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試驗

作者:沈三問
想一想文部那讓長輩們流口水的收益,若是能在駙馬爺面前露個臉,真的是攀上高枝了。別說是種樹了,守荒山都無所謂。

  做紈絝有紈絝的好,也有痛處,那就是長輩們永遠不放心你,把你當小孩。要能立點大功,改變長輩們心中的紈絝印象,那在家族中的話語權和地位都能水漲船高。

  所以,這羣人在酒樓還當真不是來喫喫喝喝的。

  他們也想做大事。

  看似稀鬆平常的小事,裏面的門道都挺多的,栽樹,必然也是這樣。

  本來還有人擔心,去種樹會不會有失身份。但楊平一句話,駙馬爺都打算親自試驗,還有誰能笑話他們,打消了衆人的顧慮。

  如今,他們只是對沈三問的意圖有個猜測,但是其中的內情是不知道的。只知道朝廷想要擴大森林面積,無論是建造宮殿缺木頭,還是建暖房缺柴火,還是真的只是爲了造林,都不是他們要擔心的事情。

  他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種樹,種活。

  楊平也算近水樓臺先得月,背靠荒山好種樹,照着駙馬爺的樣子,移植一批到自家庭院就行,還能比他有更全的品種,更大的希望。

  楊家,好像要崛起了。

  楊平笑得志得意滿,又引起了一衆人的羨慕,可恨家族都是良田,沒像楊家這麼誇張,留座荒山。

  當下,自然急了。

  “楊兄,不如我們一起種吧?你也說了,這樹可不好存活,人多也好想辦法。”

  楊平也沒想着自己一個人來幹,畢竟今天是大家一起勞動下來的,都有苦勞嘛,反正由他牽頭,功勞的大頭,肯定是他的。

  一衆紈絝出力,人多力量大,自然比沈三問的試驗要靠譜不少。

  楊平也不是傻子,肯定是先拜訪一番,確定這事纔開幹,不過拜訪之前定然是有所準備的。

  第二日,楊平帶着幾個兄弟到府裏拜訪,沈三問記得這人,便傳了。

  他如今可不是什麼人都能見到的。

  楊平恭敬的遞上一本記錄冊。

  楊氏荒山上,共有樹種一百六十五種,楊平是打算各收集五銖,移植到山下,希望能給駙馬爺做點事情。

  沈三問一一覈對,有些樹的名字,他真的聞所未聞,總感覺這記錄冊是瞎謅的,這羣人也認不全那些樹吧。

  不過他們有心了,自然是好事。

  沈三問來回踱步,考慮要不要把這事派給他們,種樹雖然不是什麼好玩的事,但是這樹是要長在沒人照料的野外,讓這羣人辦事,就得把這些事說清楚,種樹,也是能把人種魔怔的。要不,爲什麼有那麼多農民,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照顧莊稼,把這些小公子帶壞了,他們家裏的長輩肯定有意見。

  “這可不是什麼鬧着玩的事,你們是認真的?”

  楊平笑嘻嘻的回道,“我們來了這麼多人,還帶着調查成果,肯定認真。”

  沈三問問道,“這些樹是要爲抗旱抗澇做貢獻的,如果你們真能選出最好的樹苗,算大功一件。”

  無論事情能不能成,餅先要畫好。

  楊平幾人聽了,交流一下眼神,駙馬爺真直率,大功啊!

  沈三問繼續說道,“我最需要的樹是無論晴天陰天,多雨乾旱,都能長勢喜人,枝繁葉茂,根深蒂固的樹。”

  你怎麼不上天呢,人都有的喜歡微雨,有的喜歡晴天,這要求對樹來說,是不是難了點。

  感覺駙馬爺在爲難我們啊。

  沈三問繼續說道,“當然,這種樹不好找,那朝廷目前最需要一種能在乾旱地區生長和移植比較容易的樹。

  你們可以種兩棵在溼潤一些的地方,比如池塘邊,或者河邊。其他三棵,種在乾旱點的地方,前三天每天澆水,然後一週一次,再灌溉兩次,就能不管他了。

  兩個月後能活下來的,就是我需要的樹。”

  楊平點點頭,不算難,“那我們便回去安排了。”

  沈三問:“最好與你們的父母商議一下此事再做吧。”

  楊平一愣,他們是要立功才做的,跟父母有什麼關係,“可議可不議?”

  沈三問點點頭。

  那就不議了,楊平等人急着出府。

  在這之前,沈三問帶他去看了他自己親自帶回來的樹。密密麻麻的種在庭院中,每個樹腳都有澆過水的痕跡,粗略的給他們指點一下。

  好像沒有更多的注意事項要交代,沈三問放他們出府。

  之後,沈三問撓撓頭,他們的父輩還沒怎麼想好過渡和搪塞他,這羣小年輕倒是先反了。那些人老大人反應過來,他們種的樹不是爲了乘涼,而是爲了造林計劃,該咋整。

  楊平等一衆人出了府,又圍成一個圈。

  楊平吩咐道,“咋們一人在家裏種幾種樹,口徑一致,別被套了話。就是想給家裏增加點綠景,只要不是什麼不吉利的樹,家裏是不會有人反對的。開始恐怕還得盯着,免得被混小子們連根拔起了。”

  “恩,反正就兩月時間,大家都是孝心,他們不會懷疑的。”

  “咋們真的能找出駙馬需要的樹種?”

  楊平:“毋庸置疑啊,咋們這麼多人,就算找不到,也能排除那些樹不能用,兩月找不到就半年,半年找不到就一年,別滅了咱們的威風。”

  有志者事竟成嘛。

  安排好統一口徑和任務,各自領着各自的任務回家。

  種樹。

  楊家少爺倒是直接把這事往上面彙報了,他是世子,只不過在這洛陽城,比起有些大家族的庶子都不如,父親一直想着攀姻親給楊家一分活路,他作爲兒子,心裏一直想着做些什麼。

  至少,他是愛這個家的。

  不然,有人欺負到頭上,也不會立刻就叫人上山。

  整個楊家,就算舍一些富貴,哪裏有世子的前途重要。楊家不是一般的貴族,那是隋朝時期洛陽最輝煌的家族之一,子孫後世倒是出了兩個賢人,但沒什麼鬼用,楊家真的是一日日的落敗。爲什麼?還不是因爲與皇室的關係不夠親近。

  哪怕武則天登基,他們依然是邊緣人。

  但凡有個機會親近一二,砸鍋賣鐵也值得啊。富貴,還不就是宮裏那幾位一句話的事,那個出身卑賤的來俊臣憑什麼騎在這麼多世家大族、皇族貴戚的頭上,因爲陛下信任他。楊家,對這些自然懂得多,所以楊平也有信心能得到支持。

  其他人,大多有心眼的自然是瞞下來了,有點人家裏不需要這條出路,他們可是爲自己謀的前途啊。正在富貴日子上的人,永遠覺得自己會有退路。哪怕辭官被貶,現在陛下也沒怎麼開殺戒了不是嗎。奮鬥一輩子積累的財富,能代代相傳的田產祖地,總不能被沈三問三言兩語就忽悠着種樹造林了吧?

  若真是國民大計,早該商討國庫該撥多少款,每個地方有多少指標了。許久都沒有消息傳出,這事當得了真?他們自然認爲沈三問又想着什麼主意,忽悠他們無私奉獻爲國出力。

  這些年,這位駙馬可是不動聲色,一分錢不花的辦成了很多事。

  勸農的畫冊,算是最大的花銷了,可人家收穫了多少名聲,一點都沒虧。

  他們在等,出力出錢都是沒關係的,可是這之後,能得到什麼?

  十年讀書人,三年老油條。

  現在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

  沈三問從沒想過從朝廷辦什麼事,只要地方官願意向上爬,這事就砸不了。

  所以當務之急是選出最好的樹苗,與一羣老油條虛與委蛇沒必要。

  兩個月很快過去,略帶寒風的春日,逐漸追逐着炎炎夏日的步伐,嚮往溫暖和陽光。

  楊平轟轟烈烈的種樹計劃,也失敗了九成,不澆水,樹怎麼能活?大樹都是深深的紮根底下吸取水分,樹葉又高高的立起,迎接陽光。

  會有樹不喜歡水嗎?

  就像生活在陸地中的魚,生活在水中的貓。

  不存在的。

  這玩意就是個喜溼、喜陽的。

  不過,這是楊家崛起計劃的一環,整個楊府真沒閒着,每人分配了一棵樹,懶惰的人自然是一週一次水,可總有幾個勤快的,每天都澆水。

  雖然陰天居多,這些勤快的人餵養的樹苗還是勇敢的堅強的活下來。

  公子哥們,也有能將樹植成的,他們想要種的樹,家中自然有不少人是上心的,他們沒動作,旁人願意幫他們打理樹。澆水,不是植樹很重要的事情嗎。

  總是有人懂得。

  至於沈三問的那些樹苗,他每天都吩咐人澆三次水,差不多都活了,除了一部分真的不適合移植的。

  所以,他失敗的更加徹底。

  這是要選不需要那麼多時間打理的...

  還好他有備用班底。

  楊平每天除了和一衆紈絝走馬遊街,總會聚起來詢問樹苗的情況,兩月之期將至,詢問商討的也特別勤。

  他倒是給沈三問帶來了答案,松樹、杉樹和槐樹。

  這是他準備了將近一千顆樹苗之後能存活下來的幾種。

  沈三問聽到這話第一反應是吃了一驚,他們應該是種在自己家裏吧,居然有人在家裏種槐樹?

  這麼有趣的事自然得問一問,“你在哪裏種的槐樹?”

  楊平:“這是一位兄弟種下來的,我這裏澆水掃的活下來的只有杉樹。松樹和槐樹,澆水少一些。”

  沈三問:“不是,我是問,你們把槐樹種在家裏嗎?”

  楊平點點頭,沒毛病啊,“那應該種哪裏。”

  沈三問有些不忍的提醒道,“槐通鬼,這不是什麼吉利的樹,你們長輩讓你們種?”

  在這個皇帝被稱爲天子,風水玄學還算猖狂,道廟佛寺香火不斷的大周。

  你種個錘子的槐樹。

  楊平嘴角抽了抽,這下反應過來了,難怪哪位小兄弟幾日都未曾與他見過面,只託人傳個口信,在家中也不知道受到了怎麼非人的折磨,心疼。

  槐樹種在家裏有問題,種在荒郊野外是沒人管的,也可以入選。

  其實這幾天,沈三問想到了小學學過的內容,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絕不是平凡的樹。它有極強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壓迫不倒,精神風貌跟北方的農民相似。

  茅盾筆下的白楊樹,據說只要有草的地方,白楊樹都能活下來。

  所以,沈三問已經派人去西域找了,如果自己從大周開始種起,那是不是一千五百年之後,這片大地都不會有荒漠和隔壁。

  一望無際看不到盡頭的沙漠,雖然也是大自然給人類留下的風景,但沈三問欣賞不了他的美麗啊。

  再試驗一輪,等白楊樹找到。

  南方,溼潤多雨的地方,種植鬆槐杉樹,北方,種植白楊樹。

  至於,督促這次造林計劃的人選嘛,沈三問覺得楊平同志還是很合適的。一個稱職待選的人和一個主動要求承擔責任的人,心態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或許那個稱職的人經過幾年的錘鍊,已經累了,就想原地歇息了呢。

  但安排一個新人來辦這麼重要的事,沒人能放心得下。

  這次府裏的議事上,公主和沈三問都沒有要求誰主動辦此事,全憑自願。崔玄常年在外,爲他們奉獻的夠多了,如果他願意,總領此事自然沒問題,若是不願意,宋璟、王彬願意主動承擔這次責任也是好的。

  沈三問看好宋璟,崔玄回京之後,崔家已經以他爲主心骨,再次外出不那麼容易,而宋璟在洛陽根基已經紮實,正是需要功勞的時候。

  可氣氛有些詭異,宋璟遲遲沒有主動請纓的意思。

  沈三問:“”

  你勤勞踏實的人設要崩了,宋大人,沈三問很想提醒一句。

  這是咋回事。

  然後,崔玄推薦了王彬,“王公子的才學足可勝任。”

  宋璟附議,“王公子與楊世子也合得來。”

  王彬:“這...怎麼好意思。”

  這樹苗、培育方法都寫好了,官員的獎勵辦法也寫清楚了,他與楊平就是外出巡查,看看這些人有沒有認真執行。遇到不懂事的,敲打敲打,實在不懂事的,上奏朝廷,遇到辦事漂亮的,上表請功,這份功勞也有他一份。

  這就是遊山玩水,喫喝玩樂,欣賞美人美景的美差啊。

  求之不得。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