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宋金經濟戰(第二更)

作者:畫凌煙
趙官家說道:“宋金議和,榷場開設在即,你認爲這件事該如何去做呢?”

  虞允文說道:“臣在真定府待了半年有餘,確有在民間瞭解過一些。”

  “你說說。”

  “金人最缺的是茶葉和絲綢,一般買過去的都是金人貴族和地主鄉紳。”虞允文說道,“但是,畢竟是非法,數量有限,價格極其昂貴。”

  趙官家問道:“貨幣呢?金人用什麼貨幣支付?”

  “有銅錢,也有交鈔。”

  “金人用交鈔支付?”

  “沒錯,現在河北一大半都已經用交鈔,大宋百姓接受交鈔,金人購買我們的商品,自然也會用交鈔,畢竟交鈔更好運輸,也更好統計。”

  趙寧心頭大喜,他原本以爲金人不願意用交鈔。

  沒想到現在還是走私階段,竟然已經開始用了。

  這說明大宋強大的經濟體,在宋金商貿中是有主導作用的。

  虞允文繼續說道:“但是金國國內基本上不用交鈔,他們擔心損壞後,就沒有價值了。”

  “朕現在需要金人用交鈔,你有什麼辦法嗎?”

  “要讓金人用交鈔,就必須解決金人手中交鈔和銅錢等價兌換的需求,並且破損的交鈔能兌換新交鈔。”虞允文說道,“只有滿足這兩點,金人才願意用交鈔。”

  趙寧說道:“你說的這兩樣,都是需要銀行去做的。”

  “誠如陛下所言,金國國內沒有銀行,金人不可能都用交鈔。”虞允文說道,“但金人用交鈔,對我們百利無害,若要說服金人在國內也用交鈔,就必須說服金人在國內開設銀行。”

  高俅接過話來:“但是交鈔我們大宋印出來的,金國國內開設銀行,金國豈不是也要印交鈔?”

  高俅突然想起西夏的例子,他說道:“不如說服金國效仿西夏,讓金國在他們國內設立銀行?”

  虞允文接着說:“金國與西夏的情況可能還不太一樣。”

  高俅問道:“有何不一樣?”

  “西夏人在會州與我們做買賣,一般是西夏官府派人過來,流出去的交鈔都進入西夏官府手裏,西夏官府再將手裏的交鈔強制兌換給西夏人。”

  “金國也可以這樣做。”

  “金國比西夏要強大,人口更多,土地更廣,金國不可能像西夏那樣一刀切規定交鈔爲法定貨幣,他們不可能強制金國百姓用手裏的銅錢兌換交鈔,他也做不到。”

  高俅想了想,似乎也是如此。

  高俅的專業能力不在於治國之術,聽虞允文這麼說,他腦子有點跟不上來了,便不再說話。

  虞允文繼續說道:“以金國的國力,一旦發現交鈔的妙處,恐怕會自己印刷紙幣,而不是用我們的交鈔。”

  趙寧說道:“沒錯,按照金國的國力,他們遲早會自己印紙幣。”

  高俅又插嘴了,他說道:“若是如此,金國國內不可能用交鈔,因爲一旦宋金打仗,金國國內的大宋交鈔必然會沒人要了,金國百姓是忌憚這一點的,便不願意用。”

  虞允文說道:“高太尉所言甚是,宋金之戰是大宋交鈔在金國民間普及最大的絆腳石。”

  趙寧沉思起來,因爲他明年就要打麟州和府谷了。

  一旦戰爭開啓,交鈔推行進入金國,必然受阻,不過……

  虞允文說道:“但是……”

  高俅問道:“但是什麼?”

  虞允文說道:“但是隻要我大宋能節節勝利,就不會威脅到宋金邊貿榷場的穩定,金人還是可以隨時到榷場交易,就不會出現交鈔大量貶值的現象。”

  “我明白了,只要我們能打贏,交鈔就是穩定的。”高俅說道。

  “是的。”虞允文繼續說道,“但是有一個前提。“

  趙官家接過話來:“我大宋必須源源不斷提供大量便宜的商品給金國,且只能交鈔結算,金人才願意用,並且繼續用,即便金廷明令禁止,恐怕也很難。”

  “誠如陛下所言,必須我們打贏仗,且必須有足夠的商品輸送過來。”

  趙官家則補充道:“金國民間也有手工作坊,也會產出商品,這就必須需要我們的商品更便宜。”

  “陛下聖明。”

  趙寧說道:“這簡單,如果朕沒記錯,現在太府寺下的國營商社都用流水線和契約改制在做經營,更高效,工人積極性更高,且成本更低。一個家庭主婦,過去一年紡織20匹布,但是現在國營商社建立了原料集成、工廠分工,一個女工一年可以織布40匹,如果朕沒記錯,格物院新研製的紡織機,在流水線的基礎上,一個女工一年可以織布60匹,是過去的三倍!同樣是一匹布,大宋的價格可能是金國的三分之一。”

  虞允文說道:“是的,陛下,這一點臣也調查過,確實已經接近三分之一,不過,從大宋境內運輸到金國國內,再賣出去,恐怕就和在大宋境內是一個價了,除非能將運輸費用能節省下來。”

  趙寧笑道:“虞卿可以去考察一番東京郵政。”

  虞允文愣了一下,他說道:“不瞞陛下,臣進宮之前,在農政銀行旁邊見到過,但臣還不知東京郵政爲何物。”

  趙寧又開始算賬了,他說道:“在過去,運輸1000匹布料到邊境,需要的總費用可能高達700貫。”

  畢竟是運輸到邊境,願意接這種活的,都是不怕死的。

  但是,買過去就是暴利了。

  “但是朕告訴你,現在東京郵政,運輸10萬匹布料過去,也是700貫,甚至更便宜,因爲有專門的運輸人員,這些人可以在官府的驛站停腳歇息。”

  趙寧補充道:“這裏面的利潤來源於,以前的買賣多爲零散,一個商戶運輸1000匹過去,或者2000匹,最多5000匹是極限,這個上限不在於運輸人員,而在於單個商人一次大多數時候只能拿到這麼多貨,是貨品數量限制了。”

  “而太府寺的工坊現在大量在運轉,要多少有多少,這就是利潤的來源!且東京郵政的人,都是從地方廂軍退役下來的,比一般的運輸隊更精銳。”

  “有這一套,國朝完全有能力與金國在商貿上打一場貨幣和經濟戰爭!”

  雖然按照12世紀金國的消費水平,肯定不可能達到傾銷的地步。

  但是,只要我比你便宜一些,我肯定佔優勢。

  這個邏輯,其實適用於對南洋的商貿,甚至對阿拉伯人的商貿。

  也正是錢喻清此次深度打開南洋海線格局的目的。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