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機智的李承乾
聽到李承乾要與崔家聯姻,李世民只感覺腦袋文一下炸了。
若之前他還保持一絲理智,相信自己的這個好太子,很可能是受了什麼饒蠱惑,或者矇騙,將自己的腰牌送出,裏面或許有什麼自己不知道的隱情存在。
但現在,親耳聽到對方出想要求娶崔家之女的話,且觀其樣子,不似臨時決定,而是早有計劃的樣子。
李世民便感覺,魏徵傳遞來的那些消息,應該都是真的,自己這個好太子,真的已經不將自己這個父親放在眼裏了。
李承乾聽到李世民的話,先是愣了一下,而後再次一臉激動的道:
“父皇,兒臣與崔家的一位姐情投意合,想要與其相守一生,還請父皇下旨,成全孩兒。”
李世民定定的看着李承乾,看着這個曾經被自己給予厚望的大唐太子。
深吸一口氣,忍住直接將其弄死的衝動,臉上的表情也漸漸的平復了下來。
“你可知道,朕自登基之後,就告誡過你等弟兄幾個,皇家與五姓七望絕不聯姻,這纔過去多久,你就將朕的告誡給忘得一乾二淨了?”
“你一個做兄長的都這樣,那你幾個弟弟他們心裏會如何琢磨?且你還是我大唐太子,未來的皇位繼承者,你與五姓七望走的如此之近,那以後的大唐,我還能放心交由你來掌管嗎?”
李世民這話可謂的極重,其中警告和威脅的意味也是十足。
奈何,此時的李承乾腦海中,已經完全被與崔家聯姻所能帶來的巨大好處和利益衝昏了頭腦,直接忽略了李世民話語中夾帶的含義。
他顧不得還站在一旁低眉垂首的魏徵,而是直接對上了李世民那雙幾乎要擇人而噬的眼眸,大聲辯解道:
“父皇,兒臣與崔家之女兩情相悅,你爲何不能成全兒臣?”
“再了,現在崔家勢大,已經成爲了五姓七望中的蛇頭,連你都不敢輕易得罪。”
“若是我能成爲崔家女婿,那將來,等我登上帝位之後,你覺得,還有誰能撼動我的位置?”
李承乾幾乎不動腦筋的將心中的想法直接脫口而出,只是爲了增加自己手中的籌碼,只是想要逼迫李世民認下這門親事。
只不過,他不知道的是,他這一番話語,完全觸及了李世民的逆鱗。
李世民瞪大了雙眼,死死的盯着面前的李承乾。
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好兒子,堂堂大唐太子,未來的皇位繼承人,竟然會出這般話語。
他一手捂住胸口,一手指着李承乾,咆哮道:
“你知道你在什麼嗎?”
“你知道你自己的身份嗎?”
“你堂堂一國儲君,竟然爲了一己私慾,而去捧五姓七望的臭腳,你對的起我,對得起你母后,對得起整個下的百姓嗎!!!”
面對李世民的質問,李承乾終於意識到,自己貌似錯話了。
但現在,他也顧不得許多。
若是這次不能把握住機會,攀上崔家這條大船,那等待自己的,將會只有死亡。
是以,他決定不顧一切,拋棄所有,也要抓住這次機會。
“父皇,兒臣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更知道這樣不妥,是在忤逆你的意思。”
“但是,你要理解兒臣的這一片苦心。”
“兒臣知道,現在大唐內憂外患,北有大周虎視眈眈,南有嶺南心懷叵測,沿海一帶又有海匪作亂。”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我才覺得,與崔家的聯姻迫在眉睫。”
“父皇,您想想,若是我們皇家能與崔家聯姻,那就可以將崔家,甚至五姓七望都綁在我們的戰船之上。”
“而即便我們不能拉攏他們,不能讓他們爲我們所用。”
“但只要兒臣與崔家聯姻成功,破除了表面的這層冰面,開了這個頭,那我皇家就能與其他幾家繼續聯姻。”
“兒臣可不認爲,其餘幾家,就會一直看着崔家做大,看着崔家把控五姓七望。”
“之前是因爲您一直打壓其餘幾家,讓其不能與崔家抗衡,但現在,只要我們與他們聯姻,那就有機會拉攏他們,到時候就可以從中分化他們。”
“這樣我們不但得了五姓七望的資源與支持,還能從中分化他們,父皇,難道您不覺得兒臣的這個計劃可行嗎?”
李承乾腦中思緒飛轉,很快就給自己編出了一個理由,希望以此能動李世民。
而李世民在聽完李承乾的話後,整個人也變得沉默起來了。
他用眼角的餘光瞥了眼站在角落裏當空氣的魏徵。
老匹夫今得知了這麼多的皇家醜聞,還聽到了高明制定的策略,自己現在要不要殺人滅口呢。
好似感受到李世民那不善的目光,此時的魏徵,那真是有苦也不出啊。
但現在的他,不管什麼,都已經晚了,只能繼續站在原地一動不動,裝空氣了。
見魏徵沒有動彈,也沒有發表意見,李世民眼中眸光閃動,最後看了看桌上的幾樣罪證,嘆息一聲,決定還是饒過這個老傢伙。
畢竟,他能拿出這些東西,肯定外面還有餘黨,若是不能全部滅口,那事情只會越殺越糟。
既然不準備滅對方的口,那就不能讓其光站着不話。
咳嗽一聲,李世民看着魏徵道:
“玄成,高明剛纔所你也聽到了,不知道你有什麼意見或建議,出來與朕參考參考。”
這話擺明了,就是在敲打魏徵。
告訴對方,老傢伙,聽了我們父子二人這麼多隱祕,現在還想裝什麼都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現在就是要將你拉入這個泥潭,跳不跳,你自己選擇吧。
魏徵知道,自己若是再繼續裝傻充愣,那絕對會被拉出去明正典刑。
緩緩的吐出一口氣,他瞥了眼已經興奮的滿臉通紅的李承乾,再看看御案前,用深邃眼眸看着自己的李世民,張口緩緩道:
“陛下,微臣覺得,太子殿下的話不無道理,但是,這事必須從長計議,今次的事情,是不是有些太過倉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