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我大宋朝打仗拉跨,搞錢絕對第一

作者:畫凌煙
汪伯彥對趙構說道:“殿下,您這次勤王有功,恭喜殿下,賀喜殿下。”

  趙構嘆了口氣,有些失落地說道:“功勞不都是宗澤的嗎?”

  “殿下,宗澤也是大元帥府的人啊,他的副元帥,是您任命的,他的功勞,不就是您的功勞嗎?”

  趙構微微一怔,按照汪伯彥這麼說,似乎也說得通!

  “如此大的功勞,官家必然親自來迎接您。”

  他話音剛落,下面的人通報天子特使前來。

  來的人是剛剛上任不久的張浚。

  張浚被迎入營帳中。

  “康王殿下。”

  “閣下是?”

  “某乃知樞密院事張浚。”

  衆人怔了怔,尤其是康王和汪伯彥。

  去年的時候,知院不是馮澥嗎?

  這個張浚是何人,以前從未聽說過。

  “某奉陛下詔命而來,問候勤王大軍,並宣召康王入京。”

  趙構說道:“臣領旨。”

  張浚說道:“康王,請交出大元帥印。”

  一邊的黃潛善連忙說道:“大元帥是官家任命的,豈是你說交出來就交出來。”

  “這是陛下的敕令,你莫非要違抗?”

  黃潛善立刻就把頭縮了一回去。

  他們是依附於康王,但還沒有到願意跟着康王造反的程度。

  別看趙構現在十萬大軍,排場不小,但這十萬大軍可不是他一手拉扯出來的。

  他在這支軍隊中的威信,沒多少。

  誰喫飽了趁着跟着他跟皇帝作對?

  所以,趙寧一封敕令,趙構只能交出兵權來,他沒有別的選擇。

  趙構有些依依不捨地將大元帥官印交出來。

  張浚接過手中,說道:“殿下,準備一下,入京陛見吧。”

  “好。”

  趙野說道:“那我等如何安排?”

  張浚說道:“諸位先駐紮此地,本官會有安排。”

  “敢問張相公,十萬大軍,要駐紮多久,糧草問題如何解決?”問話的是汪伯彥。

  “此事西府會有安排,你就不必操心了。”

  張浚一句話,就把汪伯彥懟了回去。

  意思是,現在已經不是戰時狀態,大元帥已經交出元帥官印,大元帥府已經不存在了,一切軍政事務交由樞密院。

  說完,張浚便出去了。

  他去找一個人,一個皇帝點名要見的人。

  誰?

  韓世忠!

  很快,他就找到了韓世忠。

  韓世忠一臉疑惑地問道:“不知這位上官找我何事?”

  “你就是韓良臣?”

  “正是。”

  “某乃張浚,知樞密院事。”

  韓世忠更加震驚,他知道知樞密院事是西府相公。

  韓世忠屬於西軍,而張浚的身份,則是比西軍最高的統帥,還要高。

  “不是本官要找你,是陛下要見你。”

  韓世忠這下直接懵了。

  很快,張浚便帶着趙構和韓世忠,一同渡過黃河,向京師趕去。

  金軍已經退兵快一個月了,趙鼎正在不斷往東京城輸送糧食,眼下東京城的糧食一日比一日多。

  要在黃河北岸保證十萬大軍喫一段時間,還是勉強夠的。

  那十萬大軍之所以留在那裏,其實是跟張叔夜和宗澤留的。

  作爲中線防禦的軍隊,編入河北防線,可能有相當一部分人會進入新軍,接受全新的軍事訓練。

  所以,才留在了那裏。

  而正好趙寧抄家發了一筆小財,是時候給軍隊發俸祿,然後整編河北防線了。

  五月十二日上午,趙鼎回了京師。

  趙鼎回政事堂第一件事就是聽說趙官家在五月初一的時候,砍了37顆腦袋。

  簡稱:殺瘋了!

  一聽說太宰回來了,某些官員立刻跑到政事堂門口,開始哭訴這段時間自己在京師裏擔驚受怕的日子。

  然後大家痛斥了奸臣高俅,並且咒罵秦檜在禍國。

  趙鼎表示也很震驚,怎麼自己出去了一趟回來,就發生瞭如此可怕的事?

  他立刻進宮面聖。

  聽聞趙鼎求見,趙寧立刻宣進來,並且,他已經料到趙鼎會提殺人的事。

  作爲大宋朝的文官,趙鼎肯定一時間沒法接受一口氣殺那麼多人。

  爲了搞定宰相,趙寧已經準備了一套說辭。

  這套說辭,一定能將趙鼎變成自己忠實的支持者。

  趙鼎入殿。

  “臣參見官家。”

  “你回來了,這段時間辛苦你了,朕近日一直在關注糧食入京的消息,聽聞汴河和蔡河的渡口每日都有糧食卸下來。”

  “第一批從兩淮調度的糧食已經入京,臣剛到京師,去核實過,目前有備註的,到了50萬石,三個月之內會有300萬石陸陸續續到京師。”

  300萬石就是億斤糧食。

  東京城有120萬人左右,一人一天一斤糧食,一天消耗120萬斤,億斤可以喫300天了。

  當然,這是最理想狀態。

  糧食肯定還要更多才能保證東京城的正常運轉。

  就大宋朝的漕運體系,確實夠發達,比大明朝時期單一靠京杭大運河要強得多。

  這也是一直要定都在開封的最重要的原因。

  “如此說來,京師的糧食危機,已算是大大緩解了?”

  “若是荊湖路(湖北和湖南)糧食也先後入京,京師糧食難題則迎刃而解。”

  “賦稅呢?”

  “臣已經向除河東路、河北路以外的各路發出政令,讓各路轉運使徵集賦稅,目前淮南兩路(安徽和江蘇的一部分)已經給臣報了一個數目,錢的總收入預計在300萬貫,布匹絹絲一萬匹,糧食100萬石,草80萬束。”

  趙寧一聽這個數目,立刻就察覺出來有問題。

  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可是大宋朝很富庶的兩路,許多運河都從這裏經過。

  一年的現錢收入只有300萬貫?

  騙誰呢!

  他趙寧可是在前幾個月,金軍還在圍城的時候,就把整個大宋朝的財政收入看完了的,幾乎印在了腦海中。

  大宋朝到英宗的時候,也就是距今60年前,一年的錢總收入就達到了貫。

  縮寫一下,3682萬貫!

  大宋朝二十四路,平均下去,每一路錢的收入153萬貫,而兩淮的收入絕對高於平均不少。

  英宗時代就已經達到500萬貫。

  到了宋徽宗時期,蔡京執政,開動“印鈔機”,全國的錢總收入已經達到了5000萬貫以上,還不算糧草、匹帛絹絲。

  而兩淮的總收入則在700萬貫左右。

  大宋朝打仗不行,搞錢它說第二,其他朝代不敢說第一。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