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樓蘭華夏聯合軍演
華夏與印國衝突矛盾加劇,儼然是戰爭即將到來的態勢,尤其是華夏邊境受到了印國的入侵,但是華夏的表現卻有些軟弱,或者說隱忍
是的,華夏此時還在隱忍。
印國已經開始集合大批軍隊,闖入華夏邊境,而華夏雖然也派出軍隊防守,但是華夏的軍隊卻被告知嚴格控制事態,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能出手。
一邊是咄咄逼人的印國,一邊是隱忍不發的華夏,這場戰爭的主動權已經牢牢的掌握在了印國手裏。
而且更可怕的是印國確實是有戰爭的打算。
根據秦川情報網絡的提示,印國的國防部長都公然表示,不滿華夏與印國之間邊界線的爭議問題,並且以此爲理由,阻撓阻撓華夏邊防部隊在洞朗地區的正常活動。
印國的舉動引起華夏的不滿,華夏外交部和國防部但卻也只是譴責和警告,並未意識到事情會發展到如此嚴重的地步。
但是在印國和華夏的邊境,一場風暴則是悄悄醞釀了。
秦川身爲樓蘭國王,又是華夏盟友,倒是一直在告誡華夏,要做好準備。
但740華夏卻還是篤定印國不會作死,因爲不管從各方面看,印國的國力都絕對不是華夏的對手,沒有理由找死。
但秦川卻知道,此時的印國已經有點‘狂妄綜合症’了。
前世的印國,就是這樣妄圖挑戰華夏,華夏壓根忘記了,印國向來都是如此自大狂妄。
實際上,印國早在1962年就曾經挑釁華夏,甚至希望藉此擊敗華夏,完成自己的大國夢。
1962年10月,華夏、印國戰爭爆發,印國慘敗,這一年從此成爲印度人心底永遠難以解開的心結。印國有一座戰爭紀念園,園中央豎立着幾塊黑色大理石碑,上面鐫刻着印國獨立以來歷次戰爭中陣亡軍人的名單,其中華夏與印國戰爭的名單最長。
對於華夏人而言,中印戰爭可能只是一場普通的邊界戰爭,他甚至沒有越楠戰爭持續的時間長,以至於不少年輕人甚至都不知道它。可它在印國人心中卻是刻骨銘心,堪稱是永遠的痛。
印國當初狂妄無比,自以爲是一流大國,主動挑釁華夏,發起挑戰。
在這場1962年的戰爭中,當時華夏和印國經濟情況所差無幾,軍事裝備也沒有明顯的差別,但結果卻是天差地別。
根據官方統計,印國在那場戰爭中死亡人數超過4000,受傷和俘虜不計其數。而華夏只死亡了幾百人而已。
更關鍵的是,這場戰爭重要的不是死了多少人,而是印國兵敗如山倒,投降的太多了。華夏軍隊一直殺到新德里附近,直接粉碎了印國的大國夢。
印國此前一致認爲印國是一流的大國,沒想到被自己看不起的華夏打的近乎亡國,一直到近年來印國經濟發展好轉,這才逐漸擺脫當初的陰影。
因此1962年的戰爭,讓印國一直耿耿於懷,懷恨在心。
所以印國這一次很有報復的意味。
至於華夏,則是早已經不負當初的銳氣。在華夏建國初期,還是非常霸氣的,比如抗美援朝、比如越楠戰爭,又比如對印國的戰爭。可是隨着華夏國力越強,反而是在對外問題上越來越慫,這也助長了各國的氣焰。
君不見,在這之前連菲國都敢扣押華夏漁船,連菲國這樣的小國都敢在華夏面前囂張,更何況是素來狂妄的印國?
所以秦川並不看好這一次的華夏對印國的方法。
在秦川看來,雖然強硬並非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但卻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只可惜,華夏還一直沉默……
秦川搖搖頭,感覺到幾分失望。
由於是在雲藏高原一帶,平均海拔都超過4000米,地勢複雜,山路崎嶇,導致華夏的資源戰略物資運輸很困難,但是由於印國做了充足的準備,所以印國這一次反而佔據了優勢。
兩國爆發衝突,華夏這邊有十幾個士兵喪生,同時印國也順勢佔據了華夏的邊境土地。
更要命的是,印國還在持續增加兵力。
同時,印國國防部長也高調的宣佈:“印國早已並非1962年的印國,這一次印國已經做好的了萬全之策,一定能擊敗華夏!”
這言論一放出來,頓時也引起秦川的關注。
看來印國這一次是玩大的了。
印國咄咄逼人,這時候華夏才反應過來事態的不同尋常,導致印國在邊境與華夏對峙着。
華夏的邊境對峙由於失去先機,所以暫時處於下風。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夏政府纔想起華夏早就接到了秦川的提醒,頓時華夏政府都有點後悔,爲何沒有聽秦川的分析和決策。
眼下,印國確實是佔據了一定的優勢。
印國的戰鬥機、山地作戰部隊等等都開始在邊境集合,儼然是一副誓不罷休的樣子。
秦川這時候也知道華夏的困境,他更想借機參與這一次戰爭,好讓樓蘭發戰爭財,更爲了完成任務,得到氫彈。
但想要參戰可是必須要有理由纔行,秦川很快也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立即通知華夏,表示願意與華夏以聯合軍演的方式,在海上展開海軍軍事演習,給印國壓力。
華夏一聽,頓時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欣然答應。
於是乎,在馬六甲海峽之間,秦川借用馬來西亞等國的海域,與華夏來了一次聯合軍演!
這也是華夏和樓蘭這兩大盟國第一次同時展現實力,算得上是首次合作。
感謝無聊啊,零之寂的打賞。
ps:大家也應該看得出來,文中不管是印國航母鍋爐爆炸、導彈護衛艦翻船又或者是印國、華夏衝突都是真實事件改編,白衣會盡量貼近實際的,謝謝大家。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