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突破內卷(第一更)

作者:畫凌煙
李寶擊敗大食人的艦隊,拿下凌牙門這事,是在靖康十一年三月。

  這場對未來影響深遠的南海海戰尚未傳到大宋。

  至少此時廣南西路的榷場依然還在按照之前的規則交易,廣州的海港也沒有發生變化。

  長江兩岸的廣闊村落已經完成了春耕。

  中原大地的氣象也恢復到當年,炊煙裊裊。

  連河北、河東的人口也出現明顯的增長。

  至少戶部此時提交上來的奏札明確彙報了目前大宋人口分佈。

  這對於趙官家來說,既是好事,也是挑戰。

  梅執禮說道:“陛下,不僅僅河北與河東的人丁在增長,中原和南方常年安定,新農政改革立竿見影,百姓手中餘糧增加,新生兒都在增長。”

  宰執和部臣站在一邊。

  趙官家手裏拿着這份《靖康十年人丁彙編》,他說道:“人丁增加是好事,說明天下太平,百姓豐衣足食,不過,不能只看到這一點。”

  梅執禮說道:“請陛下明示。”

  “人越多,需要的糧食就越多,若是不給他們飯喫,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如今在朝廷新政之下,百姓已經有餘糧。”梅執禮繼續說道。

  “你能保證這數百州府,一億多人,都有餘糧?”

  “這……”

  “一旦某些地方人丁數量嚴重超過當地糧食能承受之範圍,讓多餘的人去何處?”

  “這……”梅執禮一時間回答不上來。

  呂頤浩出列說道:“人們會往富庶之地匯聚,當某些地方人丁數過多,這些人會自然而然往更加富足的地方,例如江南,例如成都,或者京畿。”

  呂頤浩說的這三個地方,屬於大宋最富裕的地區。

  “人人都想往富庶之地聚集,東京這些年的人丁增長便說明了這個道理,東京現在正在擴建新城,但是趙相公也說過,東京總人丁不能超過三百五十萬人,超過這個數,會帶來諸多麻煩。”

  東京就相當於一線大城,人們當然想往一線大城去擠,畢竟大宋朝的商業氛圍濃厚,做買賣又自由,一夜暴富的神話在京師時時刻刻都在上演。

  可是,問題是,任何一個組織都有它的承受限度。

  呂頤浩說地方發展不均衡,人口會自然而然往大城遷移,當大城資源不足的時候呢?

  這就矛盾了。

  呂頤浩繼續說道:“京畿共十六縣,距離京師更近,獲得的機會更多,也更容易富足,它們能爲京師分擔,當東京人丁嚴重超過能提供的資源的時候,人們會自己往周邊散開,陛下也說了,有一隻無形的手可以做調節。”

  “呂相公的話倒是有道理,但是當整個京畿路都無法承受了呢?”趙寧放下手裏的《靖康十年人丁彙編》,“大宋人口最稠密的幾個地方,一是京畿路,二是江南,三是成都,京畿路的人已經很多,這三個地方又如何分擔人丁壓力?”

  呂頤浩繼續說道:“荊湖,兩淮,河北皆能分擔。”

  “能分擔多少?”趙官家又問,“現在大宋有一億三千萬人,十年後如果到了兩億人,二十年後,如果到了三億人,五億,八億,又該如何分擔?”

  大臣們沉默下來。

  “天下能養多少人?”趙官家又問道,“朝廷總不能不準民間生育吧?”

  其實這個問題,牽涉到古代王朝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三百年興亡定律。

  古代封建王朝,三百年王朝規律的幾個特點:

  一、生產力地下導致全社會總資源很難做大。

  二、隨着時間推移,利益集團利用手裏的權力不斷爭奪資源。

  三、利益集團爭奪資源的速度遠遠大於總資源的增長速度,勢必使無權者被剝奪。

  四、在沒有內亂的年代,無權者被剝奪生存資源,但人口卻還在增加,直到最後底層的資源不足以滿足人的基本生存,當這一現象普遍存在後,就會出現農民起義。

  所以,人口增加可以滿足生產要求,但是當人口超負荷而生產量無法跟上,就是社會問題了。

  這裏面就不僅僅是人丁增加的問題了,還有制度慣性產生的資源不均衡問題。

  沉默片刻,趙鼎出列,他說道:“除了目前大宋內部能自我平衡以外,朝廷若是在南海、陰山,甚至西域取得開疆拓土的功績,人丁是可以往這些地方遷移的。還包括西南。”

  梅執禮出列說道:“大相公,事實已經證明,往這些地方遷移人丁,朝廷所費甚巨,國庫承受不起長此以往。”

  “不需要國庫出錢。”趙鼎說道,“目前遷移的人丁,都是短時間內快速組織過去,需要用錢來保證效率,但剛纔陛下與呂相公商議的事情,是未來數十年的事,不需要短時間內把人安排過去。”

  “誰願意背井離鄉呢?”

  “在家鄉難以謀生之人和年輕想要去外面看看的人。”

  “這樣的人相對於總數,並不多。”梅執禮繼續說道。

  “會越來越多。”趙鼎說道,“若是李寶能在南海取得勝利,無論是兩浙路還是福建路,或者兩廣,都有人願意下南海。若是虞允文在陰山取得勝利,陝西路、河東路,甚至一些中原的人,也願意過去那裏,那裏有新的機會。”

  最後,他又說道:“如果朝廷能滅夏,興慶府、河西,甚至西域,都有人願意去。”

  當然,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如果滅金,燕雲,遼東,都可以移民。

  趙官家點了點頭,說道:“大相公說的有道理。”

  其實這件事總結下來,無非如下:

  一、改革分配製度。

  二、開發更多資源,把蛋糕總量做大,例如改稻爲桑,做大商業供給側,通過基建做大需求側。

  三、把版圖做大,讓人口分出去,例如打下南海,鼓勵移民。

  也就是要擺脫內卷。

  衆人說道:“陛下聖明。”

  “政事堂要做好未來百年之策,並將之分成十個十年。”

  趙鼎說道:“臣領旨。”

  “錢相公。”

  “臣在。”

  “新城新政進展如何?”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