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章 新的貨幣(第一更)

作者:畫凌煙
趙寧放下這些奏疏。

  這些奏疏有的說的很直接,闡述清楚了爲什麼要復立趙諶太子,以及恢復趙諶太子位後的好處。

  其措辭也頗有幾分誇張。

  就差說只要恢復趙諶太子位,東京皇城牆角的狗都會手舞足蹈、拍手歡呼、歌功頌德了。

  有一些說的比較委婉,例如儲君位關乎國本,陛下您是愛民如子的,應當爲大宋江山社稷做長遠考慮。

  對於這些奏疏,趙寧卻也只是一笑了之。

  他知道是誰在下面吹風,又是哪些人上這些奏疏,其目的是什麼。

  從官員的大小品級、官職,也能推斷出一二。

  不過既然趙諶這些年在邊境立了那麼多功勞,朝堂上又有人吹風,若是他這個皇帝一點態度都不表露出來,多多少少也是不行的。

  畢竟趙諶已經不是十幾歲的少年,他肯定也有自己的心思,甚至時時刻刻關注着朝堂的動向,關注着自己的父親對自己的看法。

  簡單來說,趙寧和趙諶,已經不是單純的父子關係了。

  太子確立之前,每一個長大成人的皇子,與皇帝之間,都不是單純的父子關係。

  這是一個殘酷,但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第二天,褒獎並賞賜趙諶的聖旨,到了遼王府。

  賞賜的無非是一些錢財、寶器,它本身的價值對於趙諶來說不大,甚至聖旨裏褒獎的內容也是老生常談。

  聖旨到遼王府這個舉措,所蘊含的政治意義本身,纔是最重要的。

  當然,按照規矩,皇帝還親自賞賜了韓世忠這個級別的邊帥,對其戰功進行了肯定。

  不僅如此,趙寧還下詔,召遼王回京陛見。

  原本召遼王回京陛見這件事也很普通,在過往的那些年,趙寧不止一次將這位大皇子從邊疆召回,但這一次不一樣。

  所有的政治事件都不能鼓勵看待。

  衆所周知,當初讓趙諶丟失太子位的是秦檜,秦檜去年被暴出私通金人以後,朝堂上下就隱約有人開始爲趙諶鳴不平了。

  此時趙諶又再立軍功,風聲更大的情況下,趙官家快速召大皇子回來。

  如此綜合一來,透露出什麼味道呢?

  第二天傍晚,蔡恆急匆匆回了蔡府,脫下官袍,便去了蔡懋的書房。

  吏部尚書右選、端明殿學士程振也在。

  “程公安好。”

  “蔡郎君,何事如此匆忙?”程振笑道。

  “陛下要召遼王回京了。”蔡恆驚喜地說道。

  “此事我們已經知曉。”程振說道。

  “這是好事啊,自從秦檜倒臺後,殿下的阻力終於減少了許多。”

  程振點了點頭,說道:“各地都有官員奏報,這半年多,四京也有不少官員對遼王稱讚不已。”

  “那我們還等什麼,等遼王回京後,立刻聯合多名官員,上奏大內,請陛下復遼王太子位,此乃人心所向,天下大德。”

  “人心所向?”蔡懋當即一盆冷水倒了過來,“哪個人心所向?是趙鼎還是呂頤浩,還是錢喻清?”

  蔡恆說道:“陛下立太子,難道還需要他們同意?”

  “陛下立太子,也不是現在有些官員吹吹風就能立的。”蔡懋放下手裏的筆,神色平靜,一副好像要睡着了的樣子。

  “陛下推行新政已有十三載,遼王當年名義上是秦檜扳倒的,實際上是太子與陛下政見相左。”

  蔡懋語氣緩慢,思路卻格外清晰。

  “此次陛下召遼王回京,絕不是立刻就復遼王太子位。”

  “那是……”

  “太子將來要繼承大統,大統不是軍功這麼簡單,開疆拓土,只是其一。”

  “祖翁說的是治國之策嗎?”

  “難道不應該嗎?”

  “有祖翁的支持,遼王必然……”

  不等蔡恆把話說完,蔡懋打斷了他,他說道:“陛下豈是那般好糊弄的,遼王若是自己沒有治世之才,絕無機會。”

  “蔡相公也不必悲觀。”程振說道,“遼王這些年一直在邊境待着,他很快就能適應戰場,若是他回京,參與朝政,也很快能適應朝堂。”

  “但願如此。”蔡懋感慨道,“那邊境的敵人,是明刀明槍,可這朝堂的敵人,可是殺人不見血的。”

  “總之,現在四京之地,天下各路,我們的人也慢慢多了許多。”蔡恆目光中閃爍着豪情,“只要有人在任,遼王回來,陛下考驗他,我們能隨時幫助遼王執行政務,確保他的功勞。”

  沉默片刻,蔡懋才說道:“三皇子這個人也不能小巧了,他爲人沉穩,之前與秦檜頗有交談,陛下處理了秦檜派,卻對三皇子半分怪罪都沒有。”

  “還有虞允文,他剛上任執政半年,他的態度非常重要,之前他在安北府的時候,我給他寫過信,希望他能站在我們這一邊。”

  五月初一一大早,趙寧便召開了御前聽政。

  御前聽政的人不多,只有幾位宰執,以及一個特殊的人,陳規。

  陳規手中拿着幾枚原型的錢幣。

  “陛下請過目,這些分別是十文、五十文、一百文和一貫的銀幣。”

  趙寧接過來,仔細看起來。

  做工精巧,花紋細膩,手感也很好。

  他示意給諸位宰執也過目一遍。

  看完後,衆人都連連點頭。

  虞允文問道:“不知這銀幣鑄造的成本幾何?”

  “十文銀幣的銀含量很少很少,如果算成本,其面值比本身要多兩文錢。”

  “若是如此,民間則會有人仿造。”錢喻清說道。

  “錢相公說的有理,不過就目前這銀幣的做工,民間若是要仿造,可能需要花費更多。”

  “爲何?”

  “鑄造銀幣需要的物件價值不菲,花紋雕刻難度極大,若是有人百分百還原,至少花費十萬貫,若是他鑄造十文錢的銀幣,每一個賺兩文錢,要收回投入的十萬貫成本,至少要鑄造50萬貫出來,其後纔會慢慢賺錢。”

  “若是一個地方鑄造50萬貫的假幣,尚未被發現,恐怕是地方官員的責任了。”

  錢喻清和虞允文不由得同時點頭,陳規的這個測算很合理。

  要從鑄造貨幣中賺錢,必須走量,量無法做起來,恐怕不但賺不到錢,還會虧本。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