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 大宋金融之辯(第二更)

作者:畫凌煙
“所以有了銀行做疏通。”王宗濋站出來說道,“借貸確實一直存在,堵不住,商業也需要借貸,但朝廷從未徹底堵死過。”

  劉故山治水一樣的說辭基本上被王宗濋否了。

  王宗濋繼續說道:“今日的討論重點在於,是對民間放開借貸,還是從律法上禁止,民間借貸確實自古無法禁絕,但因此就不管不顧,自然是萬萬不能的。”

  “王太尉說的有理,下官依然還是覺得要放開。”劉故山繼續說道,“假設一個五口之家,因爲年成不好,在青黃不接之時,沒有飯吃了,若是民間有合法的借貸,那這五口之家,是不是就能暫時找民間貸款,存活下去,等來年糧食豐收,再還欠款?”

  “劉郎中,你是來找茬的吧?”王宗濋輕蔑地問道。

  “王太尉何出此言。”

  “誰不知道現在有鄉村銀行?”王宗濋說道,“若是真有這樣的五口之家遇到了麻煩,去找鄉村銀行,不就可以解決了?”

  “王太尉所言有理,但衆所周知,並非所有地方都有鄉村銀行,就目前鄉村銀行的數量,也僅僅只是在四京、江東和成都一帶有,其餘地方,數量極少,下官沒有說錯吧?”

  “那就多擴充一些銀行,而不是隨意將此下放到民間。”王宗濋繼續說道。

  顯然,這不僅僅是政策的辯論,還有朝堂勢力的爭奪。

  王宗濋作爲管大宋銀行的,怎麼可能把權力分出去呢?

  但另一部分人,卻看到了銀行巨大的利潤,想讓朝廷能放開。

  只要朝廷放開,官員就可以私下通過隱晦的方式,參與借貸產生的利潤,分一杯羹。

  劉故山一時無話可說。

  這時,戶部侍郎汪博彥出列說道:“王太尉所言極是,不過有一個問題,不可忽略。”

  “什麼問題?”

  王宗濋一看汪博彥出來了,心頭一緊。

  汪博彥是出了名的巧言善辯,口舌如簧。

  汪博彥說道:“我大宋僅僅縣就有一千多個,更別說縣下面的鄉村保甲,那必然有上萬不止,如若皆設置鄉村銀行,豈不是要憑空增加萬名官員?”

  汪博彥一句話就直擊要害。

  鄉村銀行,甚至地方銀行的數量,到了靖康十二年,都還集中在經濟繁華的地方。

  例如陝西和西南,就有不少州縣沒有銀行,甚至沒有用交鈔。

  想要做到真正的全國統一貨幣,非一朝一夕所能,這在古代的難度確實極大,甚至不現實。

  監鎮官的出現,已經給大宋朝內政增加了一批官員。

  現在行政官僚體系的運作,已經在極限的邊緣,這是朝廷上下共識。

  王宗濋想了想,依然頑固地說了一句:“那也不能放開。”

  汪博彥繼續說道:“這青衣社最令人髮指之處,倒不在於他們私自放貸,而在於在民間詐騙搜刮百姓錢財,惡意擡高利息,這纔是這起案件對民間產生最大傷害之處,我們應當合理地去看待這件事,而不是全盤否定。”

  不待其他人說話,汪博彥趕緊接着說道:“臣記得,陛下所著《邏輯學》裏強調了歸納法。”

  王宗濋一看汪博彥開始引經據典,知道這貨今日必然是有備而來了,自己再貿然站出來,恐怕會灰頭土臉,這事待會交給錢喻清去。

  他看了一眼錢喻清,對錢喻清使了使眼色,錢喻清卻裝作沒有看見一樣。

  他又看了看人羣中又白又胖的高俅,高太尉好像在打瞌睡?

  “這《邏輯學》所釋的歸納法中有一個案例,我們看到一匹黑馬在喫草,然後說馬都是黑色的,這個結論對嗎?”

  大殿內一片死靜,沒有人接這句話。

  因爲大家都知道,一旦接這句話,汪博彥立刻就回到青衣社的案例上。

  林一飛站出來說道:“這個結論不對,馬怎麼可能都是黑色的呢?陛下的《邏輯學》是至理,確實幫助臣等理清了許多繁雜的事務。”

  “那我們看見一個青衣社這樣的民間私人借貸商社欺詐民間老百姓的錢財,再高利息釋放出去,就說所有的所有的民間私人借貸商社都在欺詐民間老百姓的錢財,這個結論對嗎?”

  汪博彥這一系列的問題下來,沒有一個字提康王,但每一個字都在爲康王洗脫責任。

  語言能殺人,能誅心,能乾坤移位。

  大殿內一片沉默。

  沉默了一會兒,沒有人站出來,林一飛則說道:“臣以爲汪侍郎說得有道理。”

  這時,支持放開民間私營借貸的官員們紛紛站了出來,說道:“臣等也以爲汪侍郎言之有理。”

  這些官員,有銀行的,有六部九卿,有開封府衙門的,還有翰林院。

  還有一部分官員,沒有站出來,明顯是反對的。

  當然,宰執們都沒有站出來。

  “臣倒是認爲,汪侍郎所言有理,卻過於片面。”

  一個人站了出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前不久剛跟着趙官家回京的範致虛。

  範致虛在西北待了十二年,就算不會打仗,這十二年的經歷,在軍政中威望也已經極高。

  更別說他在宋徽宗崇寧年間就已經是兵部侍郎,又做過刑部尚書,宣和年間更是尚書左丞,也就是蔡懋的位置。

  範致虛又以學問淵博而聞名。

  他在大宋的威望和影響力可不容小覷,無論是民間的讀書人,還是地方的官員,都對他讚歎有加。

  此番範致虛回來,有兵部尚書銜,又有翰林學士承旨的官位。

  翰林學士承旨是什麼官呢?

  學士院的官。

  學士院是兩宋時期,皇帝私人祕書處。

  文官太中大夫(從四品)以上、武官觀察使(正五品)以上除授草制、誥,立皇太子、后妃,封親王,拜相、樞密使、三公、三少、使相、節度使草制,統由皇帝宜召學士院翰林學士典掌,且不經中書門下(三省宰執)。

  所以,翰林學士又有“內製”之稱,相當於“內相”。

  雖然沒什麼權力,卻是天子近臣。

  範致虛一回來,就進了學士院,沒有人知道其中緣由。

  但是範致虛自己卻非常清楚。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