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囑託
不過如果能讓來俊臣出手,給薛紹包裝成一個大忠臣,這是還是有轉機的。
沈三問趕緊來拜訪新貴來俊臣。
這次來俊臣沒有了之前的低姿態。
他已經被加封御史中丞,半隻腳踏進了宰相門檻。
“恭喜來大人加官進爵。”
來俊臣看到他帶來的禮物,很開心。
“駙馬爺有何貴幹?”
“聽聞大人審理薛顗謀反一案,他的弟弟薛紹是我的故交,不過一介書生,爲人忠義,對太后極爲欽佩,絕不可能謀逆,三問前來,只是想問詢下案情。”
來俊臣點點頭,“駙馬爺放心,這事來某必定小心處理。如果薛紹果真無辜,本官必然不會讓他蒙受不白之冤。”
沒想到此事還是極爲容易的。
沈三問再三道謝,從來府離去。
他一走,康順就坐不住了。
“薛紹犯的是謀逆罪,義父打算如何爲他脫罪?”
來俊臣冷笑一聲,“爲什麼要爲他脫罪。”
“這,您不是答應駙馬爺了。”
“我只是答應他小心處理,他無罪嗎?他作爲反賊的弟弟這就是罪,這事不好辦,沒辦成也不奇怪。”
“這樣不是得罪駙馬了?”
“得罪也不是壞事。我爲太后辦事,如果因爲收了他這麼些銀兩,就爲薛紹脫罪,太后還會信任我嗎?做臣子的,越是與朝中權貴交好,太后更是要堤防。”
“若是駙馬報復怎麼辦?”
“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事他不敢讓太后知道。如果是太平公主前來,爲父倒是得斟酌一下,不過是一個駙馬,他還能翻出花來。”
康順也無言以對。
趕緊把這消息傳給沈三問。
沈三問收到消息,怒不可遏。
這個白眼狼,恩將仇報,還有把我作爲他的踏腳石的意思。
公主只是淡淡的安慰他,“駙馬對此早有預斷,薛紹罪無可赦,何必強求。”
“可是,我還想救他一救。”沈三問聽得出來公主的意思,她不想救薛紹,謀逆如果可以脫罪,讓人們對謀反心存僥倖,那麻煩可大了,此例不可開。
公主有些無語,“爲什麼一定要救他?”
“他對我多有善意,如果能救他一救,我自然不能放棄。”
公主顯然沒有出謀劃策的意思,“那你得好好想想了。”
哇。
這就不管我了。
我娶的是個有原則的公主!
康順侍奉來俊臣左右,來俊臣的手下對他倒是有幾分敬畏,他前往關押薛紹的天牢,一路暢行無阻。
康順只是來給薛紹送些食物,畢竟這樣的貴公子,到天牢來,喫喝也是有些問題的。
“薛公子,這裏有些食物,還望您不要嫌棄。”康順遞上小雞腿和一點肉食濁酒。
“你是來俊臣的義子吧,爲什麼給我送來食物?”薛紹看着小夥子還是挺親切的。
“只是聽過薛公子正直大名,爲公子盡一份力罷了。”
“想不到我薛紹淪落爲階下囚,還能有人惦記,哈哈。”薛紹苦笑。
“薛公子何出此言,爲您擔憂的人可不少,您在天牢尚有人惦記,爲您勞碌,您何苦這麼悲觀。”
“不知是何人爲我奔走?”薛紹有幾分疑惑。
“這個不能說。”
“好吧,你年紀輕輕,又分得清善惡,爲什麼要助紂爲虐,你義父科舉之時,定罪結案毫無章法,肆意殘害忠良,你可知曉?”
“義父,也只是個可憐之人,他也曾受盡人間苦楚,被權貴壓迫,不想回到從前。”康順與來俊臣一直相依爲命,相處久了也是有感情的。
“他受過苦,便能如此對待那些良善之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沒想到你如此是非不分。食物拿走吧,你的東西我不要,你以後也不必來了。”薛紹怒斥。
“你怎麼如此不知好歹?”這人就是一塊硬石頭。
薛紹冷臉不迴應。
“有人爲了你能夠活命,四處奔走,你卻如此不愛惜自己,恐怕還不等人救你,你就餓死了。若你一心求死,我這就給你一把刀,你自刎便是,免得害人害己。”康順不想給他這人面子。
“哼,你義父貪污受賄貪贓枉法,若是我如此出獄,還不如死在牢中。我寧可就義。”
“這你大可放心,你犯的事,義父決不會救你。你就在這裏等死把。”
康順說完便走,很不瞭解,這種人,駙馬救他幹什麼。
不過出獄前,還是不忘叮囑一下牢頭,如果沒有義父的吩咐,對裏面的薛公子好好照料。
薛紹的性格,也很難交到一些趨炎附勢的朋友。
一衆舊友聚在一處,都是想着如何救他。
不過主力永遠是那麼幾個人,後來沈三問乾脆與王彬、崔玄兩人商議。
沈三問無奈道,“來俊臣明着答應了我,卻並沒有打算搭救薛兄。從公主的態度來看,太后哪裏應該也無法求得恩旨。”
王彬:“這該如何是好?”
...就不能給點有建樹的提議。
崔玄:“昔日房遺愛謀逆,房遺直因爲告密有功,倒是倖免於難。”
王彬:“可是,如今僞造證據十分不易,而且薛紹的性子,也不見得領情。”
沈三問:“我也這麼想過,只是擔心來俊臣從中阻撓。”
王彬:“這麼做不妥,且不說太后信與不信,若是頂着這個名聲,比殺了他還難受。”
崔玄:“脫罪太難,不如認罪。太后此事只爲立威,若是薛紹能有所貢獻,或許可以先流三千里,然後免予處罰。”
沈三問:“這事也不易。”
衆人最後也只商量出這麼個注意。
薛紹上表認罪,不查兄長謀反之行,未能勸阻,萬死。太后仁德,天下俯首,如今萬事革新,萬望太后能行王道,以仁治國,以德治民。
武則天收到這認罪書,有些想法。
薛紹居然還能如此誠懇的上表,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饒,即使不殺頭,也得流放三千里,謀反就該死。
沈三問便諫言;“臣恭喜太后。”
“何喜之有?”
“薛紹的認罪書是個好兆頭,說明天下臣服於您的人越來越多了。臣斗膽爲薛紹求情,若是有心勸阻謀反之人能夠得到寬恕,那麼謀反的人變會原來越少。許多謀反的惡行,便能扼殺在搖籃裏。”
武后覺得可笑至極,“真是荒謬,若因爲一張認罪書便寬大處理,那天下人皆反,而後做這一紙降書了。”
沈三問道,“上天有好生之德,若是勸阻謀反還是被殺頭流三千里,那還有何人會勸阻。一人謀反,全家只能相隨。”
武后暗自思量。
沈三問又諫言:“來俊臣一日可以審理不下十宗謀反案件,如此草率,如何能使人信服。若是得以免死,許多人必然願意免受皮肉之苦,坦然承認,也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可是這薛紹並未勸阻。”
“這份手書只有臣與陛下讀過。薛紹早年對此情此景有過答覆,他是個寧爲玉碎的人,斷然不會謀反的。”
手下有太多想法可不好,武后得好好敲打一下這個駙馬,“你爲了他如此盡心盡力,莫非你也想謀反不成。”
沈三問只是輕輕一笑,若是自己想謀反,那這天下還有忠心之人嗎?“非也,臣只是完成太后的囑託而已。”
武后仰天長笑,倒是忘記這事了,早年曾經讓沈三問救一救薛紹,此人果然不是有福之人。
“便依你所言。薛紹勸阻有功,流一千里。對謀反具體處理,再行商討。”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