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入主興慶府(第二更)
這一行動,動靜就鬧大了。
下午的時候,李察哥的斥候就把皇帝禁衛旅的動靜彙報了過去。
如果是興州淪陷之前,李察哥聽到這個消息一定很開心,因爲他在順州隱藏了大量騎兵精銳,甚至鐵鷂子,憑藉對地形的熟悉程度,他佔據主動地位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現在不一樣了。
局勢不一樣了,心態也完全不一樣了。
李察哥只能開始收拾,準備連夜撤退。
下午的時候,靈州的城門突然開了。
費聽野申在一些人的簇擁下,向宋軍軍營走去。
經過宋軍層層上報,很快張浚見到了費聽野申。
雙方經過了很簡短地談判之後,就達成了一個共識:宋軍接納靈州無條件投降。
靈州西夏軍交出所有的武器,統軍令部重山進入宋營,等待傳召。
劉子羽則安排宋軍進入靈州,接管靈州城。
傍晚時分,宋軍兵不血刃拿下了靈州。
靈州投降,正如張春明所言,意味着張浚有充足的兵力,放置在靜州和順州之間,形成大縱深,鎖死李察哥的退路。
不過顯然張浚要佈置大縱深已經來不及了。
當天天剛剛黑,李察哥就拔營啓程,快速向靜州方向行軍。
撤軍的難度非常大,更何況敵人就在百里之內,隨時可能發生正面衝突。
一旦如此,李察哥將可能被拖在這一帶。
留給李察哥的可操作空間不算足。
第二天上午,在靈州城正北面三十里的地方,禁衛旅和李察哥的軍隊相遇,雙方正面交戰。
廝殺了足足一個半時辰,西夏軍被全面擊潰。
下午,消息傳到趙寧手中。
“沒有找到李察哥?”
“回稟陛下,沒有。”
“看來只是李察哥留下來墊後的,主力現在怕是已經抵達靜州。”趙寧說道,“李察哥行動得比朕想象的還要快。”
“我們不是派了騎兵去靜州嗎?”孫傅說道,“李察哥去靜州就是自投羅網。”
“只能消耗李察哥,單純的騎兵對上李察哥的步騎,佔不到多少便宜。”陳規說道。
果然,傍晚的時候,派到靜州的騎兵軍團就發回來的情報,在靜州遇到了李察哥的主力部隊。
雙方交了手,但之後宋軍騎兵被迫撤退。
騎兵的機動空間一旦被對方騎兵鎖定,步兵推上來,騎兵就基本上沒辦法打下去了。
“我軍步兵呢?”孫傅又問道。
陳規說道:“按照時間和這份軍報來推算,我軍步兵傍晚抵達靜州,戰事已經結束了。”
“唉!爲何總是這麼多麻煩!”孫傅嘀咕道。
“世間萬物豈有容易之理?更何況,戰場風雲變幻,能擊退對方已經很不容易,若如紙上談兵那般快意,古之名將又怎會徒留那麼多悲傷。”趙寧望着北邊的天空,寒風吹拂他的斗篷,他的目光卻明亮如星。
“西夏大勢已去,各州權貴多數只想自保,朕原本以爲李察哥會派使者前來和談,投誠大宋,卻不料李察哥終究是回了靜州,籠絡靜州兵馬,恐怕要北上,與朕打持久戰。”
“李察哥是負隅頑抗。”說話的是李遇,“陛下乃聖明仁君,能投誠大宋,爲大宋效命,爲陛下分憂,那是天大的榮幸,李察哥糊塗,但他身邊的人不糊塗,很快他身邊的人便會幡然醒悟。”
對李遇這種馬屁,趙寧只是淡淡一笑。
“李察哥本與大宋有十年商貿往來,當年是他一手推動了大宋與西夏聯盟對抗金人,朕應該感謝他,若是他來投誠,朕必厚待之!”
衆人聽了心中不由得感慨,趙官家行事大氣。
“如今看來,李察哥是不願意過來了,李乾順和李察哥兄弟二人,爲了西夏,也算是嘔心瀝血,朕敬重他們。”
衆人皆言:“陛下聖明。”
十一月初六,控制了靈州的張浚兵分多路快速北上。
十一月初七,在興州的劉錡,接到了最新情報,在興州以東發現大量西夏兵馬。
當天劉錡便命劉銳點兵三千,從興州發兵,快速突襲李察哥。
傍晚時分,張春明急匆匆而來,說道:“殿下,左路被宋軍突襲潰敗。”
“知道了。”李察哥望着北面的雪原。
“殿下,要不放棄一部分兵馬,加快行程?”張春明問道。
“宋軍對沿途道路並不熟悉,不必刻意加快行程。”
“是。”
十一月初七傍晚的時候,宋軍進入靜州城,靜州已經接近一座空城。
到了十一月初八,張浚的多路兵馬,幾乎封死了從靈州到興州的大部分空間,徹底斷絕了西夏人最後有可能的埋伏。
到了十一月初九,趙寧才統率禁衛旅,進入興州。
天子御駕進入興州的這一天,興州所有達官顯貴全部出動了,出城十里相迎。
他們站在風雪中,凍得瑟瑟發抖,但卻不敢亂說一句話。
到了中午,趙官家御駕抵達,衆人齊呼萬歲。
禮畢之後,嵬名安惠跑到趙寧的御駕前,臉上堆滿了笑容:“臣嵬名安惠參見天子。”
“嵬名安惠,有功,賞黃金千兩,賜平夏侯。”
嵬名安惠大喜,連忙跪在雪地裏大聲說道:“臣謝天子,萬歲!”
衆人一聽這天子剛來第一件事,居然是賞賜嵬名安惠,心中的忐忑立刻沒了,反而開心起來。
趙寧心中想着,古人云,若欲取之,必先予之。
這千兩黃金反正不是從國庫裏出來的。
現在興州已經被拿下了,西夏建國一百多年,朕不信一千兩黃金都沒有。
當然,肯定被西夏這羣貴族和官僚瓜分了。
沒關係,只要人還在,錢就在。
趙寧在禁衛旅的簇擁下,進了興州城。
一路上,宋軍軍容鼎盛,氣勢如虹,西夏貴族和官僚被這種氣勢震懾得大氣都不敢出一個。
大約下午未時下四刻,趙寧抵達西夏王宮。
他對劉錡等人說道:“原本此地便是我華夏故土,西夏割據百年,禍亂西北,大宋一代又一代人傑前赴後繼,未能消滅他們,今日朕到了興州,大宋的鐵蹄踏碎了西夏人的反抗,這裏以後將是我大宋的疆域,子民是大宋的子民,朕沒有愧對朕的臣民。”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