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駐慶陽戰涇源(1)

作者:明末逐鹿
熙河、涇源兩路轉運使王襄,可以說是秦烈真正意義上的老上司。

  雖然秦烈對朝廷的各路改制,都已經基本完成,陝西行省也早已經設立,但熙河、涇源、定邊三路,卻保留了下來。

  之所以保留這三路,也正是防範西夏的需要。

  其次也是爲了安撫熙河、涇源兩路的地頭蛇。

  要知道熙河、涇源的經略安撫使姚古、以及他帳下的環慶軍,可是目前大宋最強的一支將門世家。

  之所以他們能夠屹立不倒,就是這些盤踞在地上上的將領,盤根錯節,彼此同盟,逼急了他們,他們就可能倒向敵國。

  而這次熙河、涇源之所以會淪陷,就是姚古這個領頭人死去之後,沒有能夠牽頭之人,導致熙河、涇源兩路的將領,爭權奪利,直接葬送了兩路的城池。

  秦烈率領的大軍,從府州渡過黃河之後,一路急行軍進入鄜州。

  在鄜州秦烈接見了陝西行省右布政使,兼都指揮使劉光世。

  並命令他率領行省人馬,與定邊軍麟州知州折彥質會合,統軍三萬向橫山山脈的要塞,西夏與大宋邊境的定邊城發起攻勢。

  老將張叔夜年老病逝,現在陝西行省的軍政事務,基本由劉光世在負責。

  臨危受命,劉光世在熙河、涇源失守的情況下,與兩路轉運使兼任慶陽知府的王襄,秦州兵馬都監劉錡,收縮防線,從而穩定了局勢。

  爲此秦烈在鄜州接見劉光世時,對其立下的功績,大爲讚賞。

  離開鄜州之後,秦烈率軍繼續前行,不日抵達邠州,與駐紮邠州的飛騎營董平、張清部匯合。

  邠州知州張灝,在這次涇源動亂之後,表現突出,與慶陽守軍互爲屏障,牢固的守住關中防線,從而讓西夏軍不得寸進。

  爲此秦烈也是毫不吝嗇讚譽,在邠州宿營當晚,秦烈接受了對方的宴請,並與張灝進行了一番長談。

  對於張灝的能力,給予了肯定。

  翌日,秦烈率領大軍繼續趕赴慶陽,董平、張清飛騎營則跟隨大軍同行。

  兩日之後,秦烈率領大軍抵達慶陽城。

  慶陽知府王襄,以及早一步趕到常勝軍騎統制呼延灼、索超率軍出城迎接。

  見到秦烈率大軍而來,王襄一顆心也終於安定了下來。

  在入城之時,秦烈向並轡而行的呼延灼、索超、王襄三人問道:“目前前線的情況如何?”

  “西夏的大軍在拿下涇源之後,先後攻下華亭、平涼,之後對慶陽展開了一輪攻勢。”

  王襄拱手之餘,接着道:“但因我慶陽城高牆厚,又有邠州、鄜州的援軍,西夏軍攻城半月有餘,未能克城,轉而進攻秦州而去。”

  “前段時間,秦州的戰況十分激烈,西夏十二萬大軍對秦州戰況日夜進攻,守軍傷亡很大。”

  “不過,自從楊志、史進率領的鐵騎營抵達之後,西夏主力,現在已經撤回涇源城。”

  “目前西夏十五萬大軍盤踞在涇原路的涇州、渭州城中,另有五萬軍隊在熙河方向。”

  進入慶陽知府衙門之後,在王襄展開的地形圖指示下,秦烈得知目前的情況,這才鬆了口氣。

  “有關這次涇原和熙河的鉅變,究竟是怎麼發生的,何人蔘與其中?”

  隨後,秦烈又問起了此次涇原和熙河內邊的原因。

  “都是那羣驕兵悍將惹起來的,也怪卑職失職。”

  王襄慚愧的請罪道:“姚古死後,爲穩定涇原局勢,卑職推薦了王庶前往涇原撫軍。”

  “不料姚古手下那幫驕兵悍將不服王庶,反而把王庶趕了出來。”

  “之後,原州防禦使焦安節,渭州防禦使曲端,儀州兵馬都監龐世才,會州義軍張宗諤,又不接受涇州姚友忠節制,各自爲戰。”

  “最終導致各州失守,釀成涇原失守。”

  “這些都是卑職失職,還請郡王殿下降罪。”

  看了眼跪在地上的王襄,秦烈雖然知道王襄已經盡力,但涇原、熙河的失守,王襄身爲兩路轉運使,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免去你涇原、熙河兩路轉運使,慶陽知府的職務,回長安去,暫時主持張公(張叔夜)的職務去吧。”

  秦烈這個處罰,其實也不算是處罰了。

  畢竟陝西行省左布政使一職,可不比兩路轉運使的職務低。

  “謝郡王殿下。”王襄起身拜謝道。

  “時遷、馬麟,你們斥候營立即出發,摸清楚涇原各州的詳細情況。”

  秦烈大軍勞師遠征,當務之急不是進攻,而是知彼知己。

  正好趁這段時日,讓各營休整幾日,養精蓄銳。

  “林沖、秦明你們二人率領銳士營前往秦州,換鐵騎營回慶陽。”

  “抵達秦州之後,整頓兵馬,要搞好邊境遊牧民族的團結,並傳我命令,任命劉錡出任秦州知州,兼任河西都護府都護,你二人好好協助他一番。”

  秦烈在剛纔王襄的彙報中,得知了秦州兵馬都監劉錡,在秦州知州棄城逃跑的情況下,率領軍民抵抗,最終守住秦州。

  得知劉錡是原席寧洲知州劉忠武之子,秦烈自是對其委以了重任。

  “末將領命。”林沖、秦明接令而去。

  當天夜裏,被秦烈派往西北監軍的吳璘,也從外地趕回慶陽城,向秦烈彙報了更爲詳細的情報。

  尤其是熙河安撫使劉韐戰死,熙河路各州淪陷的經過,彰顯了劉韐一生爲國盡忠的英勇形象。

  “虞允文,立即起草一封奏疏,追封劉韐爲烈候,其子劉子翠爲伯爵,傳諭三軍,向劉韐父子學習,爲國盡忠,英勇奮戰精神。”

  就在秦烈率領大軍進駐慶陽當天,西夏潛伏在慶陽的探子,便把消息傳遞了出去。

  涇原路涇州城。

  西夏國統帥李察哥,在接到宋軍十幾萬大軍抵達慶陽之時,並沒有太過震驚。

  說起來西夏自立國以來,與宋朝先後打了五次戰役,第一次大戰就是西夏立國之初,也就是大宋仁宗年間。

  這一場大戰,兩國來來回回打了三年,最終達成了‘慶曆和議’。

  雖然叫議和,但宋朝最終承認了西夏建國,也就是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之後的百餘年來,又經歷了數次大戰,基本都是以大宋失敗告終。

  雖然偶有勝利,也只是小勝,從未大獲全勝過,這也是爲何宋朝一直給人積弱的形象。

  試想堂堂大宋,幅員遼闊,人口過億,兵馬百萬,結果連一個立國之初,僅有五州之地的西夏都沒打贏。

  如此的戰鬥力,也難怪西夏人會瞧不起宋朝,時不時就跟當初的遼人一樣,對西北邊境進行打穀草。

  “晉王殿下,聽說此次帶兵前來的宋軍主將,正是前番打敗涼國公(李良輔)的哪位宋軍主帥,此人不同與其它宋人,不可不防啊。”

  李察哥帳下的監軍使嘭之化額,是党項人的貴族出身,此人能文能武,頗得西夏皇帝李乾順信任。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