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第六次宋夏之戰?(第一更)

作者:畫凌煙
砍了王燮,楊沂中揹負着巨大的政治壓力。

  王燮不是武官,王燮的延安府知府,是標準的文官,而且是地方大員。

  在大宋朝,你殺個武官朝堂上那些文官不會說什麼,但在沒有皇帝的明確旨意下,殺一個文官,就不行了。

  可在這裏,楊沂中最大,手裏還拿着趙官家的聖諭和金牌。

  延安府經過了輪調後,誰想要反抗,那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王燮的腦袋被掛在延安府的城樓上,罪名也被公佈出去。

  一時間,膚施縣全軍震動。

  “張帥,跟我們走一趟京師吧?”

  “那是自然的,本帥身正不怕影子斜,本帥早就察覺到王燮貪污,彈劾他的奏疏已經呈報京師。”

  張深是怕了,是真的怕了。

  這楊沂中不按常理出牌,連知府都敢殺,真不怕他這個剛坐上去的軍督使轉眼被人擼下來?

  十二月二十六日,陝西總制置司,張浚召集了所有官員、幕僚議事。

  呂祉說道:“一路跟蹤李仁禮的人回來了,李仁禮從會州回西夏,沿路向各州府官員都有送禮,收沒收,無法得知。”

  京兆府統制官劉子羽說道:“這些官員越發放肆,敢私自見他國使者!”

  周圍的人都沉默不言。

  時局看似平穩如常,但經過這輪輪調,下面暗流涌動。

  那些官員可不是傻子,廢止已久的更戍法突然推行下來,有些人多多少少已經嗅到了不妙。

  呂祉感慨道:“他們膽敢冒着被彈劾的風險私下見西夏使者,恐怕是另有原因。”

  “哦,呂參議此話怎講?”

  “會不會手中有把柄,擔心此輪查處,所以提前……”

  他說到這裏,就沒有說下去了,在座的諸位都懂。

  西夏有動兵事的預兆,陝西內部又在清查,一些官員這個時候突然對西夏使者變得熱情起來。

  誰都不是傻子。

  地方官員投敵這種事,在這幾年的河北、河東可不少見。

  便在衆人議事之時,外面傳來了聲音:“報!延安府傳來緊急信函!”

  “進來!”

  進來的人將信函呈遞給張浚,張浚看後,忍不住說道:“延安府知府王燮涉嫌貪污撫卹金被斬首,經略使張深被罷免羈押入京聽審!”

  他此話一出,屋內更是一片死靜。

  呂祉甚至忘記茶已經煮沸了。

  這封信函自然是楊沂中寫的。

  “張相公,何人敢殺王燮?”

  “是楊沂中來了。”

  軍督使親自來陝西?

  衆人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涼氣。

  這足以說明朝廷此次態度之堅決!

  呂祉不無擔心地說道:“眼下西夏邊境兵事不明,內部輪調結束,官員異心,張相公,我們……”

  “既然陛下已經行動了,那我們也必須要開始動手!”張浚語氣突然變得堅決起來,“我等深受君恩,此危難之際,諸君當有必死之決心!”

  衆人起身,作揖道:“吾等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接下來,張浚做了以下幾件事:

  一、任命鄜延路兵馬總管劉錡爲鄜延路經略使,總政鄜延路軍政,並着令其速速清查鄜延路撫卹金一事。

  二、速速捉拿與西夏使者有接觸的地方官員。

  三、發緊急軍涵於邊境各個軍鎮,嚴防西夏。

  四、命永興軍路經略使範致虛徹查長安會戰戰死者撫卹金。

  五、命秦鳳路經略使趙點清查撫卹金案。

  陝西總制置司一連串的命令發出後,京兆府開始厲兵秣馬。

  陝西有六路,從東到西,分別是鄜延路、環慶路、涇原路、熙河路。

  這四路的南邊有兩路,分別是永興軍路和秦鳳路。

  鄜延路撤換了經略使,又有劉錡的人馬坐鎮。

  接下來嚴查的是南邊的永興軍路和秦鳳路,這一安排無疑是最大程度削弱了清查對邊境的影響。

  當然,按照官僚一慣的特點,命令從上面下來,每下一層,就會鬆懈一分。

  清查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既然已經輪調完,這個過程中,最大的威脅就不是內部了,內部的經略使如實阻擾清查,隨時可以撤職入京聽審。

  最大的難點是內部新人的安排。

  不能只知道弄死人,不找人頂替吧?

  而且不能隨便找人頂替,畢竟牽涉到新的治理。

  如果只毀滅,不注重重建,還不如維持原來的格局。

  僅僅新的人事安排,永興軍路經略使範致虛就和張浚大吵了起來。

  張浚主張的是徹查到底,範致虛主張的是要有緩和餘地,很多將領手裏不乾淨,但這些人都是陝西本地人,對軍防熟悉,你把他們擼下去後,上來的新人兩眼一抹黑,怎麼辦?

  十二月二十八日,楊沂中抵達京兆府,全面協助張浚開始整頓陝西。

  傍晚的時候,範致虛一封彈劾奏疏,十萬火急往京師扔。

  按照張浚和楊沂中這麼查,在外敵虎視之下,陝西六路都得完蛋!

  後來趙鼎回憶陝西徹查一事,也總結了:範致虛所言不無道理。

  連趙寧也承認,範致虛的觀點是對的。

  既然趙寧都認爲範致虛的觀點是對的,爲何還要派楊沂中去徹查?

  這牽涉到政治中,體制博弈的問題。

  趙匡胤建立的一套行政體制和軍政體制,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彈性十足。

  所謂的彈性十足,簡單點來說就是各方制衡,不是誰一個人說得算。

  地方有經略帥司總領軍政,又有總制置使這種臨時老大,還有轉運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這些制衡司法和民政。

  知府衙門、知縣衙門都有六曹,地方還有治安巡檢、土軍、弓手等等勢力。

  試想想,張浚和楊沂中一套清查的命令下去後,要經過層層官僚執行,這個過程會消化掉多少真正清查?

  這就是制度的彈性。

  而現在遇到的最大的彈性就是範致虛。

  範致虛是永興軍路經略使,永興軍路位於陝西腹地,治府在京兆府,也就是以長安爲中心。

  如果沒有張浚這個總制置使,範致虛在陝西六路經略使地位是最高的。

  歷史上靖康年間總領二十萬大軍勤王的也是他範致虛,而不是鄜延路經略使張深。

  這更說明了大宋軍政制度的彈性。

  也正是在這種彈性的制度下,趙寧纔敢雷霆君威般地要對陝西動手。

  十二月二十九日,大雪,在陝西開始大清查的時候。

  涇原路西安州通判任得敬連夜逃離,潛入會州,通過一路撒錢的方式,越過會州,進入了西夏境內。

  靖康四月十二月三十,除夕這一晚,任得敬抵達興慶府,將目前涇原路的實情告訴給了夏主李乾順。

  就是這樣一個官員,加速了第六次宋夏之戰的到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