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林邑之戰,席 劉之爭
席君買看着談殿,再次開口。
“我們務必要抓緊,半月前通過信鴿傳來的消息,劉仁軌率領的大軍已經在開始對林邑的水師發起進攻,林邑的水師定然不是劉仁軌的敵手,到時劉仁軌登陸,他那裏大軍可是比我們這裏要多。
而林邑的目光被我們所吸引,在全力防備我們的大軍,屆時劉仁軌登陸,定然能夠快速推進到林邑都城,這麼一個滅國之功,我們決不能拱手讓人。
你要做好準備,在攻破林邑的象兵之後,我們接下來儘量少休整,必須搶在劉仁軌他們之前,攻破林邑都城,活捉範梵志!”
席君買目光堅毅,爲了儘量做到戰場局勢的互通,李元吉在兩處戰場佈置十隻信鴿,就是爲了軍情的傳遞能夠更快一些,但即便是這樣,都有半月到一個月之間的時間誤差。
這個時代就是這點不好,消息傳遞太慢,加上嶺南這邊本就道路難走,信息傳遞更加的慢,而這樣,已經是李元吉目前所能做到的極限了。
席君買可不會讓攻破林邑的功勞從手中溜走,其實無論是席君買還是劉仁軌,都想要這個功勞,無他,李元吉對他們兩人,都是非常看重的,他們一來就讓兩人掌大權。
作爲武將,唯有通過戰功去報答李元吉的知遇之恩,尤其是席君買,可不僅僅只有知遇之恩,他母親的病,也是李元吉救的。
談殿聽聞也是堅定的點頭,他如今是徹底跟隨李元吉,他也想建立功勳傍身啊,不然在李元吉帳下,又如何立足?難道讓其他人都以爲他是靠着獻地之功嗎?
他現在已經無比了解唐軍的戰力,以這樣的戰力,他哪怕不獻地,不主動跟隨李元吉,這樣的大軍都能將那些地方打下來,他還打不過。
片刻後談殿再次開口。
“席將軍,我們該如何引誘敵軍前來,然後進行火攻?”
席君買聞言,臉上卻是浮現出了笑意。
“之前運送過來的糧草,有不少稻草,稻草比之前的粟草更爲易燃,我們將大營前移,將營中佈滿引火之物,然後與林邑軍大戰之後立即敗退,將營寨丟棄。
我們正面不敵,丟棄營寨,敵軍定然不覺,然後佈置一支大軍潛伏暗中,只要敵軍進入營中,立即以火箭引火,再用牀弩射擊,敵軍必敗!”
兩人決定好之後,當即開始行動起來,過了七日,後面的牀弩運送過來,席君買與談殿當即將營寨前移,率領大軍出戰,隨即敗退,一路丟盔棄甲。
林邑大軍不疑有他,當即佔領營寨,第一時間劫掠糧草,然而都被席君買轉移過,哪裏有真的糧食給他們,外面佈置的伏兵當即射出火箭,大營被點燃,林邑軍慌亂逃竄。
席君買又用牀弩以及強弩射擊,又拋出一部分高濃度酒精,將營外周邊點燃。
過了近兩個時辰,大戰結束,林邑軍被燒死者繁多,席君買與談殿當即率領大軍繼續前行,兵鋒直逼林邑都城。
另一邊的劉仁軌,率領水師在消滅林邑水師之後,選擇在多濃進行登陸。
“薛將軍,我欲在多農登陸,多農附近正好有一小島,名佔不勞山,我們將佔不勞山作爲我們登陸的跳板,大軍在這裏進行休整以及補給,我派大船前去接應儋州剩下的大軍。
隨後請薛將軍帶兵進行登陸,若是一時間無法攻破,還請薛將軍率軍回佔不勞山進行休整,我再帶軍繼續發起進攻。
只要攻破多農,我們急行軍時日便可抵達馬援銅柱,隨後只需要八日,若是速度再快些,還能更快就抵達林邑都城真龍。
我們推進速度只要夠快,一個月之內,就能結束對林邑的征戰。
半個月前席將軍他們的大軍就已經距離真龍不遠,只是被林邑象兵所阻攔,如今推進到哪裏,我們還不知曉,但僅僅憑藉一個象兵,還不足以攔下席將軍的大軍。
所以我們必須要快,不然這林邑都城,就不是我們的了!”
劉仁軌的話語,充滿堅決,直接表現出了對攻破林邑都城,活捉範梵志的渴望,作爲將領,誰不想立頭功?尤其是這樣的滅國之功。
大家平日裏關係好歸關係好,上了戰場,該爭就要爭,沒有辦法退讓。
薛萬徹聞言,也是一臉凝重,看了一會地圖,隨即目光堅定的看向劉仁軌。
“大帥,要不我們賭一把,不用去接儋州的大軍了,如今這裏我們有三萬人,足夠了,直接全力進攻,三日之內攻破多農!
攻破多農之後,不休整,大軍直接往馬援銅柱方向行進,至於糧草,如今這裏儲存的糧草足夠我們食用二十日,這二十日內,我們從林邑之中收取糧食。
多農城中我就不信,找不出足夠大軍食用半月的糧草,屆時一個多月的時間,足夠我們攻破真龍,活捉範梵志了!”
薛萬徹更加瘋狂,他同樣也想拿那滅國之功,想法比劉仁軌還要激進,尤其是糧草方面,直接想着以戰養戰,掠奪林邑大軍的糧草補給自身,以加快行軍速度。
一旦這樣做,那麼他們這裏就不能陷入持久戰,遭遇林邑大軍必須要速戰速決,一旦被拖住,糧草危機就會出現,大軍直接面臨潰敗之險。
劉仁軌聽聞,皺着眉頭沉思起來,對於薛萬徹的這個想法,劉仁軌也很是心動,但心動歸心動,劉仁軌更加清楚,他是主帥,必須要爲全軍負責,在他眼中,本就是必勝之勢,完全沒有必要爲了自己取得那滅國之功,而將整個大軍拖入險地。
片刻後,劉仁軌緩緩開口。
“薛將軍,如今我們大軍本就勝券在握,林邑覆滅是必然,爲了與席將軍他們爭奪滅國之功而將大軍置於險地,不好,非統帥者所能爲之。
本將固然嚮往那滅國之功,固然想要證明自己,證明我對得起大王的看重與信任,但是我必須要爲全局考慮,這裏的大軍,佔據大王一半的絕對精銳,決不能這樣犯險!
此言不可再說,不過,原定的策略也可以進行改變,在馬援銅柱那裏有一港口,那是當初的隋軍所建,但過後遭到廢棄,雖然不方便登陸,但也可以進行。
先從儋州運送一月糧草,以及五千軍,從馬援銅柱那裏進行登陸,從儋州到那裏,需要二十日左右的時間,我們必須要在二十日內,攻破馬援銅柱,這樣還能有機會爭一爭。
就這麼定了,薛將軍你做好準備,也不要等明日,現在天色尚早,直接對多農發起進攻,不能讓多農的敵軍有更多的準備!”
聽着劉仁軌的佈置,薛萬徹心中也滿是認可,他提這樣的建議,因爲他是將,他的職責是取得勝利,而非考慮全局,劉仁軌是帥,劉仁軌的職責不僅要考慮勝,還要考慮整個大局。
這就將與帥之間的區別,一個是戰術,一個是戰略,統籌全軍,放眼全局。
薛萬徹認可,不僅是劉仁軌已經展現出來的軍事天賦,最爲重要的是,統帥的職責劉仁軌做到了,能夠剋制住那份心,滅國的功勞都能忍住,這纔是一個大帥應該做到的。
隨即薛萬徹當即領命,下去之後整備大軍,直接對多農發起進攻。
隨後兩日,在薛萬徹與劉仁軌的進攻,成功在多農登陸,隨後一日便攻破多農,大軍簡單休整一夜,隨即以薛萬徹率領一萬軍爲前鋒,劉仁軌率領一萬五千軍在後,五千軍留守多農,爲大軍保障後續的糧草以及增援通道。
薛萬徹急行軍七日,便是抵達馬援銅柱,在大軍休整一日後,立即派出哨探觀察敵情,兩日後開始對馬援銅柱展開進攻,然林邑大軍佔據地利,薛萬徹接連進攻三日,雖有斬獲,但大軍推進卻是遭到阻攔。
在劉仁軌率領大軍到後,連功三日大敗林邑大軍,隨後薛萬徹領軍前往廢棄港口接應從儋州而來的糧草以及大軍。
休整一番過後,薛萬徹再次率領五千軍爲先鋒,劉仁軌率領一萬軍在後,向着真龍前行。
而另一邊的席君買與談殿,接連二十七日的推進,又一日攻破新容,大軍休整三日,席君買以談殿爲先鋒,率領大軍直奔真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