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林曾老家興源縣
若說林曾目前生活的海西省清河市,在華國曆史上,只能算是南方野地,文明從宋逐漸興起,到近代纔出現一批被記錄在歷史書裏的人物。那林曾的家鄉皆陽市,可謂在史書上赫赫聞名。
呼吸着北方乾燥猛烈的風,從陰雨潮溼的南方回到家鄉,林曾只感覺到生疏和距離。背井離鄉數年,他已經快忘記在這裏生活的樣子。
更準確的說,他不願多想在這裏生活的痕跡。
去年清明回鄉掃墓,他請了年假,火車,公交,客車,然後是城鄉小巴士,一路奔波,清掃墓碑,打理乾枯的雜草,沒有和任何人打招呼,趕着最後一班車,回皆陽市的火車站,在車站囫圇過夜,準點回清河市。
今年今日,他境遇完全不同,可心情未曾有太多變化。他依然不願在那個小鎮多待,清掃整理完他父母墓地,就準備立刻離開。
下飛機後,他沒有遵循以往的交通方式,而是給機場附近的租車行打了一個電話,租用一輛耐用的國產普通轎車,根據導航,自己駕車回老家興源縣丁民鎮。
秦川古道,這些年也發生這驚人的變化,但西北部的發展,比東南沿海的城市艱難許多,從沿路城市風貌,可知一二。
大約駕車一個多小時,林曾到達興源縣高速路路口。
在這裏生活二十年的記憶,開始清晰起來,一幕一幕他以爲早已忘記的場景,飛快掠過他腦海。
他駕駛着車,穿過興源縣城繁榮的街道。饒是數千年的古城,在滔天的改建浪潮下,也很難保留歷史的風格。商品房,沿街商鋪,水泥地,還有似是而非,不東不西的建築。
江畫家鄉江鳳鎮所在的四明縣的情況,顯然在華國屬於極少數。
車拐彎,駛入一條支路,林曾餘光瞥到一個九十年代的老式商品房小區,陳舊的小區門口,圍坐着幾位老人,曬太陽閒聊。
一家看起來年代很久的涼皮店,站着四五人排隊等候。
林曾目光一凝,車輛放緩,眼神停駐片刻,才微微踩動油門,駛離這個位置。
他擡手往臉上一抹,眼眶有些發紅,看着前方的路面,喃喃自語。
“快二十年了,老嬸的生意還是這麼好。”
往縣城西北方向,大約行駛了十五分鐘,林曾將車在一處露天停車場停好,然後徒步走向一家小飯館。
此時已經是下午五點,此時去丁民鎮已經太遲。他便在興源縣城找個酒店住下。
走進這家名爲“圓嬸飯堂”的小店,林曾找了一處角落位置坐下。一個年輕的店員,拿着菜單,笑容可掬地走到桌邊,帶着地道興源縣口音,禮貌地問道:“客人,要喫一些什麼?”
“肉丸胡辣湯,羊肉包子,粉蒸羊肉,醬汁肘子,疙瘩面兩碗,然後再幫我打包五個老闆娘拿手的油炸大麻花。”林曾沒看菜單,幾乎不用想,一連串的菜名就脫口而出。
“哎喲,”年輕的服務員一聽就笑了,他飛快在菜單上記下,然後笑着說道,“都是咱店裏的拿手菜,小哥面生,要不我以爲是常客呢!”
“然後讓對面街的老秦米皮攤,送兩份米皮過來,要他家特製的辣椒油。”林曾最後叮囑了一句。
這句話,讓這個年輕的服務員,大喫一驚,愣住片刻,才展開笑臉,說道:“你是咱們店的老客吧?就老客纔會懂得,咱店裏的粉蒸山羊肉,配上老秦米皮,那可是一絕啊!”
“上菜吧。”林曾點點頭,沒有多做解釋,笑着說道
等菜的時候,林曾拿出手機,給江畫發送消息。
這兩天京城市天氣不錯,江畫終於擺脫喫喫喝喝的日子,在週末和一同參加培訓的老師,非常隨大流的參觀首都知名風景。
“啊喲?林娃子?!”
一碗噴香的肉丸酸辣湯端到林曾面前時,林曾放下手機,剛拿起調羹,就聽到一聲有幾分耳熟的招呼。
他轉頭往聲音處看去,一個臉盤圓潤,眉角有細細皺紋的中年女子,瞪着秀麗的眼眉,她身上穿着一條藏青色的全身圍裙,卻不顯老,體態豐滿,有徐娘之姿。
“圓嬸。”林曾放下手中調羹,笑着打招呼。
這個五十多歲的女子,正是這家小飯店的老闆娘,一口特別有韻味的關中口音。
“啊喲誒,林娃子,我就猜着你明天回來不,給你爹孃打掃。”圓嬸聲音爽利,富有節奏,聽起來像山歌似得,“你二叔前陣子還來我店裏問你咧,被我打發走了。真是骨子裏歹毒,佔了娟子的財物,還好意思打你的注意。”
圓嬸飯堂的老闆娘,名字很特別,姓盧,名蘭十。她曾經是林曾母親的中學同學,不過交情不算深。她能一眼認出林曾,是因爲林曾從初中到高中這幾年間,週末和中午晚上的飯點,都在飯店裏,幫工賺生活費。
盧蘭十爲人不錯,林曾打工時,從來不苛責他,她對外說,林曾是她侄子,只在店裏幫忙,實際上工錢一分也沒少給。還常常打包飯店裏多餘的菜餚,讓正處於生長髮育期的林曾,三餐有肉,喫得飽腹。
要不然,等他打工回去,別說殘羹剩菜,連個冷饅頭都沒有。
“林娃子,今年怎麼提前回來了?”盧蘭十招呼着端菜的服務員,在林曾面前擺上,還自主加了一盤醬牛肉,“往年你可都是清明當天回來?”
“嗯,今年時間多,就早了點。”林曾看盧蘭十拉開他對面的椅子,一副坐下攀談的樣子。
“哎呀,你小子去南方這麼多年,口音都變了。”盧蘭十感慨地說道。
林曾不願多提自己的生活,喝了一口味道不變的肉丸酸辣湯,轉而問道:“圓嬸,店裏這些年,手藝還是這麼好,大師傅的徒弟出師了?”
“唉,”言語爽利的盧蘭十,表情變化的很快,轉眼之間,眉毛耷拉下來,嘆了一口氣,無奈地搖搖頭說道,“興源的環境越來越差了。今天還好,前幾天,風大的時候,沙子能糊你滿嘴,走出去,回來就是個土人。你知道我開店,用得都是西北高地北山村的好山羊,可現在北山村草越來越少,羊品質也不行了,好些十多年的老客,都跟我抱怨,咱粉蒸羊肉和羊肉包子的味道比不得以前,可這能怪我嗎?眼下我兒子考大學去了南邊,我也想過去,又捨不得老地,真是左右爲難。”
圓嬸盧蘭十倒是一肚子的火氣,不知不覺多抱怨了幾句。
她倒是瞭解林曾的脾氣,不愛說話,抱怨完之後,也沒指望他多回應,最後加了一句,“林娃子,你好好喫,圓嬸去後廚忙了。”
(三七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