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他們是要造本王的反嗎!
宣紙的質量最好,也是如今朝廷所用的紙,相當於是官方用紙,尋常富貴之家,以及權勢之家,所用的紙都是宣紙。
但因爲宣紙所用的材料,導致宣紙不僅產量低,而且價格高,製作宣紙最爲重要的兩個原材料,就是青檀皮與沙田稻草,這兩種材料就限制了。
加上如今唐初的造紙工藝與前隋幾乎是沒有區別的,產能無法跟上。
這些都是導致宣紙價格高昂的原因,但是人們用,也是沒有辦法,因爲沒有比宣紙更好的紙了。
而皮紙,則是在左伯紙的基礎之上進行改進的,左伯紙原本是東漢末年,青州東萊人士左伯所研製,以桑皮爲主,製作出來的一種紙。
現如今的皮紙,就是在左伯紙的基礎上改良得來,產能雖然提升了一些,但如今的工藝依舊無法達到大批量的供應,且皮紙的質量,也不怎麼高,但綜合用途不錯。
如今皮紙的使用,最爲廣泛,因爲更多的人,是買不到宣紙的,而且即便買到,數量都不多,所以皮紙就成了替代品,但因爲質量又比較差,很多人都不喜歡。
最後則是麻紙,唐初的麻紙,是在蔡侯紙的基礎之上,改良而來。
蔡侯紙誕生於東漢末年,爲蔡倫所制,紙的原材料以麻皮爲主,可以說原材料就極爲方便了。
但是因爲原材料爲麻皮,紙張的質量,更加的差,如今改良過的麻紙雖然好了不少,但如今的造紙工藝依舊無法實行大規模量產。
最爲關鍵的是,麻紙的質量,因爲造紙工藝達不到,質量依舊比較更差,比起皮紙還要不如。
然而如今麻紙,纔是整個天下,使用最爲廣泛的,因爲量比前兩者都要大,加上價格低廉,成爲了流通最多的紙。
唐朝造紙工藝的提升,是在開元及以後,提升纔會大,現如今的造紙工藝,與隋朝時期,幾乎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李元吉現在所想的,就是要改變原料,以及提高造紙工藝,而最爲重要的就是造紙工藝,如今的造紙工藝,哪怕就是他改變原料生產出紙,但產量依舊會受到限制,而且質量同樣會受到限制。
李元吉所想的,就是將竹紙、皮紙,以及稻麥稈紙,這三種紙,工藝的成熟是在宋,直到明清,造紙的工藝才達到集大成巔峯。
而這三種紙,原材料都比較好找,尤其是他如今封地的範圍,可以說完全不缺這些材料。
竹紙的主要原材料是嫩竹,至於再次改良的皮紙,原材料這裏也極爲豐富,而稻麥稈紙,是在宋朝流行的一種紙,適合給底層的人使用,價格低廉,然而紙的質量,如今的皮紙與麻紙卻是都打不了。
至於原材料,更加簡單了,通過名字就知道這個紙需要什麼材料了,而這個材料,他這裏更不缺,雜交水稻一旦普及,他缺這個材料?
而那些特殊的紙,李元吉完全沒有任何考慮,如今他主要是要能夠製作出可以印刷的紙出來,並且能夠大規模生產製造,質量合格就行。
到時這三種紙,使用這塊完全沒有任何問題,若是想要更好的紙,那就花更多的錢買就是了,反正最差的紙能夠承受日常所需就行。
有了方向,李元吉就開始思考起三種紙的製作工藝,然而皺眉想了許久,李元吉無奈了。
“這些紙的工藝,明明都大致看過的,現在卻是根本想不起來了,看來又只能兌換了。”
李元吉是真的無奈,這三種紙,即便現在讓下面的人制造,雖然付出時間,有概率能夠製作出來,但是工藝不提升,哪怕製作出來,質量不夠的同時,產能也無法跟上,那又有什麼意義?
這就相當於提煉鋼,明明都是鍊鋼,工藝不一樣,質量與產能就會不一樣,都是同樣的道理。
而他在這塊又無法提出建議,他要是能夠提出建議,直接就開始上手做了,哪裏需要兌換?
李元吉一聲嘆息,在這個地方還要花費貢獻點,是他沒有想到的。
想想那些弄出印刷出來就能批量搞起來的,以及什麼學院什麼的,都能直接搞起來的,李元吉一時間很是心塞。
明明他也是穿越者啊,還有系統這麼一個金手指,怎麼一落到實處,困難就開始跑出來了?
抑鬱了一會,李元吉還是打起精神,事情已經出現,又有了解決辦法,那就必須要解決到位,不然後面這些事,都得被擱置下來。
打開系統,找出造紙工藝,這一看不要緊,一看頓時頭大,不爲別的,只因爲這三個工藝加起來要用六千貢獻點,然而他如今的貢獻點偏偏只有五千多,五千六百三十五點。
看着這個貢獻點,李元吉是真的無語了,就差三百六十五個貢獻點,然後卡住了。
李元吉扶着額頭,竹紙需要三千貢獻點,皮紙需要兩千貢獻點,稻麥稈紙需要一千貢獻點,隨後在三種紙來回打量,最終還是選定了竹紙與皮紙。
因爲稻麥稈紙說到底和麻紙還是太像了,如今最爲緊要的,還是滿足學院所需,而且有了更爲先進的製作工藝,他就不信了,麻紙的質量,還不能提升些許了?
反正只要能夠用就行了,剩下的,等到了時間,他就不信了,這些技術在以後的時間裏,會一點進步都沒有,只要有進度,那就是節省貢獻點。
李元吉不再猶豫,直接將成熟的竹紙與皮紙工藝與圖紙兌換了出來。
拿到手的一瞬間,還剩多少貢獻點,李元吉也沒有心思去看了,反正也剩不了幾個子,有什麼好看的?
現在李元吉好奇的是,這兩個成熟的造紙工藝有沒有重複,他有沒有花冤枉貢獻點。
看了一會,李元吉很是無語,不爲別的,只因爲這兩個造紙工藝,相同的地方其實不少,其中也有不同的區別,這個區別,製造過程之中只有個別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則是在原料處理上,最爲不一樣。
李元吉無語的是,他一時間也不知道有沒有花冤枉了,說不同吧,很多都相同,說相同吧,也有一部分是不一樣的。
然而不管怎麼樣,看完之後李元吉心頭都有一些空虛,因爲他的貢獻點,又沒了,好不容易捂了挺久的貢獻點,成功被掏空。
“孔穎達啊孔穎達,你是一張嘴,將我的貢獻點全給耗空了。”
李元吉滿是惆悵,正在長吁短嘆之時,岑文本匆忙走了進來。
“大王,大王!”
聽着岑文本的聲音,李元吉頓時驚醒,坐直身體,看着岑文本無比慌忙的樣子,李元吉變得無比嚴肅,他有一種預感,能夠讓岑文本這樣的,絕對不會是小事,肯定是有大事發生了。
看着岑文本來到近前,李元吉肅聲道:“景仁,不要急,慢慢說,天塌下來了還有本王頂着,你慌什麼。”
李元吉的話語,彷彿給了岑文本莫大的信心一般,整個人平穩了許多,沒一會,便是如同平日那般睿智,看着就像是擁有大智慧一樣。
岑文本調整好呼吸,行了一禮後道:“大王,城內聚集數千民衆,全部聚集在大王雕像之前,虔誠跪拜,並且還有更多的百姓,正在向着大王雕像的方向進行聚集。
臣聽聞後不敢耽擱,在派人瞭解情況的同時,就立馬前來稟報大王。
此事臣已經讓城防,以及城屬官吏上街維持秩序,以防有人趁機搗亂,以及發生傷人事件。”
李元吉聽着岑文本的話語,直接驚呆了,數千百姓聚在他雕像前虔誠跪拜?還有更多的百姓正向着他雕像的地方聚集?
隨後李元吉反應過來,就是一臉陰沉,他是真沒有想到,在他封地之內,竟然還有人能夠如此煽動百姓,按照岑文本所言,這是上萬百姓啊!
然而如今全部聚集在他雕像那裏,要說這事沒有人組織,李元吉是一萬個不相信。
但究竟是誰組織的?
李元吉很想不通,誰在這裏,他經營了這麼久的地盤上,還有着這麼高的影響力?
這份影響力,恐怕是除他之外的第一人了。
而更讓李元吉憤怒的是,這些百姓,整整上萬人啊,竟然真的信了主謀者的話語,他對這些百姓,可是付出了極多。
他爲了發展這裏,付出了極多的錢糧,李元吉敢說,對於這裏的百姓,他能拍着胸口說,他沒有對不起這裏的任何一個人。
看看這些人如今的生活,再對比當初他初來之時,完全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比起之前,不知好了多少,完全是從乞丐,從食不果腹,到如今人人能夠喫得起飯,不用爲餓肚子而擔憂。
每個人都有着比之前更好的住所,包括賦稅,他前兩年直接沒有,直到第三年,纔會開始收取,然而即便收取,都比大唐收取的賦稅更低,因爲他本身也有屯田。
而且最爲重要的是,他的王宮以及整個封地運行的錢財,主要都是通過商業獲得,在商稅這塊,他做了極大的改變,都是爲了徵收農稅少一些。
他很清楚,民以食爲天,他少徵收一部分,就能讓百姓過得更好,他也堅信着百姓會回報他。
這三年多時間來,一直都是如此。
然而今天,此時此刻,李元吉是真的怒了,他如此爲這些人,然而這些人,就是這麼報答他的?
這些人是覺得他對這些人太好了,讓他們喫得太多了,所以這麼肆無忌憚嗎?
李元吉強忍怒意,滿臉陰沉的看向岑文本。
“本王不管你用什麼辦法,給本王儘快將主謀查出來!
煽動百姓,組織如此大規模的活動,沒有任何報備,這是要做什麼?
他們是要造本王的反嗎!
這次,凡是參與之人,全部都不要放過,不管是誰,一律抓捕,凡是拒捕者,殺!
本王給伱最高權限,給本王徹底清查清楚!”
李元吉此時很難冷靜,作爲上位者,即便如今他還不知道具體的情況,但是這麼大規模的活動,百姓這麼大規模的聚集,無論是誰組織的,無論他是因爲什麼心思,李元吉都必須要嚴處。
若是想要對他提什麼意見,若是有什麼需要對他說的,大可以直接來王宮之外求見,他又不是沒有在王宮接見過普通百姓,曾經海康建設之時,這裏的百姓,哪個不認識他?
他雕像在海康內城,而這些人如此大規模聚集在內,那麼大部分人,絕對都是當初的老人,是見過他的,認識的。
然而如今這般,在李元吉眼中就是背叛,是赤裸裸的挑釁。
因爲這裏原本撩人居多,有些習俗需要舉辦,他都無限容忍,需要的時候,只需要向官府報備,將具體活動、人數、地點、時間這些登記清楚,官府通過後,就能開始舉辦。
而這次,沒有任何徵兆,就這樣聚集上萬人,甚至是更多,李元吉怎麼能不憤怒。
岑文本聽得出李元吉的憤怒,就從李元吉的自稱,岑文本就知道,這件事很大。
岑文本心中也知曉這事不會小,他慌忙來找李元吉,何嘗不是因爲這個原因,若是在大唐之內,無緣無故聚集上萬人,甚至更多,已經可以按照平叛的方式來對待了。
正因爲這個事來得太過倉促,才讓岑文本一時間都無比慌忙。
“大王,臣這便下去,儘快查明原因,必將追查出主謀!”
在岑文本心中,這次的主謀,已經判了死刑,無論什麼原因,擁有這樣的組織能力,如此蠱惑百姓,悄然調動上萬,甚至更多百姓,都必須要死。
李元吉在這裏的地位,絕不容許任何人挑戰,誰都不行!
在岑文本下去後,李元吉也是沉思起來,聚集這麼多人,全部聚集在他雕像之下虔誠跪拜,可見這次是百姓有事要求他。
這也是李元吉沒有直接動用的軍隊的原因,但凡這些人敢暴亂,他就會派出大軍直接鎮壓了。
然而具體什麼原因,李元吉思慮許久,卻是依舊沒有任何頭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