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奸臣常有,忠臣亦然(第一更)

作者:畫凌煙
這個女人叫陸婉清,她第一時間被帶回布政司衙門,由胡銓親自做了審問。

  是不是劉子羽的小妾,很簡單問出來。

  因爲劉子羽的家就在長安城。

  只不過劉子羽此時跟隨張浚,尚在興州處理軍務而已。

  經過覈實,這個女人確實是劉子羽的小妾陸婉清。

  事關重大,胡銓不敢懈怠,但是現在又是陸婉清一面之詞。

  最好的處理辦法,是先暫時把人押下來,立刻給趙官家寫一份密奏。

  密奏僅僅三天時間,就送到了汴京皇宮大內的趙寧面前。

  他看完之後,眉頭擰起來。

  張浚謀反?

  張浚謀反!

  張浚不可能謀反!

  趙寧非常瞭解張浚,張浚是一個直臣,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心懷天下的直臣!

  他如果都能謀反,那岳飛必然也可能謀反了。

  趙寧陷入沉思中。

  說起來,張浚在正史上,還真的被人誣告過要謀反。

  被誰誣告呢?

  秦檜!

  趙寧怔了怔,突然意識過來。

  莫非此次也是秦檜?

  這並不代表趙寧掌握了證據,而是一種慣性思維。

  正史上秦檜誣告張浚謀反,趙構抄了張浚的家,發現張浚家裏那些木箱子裏,要麼是一些打補丁的衣服,要麼是一些破舊的書。

  這下連趙構都不相信張浚會謀反了。

  不過趙寧又疑惑起來,秦檜這個時候,誣陷張浚的目的是什麼?

  對他秦檜有什麼好處呢?

  還是說,不是秦檜,是另有人在從中作梗?

  趙寧陷入沉思中,張浚被誣告謀反,其結果要麼是息事寧人,要麼是鬧大。

  鬧大,張浚被提拿、抄家,西北軍政空缺,現在誰最能頂替張浚的位置呢?

  張叔夜認爲是李彥仙可以提拔,但更多人認爲劉錡可以委以重任,剩下的一批人,則認爲劉錡和李彥仙分別主西北軍政,並從朝廷委派一位文官前去節制。

  據趙寧掌握的內政情報,李彥仙和劉錡都沒有與朝中文官來往過於密切。

  張浚如果倒臺,對誰的好處最大?

  另一種情況是息事寧人,張浚回朝廷任職軍政使,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但真的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嗎?

  爲什麼偏偏這個時候是張浚?

  想到這裏,趙寧已經聞到了陰謀的味道。

  從西夏被滅開始,朝中就不斷有聲音要調張浚回來。

  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興州等地行政安排的進展,調張浚回來已經是朝堂上下的共識。

  恢復更戍法,也成了上下一致的共識。

  畢竟既要發揮軍隊的戰鬥力,也要牢牢控制,否則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在如此敏感的時期,突然就傳來了張浚謀反的消息?

  即便是息事寧人了,恐怕接下來朝廷與邊疆的關係也會進入一種微妙的狀態。

  無論是真是假,這個消息都對整個朝堂起到了極大的刺激。

  誘導他這個皇帝對各大邊帥產生懷疑。

  也許,這纔是幕後主使真實的目的。

  胡銓倒是處理得很周到,沒有將這件事聲張,不過天底下哪有不透風的牆,恐怕很快就會傳開了。

  趙寧立刻尋找楊沂中入宮。

  “官家。”

  “朕問你一件事。”

  “官家請明示。”

  “這陝西諸軍的軍督司,去年的彙報,是不是說過一切如常,諸軍軍紀嚴明?”

  “是的。”楊沂中心中疑惑,趙官家爲何突然問及這件事來?

  往日看完軍督府對各路邊軍的彙報,都不會再多提及,像現在這般,已經過去一個多月,再問及的情況,還是第一次。

  “張浚張相公,您怎麼看?”

  “張相公爲人光明磊落,盡忠職守,這是有目共睹的。”

  “但現在有人卻說他有謀反之意。”

  楊沂中大吃了一驚,立刻說道:“官家明察,張相公卻絕不可能謀反,臣一直派人在西北軍政中嚴查結黨營私,從未聽聞張浚有不臣之心。”

  “你相信他?”

  “西北軍督司每年、每季度的彙報證明了這一點,並非臣信任他。”

  “此事你先不必外傳,你日夜兼程,親自去一趟興州,以最快的速度讓張浚回汴京,就說張叔夜已經請辭,現在朝廷軍政需要他來主持。”

  “是!”

  楊沂中這人素以鐵面無私聞名,他與張浚並無矛盾,派他去,又是軍督使的身份,最合適不過。

  眼下最重要的倒不是什麼駐守和問罪或者查證,而是趕緊召張浚回京。

  只要張浚願意回來,就不可能是謀反了,不言而喻。

  楊沂中收拾了一番,當天便出了京,一路快速趕往興州。

  但果然如趙寧所料,這世間哪有不透風的牆?

  當日胡銓在視察春耕的時候,可是有許多官員在場。

  雖然張充已經刻意控制住那個叫陸婉清的女人,卻絕對有官員私下查問過。

  果然,三月初五這一天,消息就開始在汴京城的官場上傳開。

  這一下子就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雖說毫無實證,可畢竟極其敏感,許多人當場就坐立不住了。

  連當時在銀行查各路壞賬的王宗濋聽聞後都嚇得跳了起來。

  當天,政事堂、樞密院和軍政院,都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大有一副西北戰雲忽來,大宋要上演“安史之亂”的架勢。

  話說當年安史之亂初期,無數人說安祿山反了,唐玄宗聽聞後大笑,並不相信。

  直到第七天,唐玄宗才恍然大悟,但依然鎮定自若,畢竟大唐當時處在巔峯狀態,沒有人會相信東北和河北那羣人,會跟隨安祿山造反。

  楊國忠甚至說過不了幾日,安祿山的部下就會獻上安祿山的人頭。

  可後來,一切都完全失控了。

  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三個帝國之一的大唐,威加海內、四方臣服,卻真的被安祿山捲起的風吹塌了大廈。

  有這樣的歷史在前朝,大宋的官員和士大夫們,就算現在一窩蜂跑去找趙官家大喊“張浚反了”也不爲過。

  下午的時候,還真就有大臣們紛紛進宮,跑去要陛見皇帝。

  倒是趙官家不在文德殿,而是在格物院和一羣老學究算幾何題。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