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設立五軍都督府
剛纔在宮中,秦烈立下軍令狀,三個月內解決邊患,若到時候未能解決,將會受到軍法處置。
在這次廷議之上,秦烈正式提出,設立五軍都督府,節制天下兵馬,以便更好協同管理軍隊。
秦烈這個提議,之前便於周邦彥、李光等一衆宰相商議好的,這一次廷議,實際上就是走個過程。
小皇帝根本不知道其中利害,皇太妃面對秦烈以及宰相們的支持,只能下旨,同意了秦烈的提議。
河間郡王府大堂上,手持聖旨的秦烈,待衆人到齊之後,遂打開聖旨,道:“現在我宣讀一份旨意,請諸位接旨吧。”
“臣等恭迎聖旨。”大堂之上的左右文武將官,紛紛伏地拜道。
“大宋皇帝敕旨,即日起,改樞密院爲五軍都督府,冊授秦烈爲大都督府,節制中外諸軍事。”
“五軍都督府節制左右,前後、中軍五軍,各都督府設立參軍府統轄軍事,各設左右參軍,品階明確爲正三品將軍,參軍府治下,下設各衛都統制,明確品階從三品,統制正四品。”
“軍都指揮使明確爲正五品,都虞候爲從五品,軍司馬爲正六品。”
“營指揮使明確爲正七品,都虞候爲從七品。”
“都頭、爲正八品、副都頭爲從八品。”
“五十人隊將爲正九品,副隊將爲從九品。”
“九人隊爲隊頭,三人隊爲軍頭,俸祿待遇,依次比士兵遞增一倍。”
也就是說新成立的五軍都督府,進一步明確了職權,職位的地位,讓上下級關係一目瞭然。
之前大宋的官職,實在太過繁雜,冗官之多,古今未有。
這也是秦烈一再堅持改制的原因,之前是文官制度,現在則是武官制度。
成立五軍都督府,首先是取代了樞密院,進而取消了禁軍制度。
今後天下兵馬,全部隸屬五軍都督府大都督節制,地方上成立明朝時期的衛所制度。
雖然衛所制度,也並不是永久有效的地方兵役制度,但目前絕對是跨時代的,至於今後的問題,只能在實踐中,一步步改進。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現在大宋的禁軍制度,地方鄉軍制度,已經徹底糜爛。
成立五軍都督府的另一個好處,那就是秦烈可以進一步,把天下兵馬大權掌握在手中。
秦烈手中的這一份聖旨很長,除了明確確定五軍都督府設立,品階確定外,還有區域劃分。
左軍都督府劃分的區域是江北行省、江南行省、浙江行省、福建行省、江西行省,各行省除了有都指揮使衙門外,在地方州府,設有千戶所,百戶所作爲地方治安,剿匪的地方軍隊。
管轄五省參軍府的左參軍爲鎮三山黃信,右參軍爲撲天雕李應。
右軍都督府劃分的區域是陝西行省、四川行省、湖北行省,左參軍爲張叔夜,右參軍爲折可存。
前軍都督府劃分的區域爲河東、河北、以及幽雲十六州,左參軍爲張憲,右參軍爲張浚。
後軍都督府劃分區域爲兩廣行省、雲貴行省、湘南行省,左參軍爲韓世忠,右參軍爲穆弘。
中軍都督府劃分區域爲京畿之地,以及山東行省,左參軍爲朱仝、右參軍爲雷橫。
秦烈自領五軍大都督府大都督,節制天下各都督府兵馬,大都督爲正一品。
各都督府左右參軍,個人只有指揮權,沒有調兵權,任何一人,沒有大都督軍令,不得調動一百以上兵馬。
各都督府左右參軍,緊急情況下,可以先調動五百以下兵馬,但必須立即上報都督府,否則一經查實,以叛逆論處。
同時都督府,還明確了十二條軍紀,以及各州府的千戶所、百戶所爲世襲軍戶制度。
世襲軍戶,就是父傳子,子傳孫,世襲傳承。
這個世襲軍戶,立功可以升遷,若無軍功,一輩子雖然是大頭兵,但依舊屬於鐵飯碗。
因爲世襲軍戶擁有軍田,可以不用交納賦稅,可以自給自足。
軍戶農忙種田,閒暇時訓練,剿匪訓練。
同時需要維護地方治安,搶險救災,興修水利、修繕城牆,改善民生工程等等。
可以說地方千戶所、百戶所的軍戶,就是未來國家柱石,他們與地方衙門互不統屬,隸屬都指揮使司衙門節制。
各都指揮使司衙門、千戶所、百戶所又隸屬各都督府統屬。
不過地方的布政使使司衙門、提刑按察使衙門的監察機構,則可以進行監督他們,但沒有執法權。
同樣地方的駐所衙門,可以監督地方官吏,如發現貪贓枉法、盤剝百姓的官吏,可以直接向五軍都督府上報,秦烈專門安排人手負責監督處理。
之所以搞這一套方法,主要是秦烈深知,權利一旦失去監督,它就會無限放大,進而滋生腐敗。
宣讀完聖旨,秦烈示意衆人起身,這才繼續道:“現在朝中的兩大部門,都已經掌握在我們手中。”
“接下來來年的春闈,本王可能還會滯留在前線,到時候你們這些大學士,將會作爲主考官、選拔官吏,到時候你們要嚴格把關,挑選一批新鮮血液,充入內閣之中培養。”
秦烈口中的兩大部門,就是內閣大學士衙門,以及五軍都督大都督衙門。
內閣大學士衙門,掌握朝廷政務,五軍大都督衙門掌握天下兵馬。
秦烈只要牢牢把這兩個部門牢牢抓在手中,這大宋朝廷,今後無論是誰做皇帝,也只能是一個頭銜,即便是想要推翻他,也根本不可能。
不過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他還需要時間,培養出一批忠於自己的後續人才。
而人才從哪裏來,自然是學校,以及朝廷的科舉考試。
在京城的這幾個月,秦烈在汴京境內成立了兩所學院,一所名爲朱仙鎮講武堂,秦烈自任名義山長,就是校長之意。
實際的山長則是常勝軍騎的都統制王進。
另一所學院叫陳留書院,同樣名義山長也是秦烈,實際山長秦烈則是任命了尚書右丞,也是狀元出身的何煥出任。
這兩座書院,一文一武,自然是秦烈用來培養後續人才的基地。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