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9 升堂聚將(上) 作者:未知 “今日得聞此琴,實在大有耳福。昭姬,如今長安百廢待興,朝廷十分艱難,正需鼓舞士氣民心,不知你可願擔任太樂令一職,以振大漢聲威。” 譁…… 四周衆大臣這一次再也忍不住震驚,有幾人失態,差點蹦了起來。 你說,如果愛好其容顏美色,寬恕其父蔡邕之罪,保其官職,倒也不是不行。 無論今時古時,只要活在人羣當中,就免不了人情關係。即算是擺到了明面上,也只會傳爲一時佳話。 上位者身份權力高到了一定地步,隨意任免官員,也沒人會說對方專權妄爲。 就跟大漢皇室一般,雖然所有人都十分忌諱着外戚專權干政,但又有哪一個皇帝能完全禁絕。 皇后、妃子的親眷,想要當官發財,那肯定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而且,這種作爲,是受到所有人默認的。 換做是任何一個普通人,只要是有着能力,總會想着給親近之人謀一個前程,而不會特別照顧陌生人。 這事可以理解。 但眼前八字不還沒一撇嗎?就因見上一面蔡昭姬,竟然讓這女人爲官,而且還不是小官。 這就太過驚悚了。 有漢一代,女子的社會地位雖然不低,但這絕對不包括在朝堂之上。 蘇辰也沒聽說過,有哪位女子在大漢朝當了官的? 他只聽說過女人以夫以子爲貴,可以封侯,平日裏交往,也不會弱於男人。 但是,正兒八經的當官做宰,那是絕無僅有。 太樂令屬於太常所屬,又稱太予樂令,掌伎樂,掌國之祭祀,大享用樂之事。 這份差使說重要不重要,對於生計無着的百姓來說,他們都不會知道,跟他們沒有關係。 但對於一個朝廷,尤其是上層貴人來說,就息息相關了。 用到音樂的場合,不但有私人聚會,還有國之大典、祖宗祭祀……這種職務,讓一介女人來擔任真的合適? 蔡琰張大小嘴,愣在原地,一時沒有回過神來。 她今日一曲廣陵散已經是超常發揮,彈奏完成之後,才感覺有些不妥。似乎自己無意之中諷刺了這位李將軍。 “我是糊塗了,怎麼就想起彈奏此曲?若是再次牽連到父親就不好了。” 蔡琰也不知怎麼回事,似乎眼前的那位李將軍聲音裏面有着奇異的魔力。說要聽琴,自己竟然就沒有半點防備心思,拿出了最好的狀態,彈出了自己的心聲。 她本是滿懷壯烈,來此救父。正面對奏殺人如麻的當世虎將,就是抱着不成功就成仁的想法。 先前所言,早就把勇氣和力量用盡,再到彈琴之時,就雲裏霧裏的把自家心事彈了出來。以至於酣暢淋淳,不能自已…… 這一次音樂表演也達到了有生以來最高明的一次。 然後,就聽到了讓自己當官的提議。 雖然還沒有經過討論,也沒有奏請陛下用璽。 但是,在目前的局勢之下,李御既然說出,當不會有着變故。 “我真沒想過當官啊!”太樂令是什麼身份,她當然是明白的。 “快謝恩。”蔡邕在一旁焦急提醒道。 這時可千萬不能觸怒那位將軍,先前那琴曲就彈得老頭心驚肉跳,他生怕自家寶貝女兒腦子犯倔,突然拒絕了對方。 最重要的是,女兒能當官,就能徹底拋掉以美色娛人的壞名聲,而是因才學聞達於諸侯。 音樂才華也是才華不是。 蔡邕培養女兒,教授詩書經典,琴棋書畫,完全是把她當做男孩來培養。 女兒能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在他看來,是對自己最大的褒揚。 “謝將軍看重,琰恭敬不如從命。” 蔡琰面上有了喜色,仔細打量了一眼蘇辰,見他面色真誠,也沒有平常士子那般噁心的眼神。 只是一臉誠懇,目光清正。 當即就斂衽作禮,神情微微有些羞澀。 雖然才十四歲,少女心中也已經明白很多事情,知道今日的情況,其實很不尋常。 這一點,從那些大臣眼中驚異神色,就可以猜得出來。 蘇辰微微一笑,“不用多禮。” 他沒有太多想法,只不過,想到了就做而已。 有事沒事,聽蔡琰彈彈琴,其實也挺不錯的。 至於女人當官合不合適,他完全不在意。 畢竟他並非在此方世界大漢朝土生土長,並不會遵從某些默認的規則。 現如今雪女跟在身旁,八百執法女弟子都擔負着重任。 看起來,似乎巾幗不讓鬚眉,權勢大得很。 但在主流官員百姓之中,這批弟子全是見不得光的。 現在之所以能夠讓衆軍聽令,讓衆臣俯首。女弟子們打出的旗號,其實還是將軍府家兵,說白了就是侍女。 所有的權力全都來自蘇辰。 但這不夠啊。 在他的心裏,弟子無論男女,都是一視同仁的。 就如雪女,她明明有着才華,難道就讓她一直頂着侍女名頭這般下去? 以後論功行賞起來,沒有職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也不好宣揚不是。 男弟子爲官爲將,風光萬丈;女弟子爲妻爲妾,做什麼事情都在幕後出手,這怎麼能行? 長此以往,蘇辰感覺有點不公平。 因此,他有必要,開一個好頭。 那就改革吧,移風易俗。 自己一個金仙,也沒有太多可以顧忌的。 那麼,從蔡琰這裏開始就是一個很好的藉口。 更可以告訴天下人,別說你是寒門出身。只要有才,就算你是一個女人,我也可以讓你當官做宰。 千金買馬骨。 最重要的是做。 蘇辰這般做了,毫不猶豫,也並不在意在場諸公,以及所有百姓士人會怎麼想。 反正,在長安這片土地上,是最好改革的地方了,就如一張白紙,最好做畫。 …… 經過董卓火燒洛陽之後,所謂的世家大族力量,已經無限降低。 這就不得不提到董卓所做的惡事了。 在大漢朝百姓看來,那是罪大惡極。 在蘇辰看來,其實也不是沒有好處。 漢朝爲什麼會崩潰得如此迅速? 說一千道一萬……世家大族,豪強地主的土地兼併,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前段時間黃巾起義鬧得轟轟烈烈的,雖然是有着太平道在背後搗鬼,本質上還是因爲老百姓活不下去了。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這不僅僅是因爲戰亂和天災。 要維持朝廷威嚴,維持皇室和官員的體面,更要守護邊疆,對付匈奴和鮮卑、羌胡等勢斬的威脅,需要大量錢財糧食。 這些資源從何而來,當然是從百姓身上收取。 但是土地兼併嚴重,大部分適合耕種的地皮都到了豪強大族那裏去了,更多的百姓也逃到了豪強世家做爲家奴,這部分人和地是收不到稅賦的。 然後,那些靠着自己種地繳稅的百姓,一年就要繳上十七八回稅賦,怎麼還活得下去? 這個問題不解決,大漢朝肯定會轟然倒塌,誰來都沒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