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開始攀科技!李二 李元吉大軍齊聚倭
“大王,如今有六十萬人進入嶺南,還有正在路上的數十萬人,以及李世民準備的三百萬人,在下準備主要先安置在廣州府與雷州府,其次則是交州府、呂州府、宋州府,大王覺得如何?”
李元吉聽着岑文本所說,當即就同意下來。
“就按照你說的開始執行吧,廣州府是最方便發展的,基礎厚實,人口增多發展也能更快,但是雷州府的人口吸納,同樣不能落下,要更爲優先。
至於交州府和呂州府、宋州府,以呂州府和宋州府優先吧,那個地方如今已經表明,可以種植三季水稻,這麼好的地方,必須要重點發展,最後再是交州府了。
李響遷移的那幾萬人口,就留在柳州府,由寧昌融進行安置,至於姚州遷移過來的幾萬人,遷入雲州。”
這一次,無論是李元吉還是岑文本,都無比的高興,不僅人口得到極大的改善,各項錢糧物資的到來,可以讓嶺南的發展更爲快速。
尤其是李元吉,他的任務在一個月之前就已經完成,五萬貢獻點直接入賬,然而新任務還是人口任務,雷州府人口發展到三百五十萬人,任務獎勵是八萬貢獻點。
看見這個新任務,李元吉沒有任何的壓力,現在他只希望接下來的額幾個任務都是人口任務,因爲接下來雷州的總人口,會在幾個月內突破到五百萬人,海康的人口要能夠達到三百萬。
現在李元吉只希望之前他刷掉的那個十萬貢獻點的任務再次出現,海康人口達到三百萬,獎勵十萬貢獻點,李元吉想想就很激動。
如今獲得的貢獻點,李元吉全部用來打造工業基礎,並且還成立了工業學院,專門用來培養工業這塊的人才。
接下來李元吉準備要兌換的,就是要準備搞大動作了,整整二十萬貢獻點纔可以兌換的,他要將嶺南的科技樹直接點起來。
想到科技的兌換,李元吉就是一陣頭大,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這麼逆天的農作物,結果都才幾萬點,然而涉及到那些科技技術,價格是一個比一個貴,李元吉很是無奈,但又只能湊貢獻點去兌換。
李元吉不再去想,隨即再次開口。
“驃國如今已經將南部地區直接劃給我們了,讓宇文護過去接收吧,建立港口碼頭,至於驃國給我們的地方,改名爲西扶州,驃國既然拿出來了,那以後就是本王的封地了!”
李元吉都沒有想到,那驃國國王這麼大氣,直接把南部一大塊地方全部給他了,現在搞得本來靠海的驃國,突然一下子成了內陸國家了,李元吉都有些不好意思,所以他只有快速吸收了。
別人驃國的好意,他不能辜負了啊。
岑文本也是笑道:“對了大王,給高達、吐蕃的禮品在下都已經準備好了,是一些商品的無償給予,同時給高達國準備了部分軍械,這不是免費的,按尋常的一半價格給他,準備了三千套。
驃國、扶南、堂明,都給他們國王準備了一些禮物,但是倭國是否要準備,在下拿不定主意,請大王抉擇。”
李元吉聽後想都沒有想,直接開口。
“高達國就這樣給他吧,這麼遠還出了這麼大的力,至於吐蕃,給他們贊普準備些小禮物就行了,另外他們究竟有什麼目的,儘快弄清楚。
無緣無故來幫本王,肯定沒安好心,吐蕃與大羊同好像經常有爭鬥,然而大羊同與大唐交好,弄清楚吐蕃是不是因爲這件事。
驃國、扶南和堂明,就按你準備的做,至於倭國,讓正平勉勵他幾句就可以了,還給他準備什麼禮物?倭國都將要會是本王的封地了。
對了長安那裏的消息傳來了沒有?”
如今事辦完了,這些跟着他一起出兵的小國,他該表示的也得表示一番了,只是他的這個表示,是真的表示,就是簡單的表示,完全沒有重賞的想法。
要不是爲了維持他的面子,堂明和扶南他都直接不想給,這兩國聽着是國,但實際上,兩國的朝政、軍隊都已經被他的人徹底掌握,兩國的國王都已經完全是他小弟了。
也就是發展這塊李元吉沒有一起搞起來,不然這兩國跟他的封地,是沒有任何區別了。
岑文本當即回道:“臣待會便下去安排好,至於長安的消息,突厥已經退兵,李世民與頡利談了一些什麼,仍然無從得知,只是有一個消息從長安傳出,頡利送回了不少劫掠的人口。
同時頡利還留下了三千匹戰馬給李世民,後面還會送牛羊給大唐,臣實在是想不通,突厥十萬大軍抵長安,長安周邊的大軍都被李世民派出安撫各地,李世民與頡利在渭水簽下城下之盟,怎麼頡利還反而給這麼些。
臣猜測其中肯定有貓膩,若是李世民勝出,突厥不可能會全身而退,但又查不到更多的消息,臣認爲相關的消息肯定被封鎖了。”
李元吉聽後滿是冷笑,突厥給李世民送劫掠的人口,還送戰馬,送牛羊?這確實是真事,歷史上也確實是這樣的,但李元吉可絕對不會相信會這麼簡單。
渭水之盟一直被李二視爲恥辱,縱觀李二的一生,什麼時候被人在戰場被人這麼逼着簽訂了這麼一個和平條約?什麼時候被人打到自己的都城下?
但他和突厥就簽訂了,只是現在又多出了一個李元吉,然後就沒了。
李元吉憑藉直覺就相信不會這麼簡單,突厥退兵,必然是和李二談成了利益,不然頡利憑什麼跑這麼遠,主動退兵,又給李世民送這送那的?
無非就是李二將頡利給唬住了,趁着這個機會和頡利談條件談成功,頡利纔會退。
李元吉想歸想,對李二還是佩服的,長安那麼點人,能夠把頡利給唬住,一般人還真做不到,不說別的,就那膽魄,別說古往今來的皇帝,把後面的宋元明清全部算上,有幾個能做到像李二這樣的?
儘管和李世民不對付,但李二這人,刨去關係的對立,這人他都是佩服的。
至於李二給了突厥什麼,其實李元吉也不知道,關鍵是歷史上也沒有記錄,這就很明顯了,能夠讓李二不做記錄的,付出的代價肯定不會小,李元吉首先能夠想到的就是錢糧。
能夠讓頡利自願退去,還讓頡利讓步,不僅是因爲李二把頡利唬住了,更有李二給的,不少。
聯想到貞觀初年的物價以及糧價,李元吉心中更是明瞭了,貞觀初年的糧價,最頂峯時可是突破到了百錢,雖然在貞觀二年底就被壓制,貞觀三年糧價就被再次壓回到現在的價格。
但是能夠讓李世民中間有近一年的時間無法處理糧價與物價問題,可見朝廷的府庫,空成了什麼樣子。
開元盛世時期糧價在十到二十錢一斗,是鬥,不是斤,貞觀十七年時,都要二十到三十錢一斗,李元吉現在有些能夠理解了,爲什麼貞觀初年糧價和物價會一下子崩潰了。
原來一直想不通糧價爲什麼會飆升到那麼高,如今都能夠理解了,府庫的錢糧被搬空,只有從各州府庫調集錢糧補充到長安以及周邊,中間不說需要時間,地方上的錢糧也會出現不足。
而且要遏制長安糧價,必須還要調集更多的糧食,不然怎麼把糧價從世家大族、糧商手中壓下去。
想了一會,李元吉也不再去想,別的不清楚,但他知道李世民這次的損失同樣不會小就是了。
“景仁,以你的才智,應該已經能夠猜到了,除了錢糧,以及物資,還能有什麼?
伱等着吧,李二將長安周邊府庫的錢糧給了突厥,今年以及明年,看他怎麼辦,這段時間,長安的糧價必然瘋漲,百姓這下,可是徹底遭了老罪了。”
岑文本聽得心頭一沉,但也只能一嘆,這事他們也管不了,還能咋整。
李元吉搖搖頭,繼續道:“這事說到底,還是朝廷太自信了啊,這麼多年突厥侵擾邊境,朝廷恐怕都已經習以爲常了,至於這次,兵力都被頡利吸引到了代州一帶,無可奈何。
所以說啊,這些異族,有時候真的不能輕視啊,一不小心就會中計,這次頡利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可以說不僅給李二上了一課,也給天下人上了一課。
這事不說了,如今長安的危機既然解除,李二有沒有對倭國插手?可有什麼消息傳出?”
如今事情過去,李元吉也不想繼續深究突厥侵入的問題了,這次頡利一路從徑州打到武功再打到渭水,繼續想下去還得扯出梁師都、前隋義成公主這些人了。
岑文本聽着李元吉問的,一臉愁眉。
“大王,這件事也沒有消息傳來,那蘇我日向如今就像是消失了一般,也沒有見到李世民有什麼舉措,但臣敢擔保,如今李世民吃了大王這麼大的虧,倭國的事情必然會插手。
雖然李世民因爲多方面原因沒有選擇與大王直接起衝突,而是選擇暫時忍讓,但心頭必然銘記,在倭國這件事情上,不用出動多少兵力,又可以測試大王的大軍究竟如何。
甚至說不定還能在倭國的爭鬥上讓大王失利,找回一個面子。
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爲重要的原因,如今大王的封地已經被世人所知,李世民不會眼睜睜的看着大王再將倭國納入封地的,一旦讓大王佔據倭國,那麼大王就將手伸到東北以及北方了,這是李世民極爲不想看到的。”
李元吉盯着岑文本看着,看得岑文本都有些臉紅了,李元吉才收回目光。
“景仁啊,會說話就少說一點。”
李元吉很是心累,岑文本說的這些,完全就是廢話啊,他不知道這些?就是因爲他知道,就因爲他相信李世民會插手倭國的事情,他纔會問岑文本長安有沒有傳來李世民開始行動的消息。
他現在想要知道的是,李二究竟下場了沒有,而不是想要知道李世民肯定會阻攔他的一大堆理由。
李元吉很頭疼,這時岑文本的聲音再次傳來。
“大王,目前雖然不知道李世民究竟有沒有展開行動,但臣覺得,我們可以先行動起來,如今李世民插手倭國的事情已經成爲了必然,然而李世民想要插手,大軍必然會從海上過去,只需要關注這件事,我們就能夠知曉。”
李元吉頓時眼前一亮。
“景仁,說得好啊,只要關注海上的船隻,就能夠知曉了,我們在這裏想這麼多做什麼。”
李元吉滿是興奮,不僅是李二想要跟他交手測試一番,他也想跟李二交手試試,尤其是當着李二的面強喫倭國,李元吉想想都覺得興奮呢。
“傳本王王令,令蘇定方、薛萬徹率軍五萬,立即去往倭國!
再傳令劉仁軌,出動水師,隨時監測海上,若是發現大唐水師,隨時來報。
若是李二的水師在倭國登陸,那就不用說了,以摩理勢的名義,直接打!
至於地面作戰,告訴蘇定方,以摩理勢的倭國大軍在前,先狠狠的消耗倭國人,最後再率軍入場!”
李元吉如今也不想等李世民派的人浮出水面了,直接派出如今他綜合實力最好的蘇定方了,反正李世民除了派出李靖,其他人不管是誰,哪怕是李勣,李元吉看來都能一戰。
事情定下,李元吉的王令通過飛鴿傳書,傳達到蘇定方、薛萬徹,以及劉仁軌手中。
三人立即開始組織兵力,開始向倭國前去。
而在倭國的韋挺,同樣收到了李元吉的書信,嚴陣以待李二的大軍。
而在之前,長安城外營地內。
“大唐皇帝令!倭國摩理勢敢對大唐出兵,當誅,令李勣率軍五萬,水師八萬,滅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