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一出好戲!(第三更)

作者:畫凌煙
“臣等參見陛下,萬歲聖安。”

  “聖躬安,衆卿免禮。”

  “謝陛下。”

  官員們如往常一般站在垂拱殿。

  但今天的氣氛卻格外詭異了些。

  因爲胡玉忠連夜被查這個消息,已經傳開。

  這東京除了美女多,眼線也多。

  一有風吹草動,可能很快就傳開了,至少一些身居高位的大佬肯定都會知曉。

  胡玉忠這個吏部郎中,官說大不大,說小他也不小了。

  能在京師做吏部郎中,沒點後臺,無數人一輩子連看都看不到,更別說上位了。

  但是在真正的大佬眼中,或者在某一些政治團體眼中,一個小小的吏部郎中,也不過是投石問路而已。

  政治團體的運作模式很奇特,這跟政治這種事物的屬性有很密切的關係。

  政治的屬性是什麼?

  政治有一個很重要的屬性,那就是不確定性。

  它主要表現在人心隔着一張肚皮,各方利益訴求不同,導致的矛盾不可協調。

  所以,找人背鍋,是每一個政治人物必備的技能。

  然而,從對人心駕馭的角度看來,你找人背鍋,其他下屬都看着,大家都不蠢。

  所以,一些真正能做大的政治人物,在找背鍋俠的時候,會採取對其補償手段。

  例如對方因言而丟官職,則用錢或者名望來補償。

  當然,最常見的還是以未來這張餅作爲補償。

  意思是,你先犧牲一下,被罷官了不要緊,地方上去歷練歷練,等風波平息後,找個機會重新提拔,並許以重任。

  這在兩宋是非常常見的。

  從最高決策者趙官家們的角度來看,他們也是默許的。

  因爲在政治場上,你如果要真正做事,就一定會犯錯。

  既然犯錯,自然要接受懲罰,但又因爲人人都會犯錯,所以懲罰不會一根筋到底,大家都還有機會。

  這是兩宋政治基本常態。

  這也是在關鍵時候,總有人願意站出來的原因。

  趙寧怎麼會不知道這種政治規則呢?

  他掃視一轉,說道:“衆卿有何事要奏?”

  衆人你瞅我我瞅你。

  沉默了好一會兒,張叔夜才站出來說道:“陛下,金軍犯太原,破壞兩國和平,我大宋應當一邊調兵,做好開戰的準備,一邊派使者前去質問!”

  趙寧沉默,他在等其他人開口。

  其他人也跟着沉默,沉默了好一會兒,依然沒有人說話。

  趙寧問道:“其他人怎麼看?”

  “陛下,臣覺得,不應該貿然調兵,還是要以和爲貴。”

  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蔡懋。

  趙寧沒想到今天第一個冒頭的居然是蔡懋,這讓他頗感意外。

  因爲蔡懋是一個很謹慎的人,他絕不會第一時間貿然發表看法。

  更何況是主戰和主和這種大事。

  即便他有看法,也不會草率地在朝堂上提出來。

  這就很奇怪了。

  “蔡相公此話怎講?”趙寧問道。

  蔡懋說道:“兩國邊貿,牽涉無數人的生計,若是能以談判的方式挽回局面,保住民衆的飯碗,豈不更好?”

  他這麼一說,立刻就得到了不少官員的認同,他們點了點頭,開始忍不住議論起來。

  “肅靜!”

  大殿內重新安靜下來。

  張叔夜說道:“金賊有備而來,若是輕言議和,必有恃無恐,貪得無厭!”

  “此言差矣!”這時,又有人站出來說話了,此人正是御史中丞詹大方。

  詹大方走到中間,說道:“陛下,邊貿乃百萬邊民生計之所繫,若是再開戰,受苦的還是百姓,不可不察也!”

  他這麼一說,立刻又有人接二連三出來。

  刑部郎中劉望先說道:“陛下,蔡相公和詹御史言之有理,戰事一開,必生靈塗炭,若能以和解決,自然最好不過!”

  “陛下,打仗終究不是長久之道,北邊百姓厭戰久矣,朝廷因戰事所耗甚巨,何時是一個頭,若是能與金人再談,息事寧人,最好不過。”

  樞密院兵部郎中王遷說道。

  趙寧知道蔡懋爲什麼突然站出來了。

  蔡懋要麼就是有大買賣,要麼就是故意先站出來,然後把這幫人引出來。

  按照蔡懋行事風格來看,極有可能是後一種情況。

  蔡懋這是故意要打擊秦檜黨羽?

  這就有意思了!

  “大相公。”

  趙鼎出列:“臣在。”

  “你怎麼看此事?”

  “厭戰者,自然有之,民衆,尤其是邊民,誰願意打仗呢?”趙鼎的語氣很平和,臉上的表情也很隨和,他彷彿永遠都是這樣。

  即便泰山壓下來,他似乎也不會皺眉頭。

  這就是趙鼎。

  他是一個合格的宰相。

  “但是,想求和的,未必只有厭戰者。”

  “哦,此話怎講?”

  趙鼎繼續說道:“臣聽聞邊貿榷場之盛,不乏本朝官員,又曾聞,爲避商稅,不乏走私者!這些人,自然也不願意打仗,打仗便無利可圖了。”

  他此話一出,朝堂的氣氛立刻變了。

  劉望先說道:“大相公所言也不無道理,然終究還是百姓厭戰者甚,朝廷不可不體恤民情。”

  張叔夜說道:“言和退讓,未必就是體恤民情,金人殘暴,率先打破和平。”

  “金人早有不願意再戰者。”王遷說道,“上一次與金軍作戰是收復太原,那是我朝主動出兵,若非如此,金人不會再戰,既然金人也已經厭戰,我們爲何一定要再戰?”

  詹大方說道:“陛下,此一時彼一時,大宋曾經與遼國和平百年,宋金亦能和平百年,何必非要再戰呢?”

  這時,高俅出來了,高俅笑道:“陛下愛民如子,自然會體恤民情,但詹御史說這話,其心可誅也!”

  “高太尉何出此言?”

  高俅說道:“諸位可曾知昨日傍晚,吏部郎中胡玉忠進宮面聖?”

  衆人愣了一下,不說話了。

  這誰不知道啊,他代表的是大家。

  “高太尉想說甚?”

  “胡玉忠亦像諸位一樣,希望朝廷言和,不要輕言戰爭。”高俅臉上綻放出花兒一樣的笑容,“但是這個人,卻另有小心思。”

  衆人繼續沉默起來。

  “詹御史不想知道嗎?”

  “我與胡玉忠不熟。”

  “不熟?”高俅呵呵笑起來,“但爲何胡玉忠說是你指示他入宮陛見言和的呢?”

  詹大方鎮定自若說道:“高太尉可是要有證據,無憑無據,血口噴人,豈不是敗壞朝綱?人人如此,還有綱常法度乎?這是藐視天子!”

  “詹御史莫要急。”高俅繼續說道,“我們在胡玉忠家中查出一大筆在河北的茶葉走私買賣,就是不知道這其中有沒有其他人的份。”

  他此話一出,已經有人臉色變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胡玉忠的商社憑證是有,但在商社局卻並未找到,如此,自然不必交稅,神不知鬼不覺。”高俅掃視一轉,嘿嘿笑道,“就是不知道詹御史有沒有在裏面偷稅呢?還是說,有這種賺錢的生意,大家都不希望再與金人開戰?”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