烈剛纔從陳康伯口中,已經得知胡鬆年的愛好秉性,這會也算是投其所好。

  胡鬆年字茂老,秦烈尊稱其茂老公,這絕對是一種尊稱,充分表達出了秦烈的尊敬之情。

  胡鬆年在西川五年,其兩子三女,皆在成都府成家立業,與當地的士族豪門聯姻,已經成爲一股不小的勢力。

  得到他的全力支持,西川路的事情就會好辦的多,反之則要多出不少變故。

  陳康伯昨夜連夜出發,天一亮便趕到蜀州求見秦烈,就是把西川十九州的情況,以及山川地勢,人物戶籍名冊,獻給秦烈。

  而陳康伯這一次連夜獻西川圖錄一事,在後世被盛讚爲與三國時期,張鬆獻西川圖錄與劉備之事,有着同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碧螺春,碧螺春,這名字取得好啊,這吳中之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香氣襲人,滋味鮮爽,實乃人間名茶也。”胡鬆年之所以愛江南茶葉,緣由他算得上是半個江南人。

  因爲他曾在平江府擔任過知府,祖籍又是海州人,所以對於家鄉事務,他自然情有獨鍾。

  “茶雖好,不過本王卻認爲,茂老公在姑蘇寫的的《石州詞》更好。”

  說起來秦烈征討方臘的時候,在平江府姑蘇城內,還真看過胡鬆年留下的那首石州詞。

  “哈哈,郡王謬讚、謬讚了。”胡鬆年這會是真的敞開了心扉,他是真沒有想到,秦烈對自己這般熟悉,所言所行,句句都說到自己心坎裏了。

  正所謂士爲知己者死,與秦烈一番長談下來,一把年紀的胡鬆年,就有了這個感覺。

  秦烈與胡鬆年、陳康伯這一天,從白天一直聊到深夜,最後更是秉燭夜談,直至黎明拂曉,秦烈見胡鬆年有些熬不住了,這才起身笑道:“今天咱們就先到這裏,先睡上一覺,再繼續?”

  “老咯,下官再郡王您和陳長卿(康伯)這個年紀的時候,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胡鬆年打了個哈欠,發出了一聲感嘆。

  “茂老公說笑了,您現在可不能服老,郡王可是說了,下一步四川行省的改革推動,還需要您老的牽頭掛帥,我們可都還要聽您調遣呢。”

  陳伯康這會也是一臉的笑意,今天對於他來說,收穫無疑是滿滿的。

  首先他的一些想法和建議,都得到秦烈的大力讚賞,並得到承諾。

  其次通過與秦烈的長談,他與胡鬆年也達成了和解,尤其是在大理國的問題上,他的意見得到秦烈高度重視。

  大理國雖然是個彈丸小國,但這幾年與大宋摩擦不斷,顯然也是看到大宋孱弱,也要分上一杯羹。

  不過西川路與大理國接壤之地,都是不毛之地,倒也產生戰事。

  但是東川路,又叫川峽路,因爲與大理國邊境接壤,這兩年來大小戰事打了數十次。

  周邊十幾個縣城的百姓,遭到戰火波及。

  然而川峽路安撫使胡益,卻軟弱可欺,步步忍讓,致使國土淪喪,但他卻始終隱瞞不報。

  川峽路安撫使胡益的做派,看在陳康伯眼裏,那是急在心頭,他先後向南邊趙構朝廷上奏,但都沒有得到回信。

  今年入春之後,他又給汴京朝廷上過奏疏,眼看大半年過去,始終是石沉大海,然而今天與秦烈會面,卻不想秦烈竟然主動提到大理國的問題。

  而更讓陳康伯欣喜的是,秦烈表示這次他率軍入西川,就是抱着解決大理國問題來的。

  兩日之後,秦烈率領大軍進入益州成都府,受到成都百姓,以及文武官吏的夾道歡迎。

  進駐成都府當天,秦烈從轉運使陳康伯手中,接過西川兩年賦稅賬簿。

  拋去當地官府、官員俸祿,得錢財七百萬貫,存糧食二百萬石。

  “長卿,糧食留下一百萬石,剩下的一百萬石平調給當地百姓,換算着錢財押送回京師,你看如何?”對於西川路兩年半,積攢下的這筆賦稅,秦烈還是很滿意的。

  “郡王,成都府的糧價,這兩年相對平穩,一下子平調一百萬石糧食,價格最多在五百文一石,而據我所知,長安的糧食,已經賣到一貫錢一石了?”

  陳康伯得知秦烈要把一百萬石糧食,直接在當地賣了,不由善意的提醒了一句。

  “你說的不錯,然此去長安,不下千里,一百萬糧食運出去,路上人力損耗就要三成,還要來回折騰,算下來頂多也就達到六百文一石的價格。”

  秦烈豈會不知道算這個賬,可奈何這西川山路難行,糧食又不利於託運,千里運輸,只會得不償失。

  “另外,這筆糧食就當是我接濟當地糧商的,你去告訴他們,官府給他們發放路引,讓他們把糧食運出去販賣。”

  借商人之手,流通貨物,其實也是促進經濟的一種手段,官府同樣可以減輕負擔和風險。

  “郡王英明。”作爲轉運使的陳康伯,一點就透,對於秦烈的決策,他也是由衷的敬服。

  隨後,秦烈便安排帳下軍都指揮使吳璘,軍都都虞候孟邦傑,率一千兵馬,以及成都府招募的差役,把這筆賦稅押解回了汴京。

  【作者題外話】:《石州詞》胡鬆年著。

  “月上疏簾,風射小窗,孤館岑寂。一杯強洗愁懷,萬里堪嗟行客。亂山無數,晚秋雲物蒼然,何如輕抹淮山碧。喜氣拂征衣,作眉間黃色。”

  “役役。馬頭塵暗斜陽,隴首路回飛翼。夢裏姑蘇城外,錢塘江北。故人應念我,負吹帽佳時、同把金英摘。歸路且加鞭,看梅花消息。”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