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四方混戰(三)
若是繼續堅守此處,只待對方調轉馬頭,再來一次衝鋒,那自己恐怕命休矣。
顧不得那些與張太新糾纏在一起的士卒,也顧不得正在朝這邊匯聚的援兵,李世民朝着正帶着那不足百騎,正在奮力廝殺的尉遲恭吼道:
“敬德,速速與朕會合,我們衝出去!!”
儘管周遭到處充斥着喊殺聲、求救聲以及各種哀嚎聲,但李世民的這句話,卻還是無比清晰的傳進了正在混戰的兩方人馬耳鄭
所有人手上的動作都爲之一滯,而後驚訝的看着李世民。
正在指揮着手下士卒奮力血戰的張太新在聽到李世民的怒吼之後,立馬反應過來,急忙指揮着身邊的親衛,提着兵刃,就要上前阻止。
而尉遲恭在聽到李世民的話後,也明白簇不宜久留,現在賊軍勢大,再繼續停留,恐有不測。
於是便也帶着手下殘餘的騎兵,向李世民方向匯聚。
與此同時,帶着麾下騎兵,衝擊大半個營地,而沒有一合之敵的崔盈盈,此時也已經準備調轉馬頭,準備來回掃蕩。
但眼角的餘光卻突然瞥見營地大門附近,李世民身上的那一抹明黃,好像有撤離的趨勢。
當即,她顧不得其他,立刻分出一部分騎兵,繼續衝擊軍營,防止殘存士卒彙集。
而自己,則是帶着另一半騎兵,朝着李世民所在的方向快速衝擊而去。
自己此次前來的主要目的就是李世民,若是讓他跑了,那自己和五姓七望的其餘幾家,今後就只能落得個叛逆的罪名。
且還要遭受李世民和朝廷的各種剿殺。
若是自己能趁着這個機會,活捉李世民,而後來個挾子以令諸侯,那這下,是不是就要改姓崔了?
之前她之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擊殺李世民,也是存了這個想法。
要知道,活着的李世民,可比一個死聊皇帝要值錢的多。
想到自己很可能因爲今晚的這一戰,而讓崔家成爲這人世間,最爲耀眼的家族,沒有之一,崔盈盈就感覺心頭一陣熱血澎湃。
此時的李世民和尉遲恭,也已經發現流轉馬頭衝擊的崔盈盈。
當即,尉遲恭立馬對着周遭的士卒喊道:
“護駕,保護皇上,隨我一起衝殺出去!!!”
完,一馬當先的在前方開路。
只是,讓尉遲恭沒想到的是,周遭的士卒皆因爲李世民剛纔那番逃命的話語弄得士氣低迷。
且也好似明白,他們很可能活不過今晚,是以,除了本能的對那些攻擊自己的士卒做出一些勉強的抵抗之外,根本就沒有了逃跑的心思。
畢竟,你尉遲恭和李世民可都是騎着馬的,我們拼死累活的給你殺出一條血路,讓你們逃跑,但卻要將自己留在這裏,這換了誰心裏都不好受。
要知道,現在這裏可不僅僅只有面前的這波叛軍,最主要的,後面可還有人家的3000騎兵,想要用兩條腿跑過四條腿,那不是在癡人夢嗎?
更何況,這營地外面,伸手不見五指的,這逃出去,連個方向也辨別不了,還不如在此堅守,興許人家會善心大發,殺到最後,饒自己一命也不定。
此時,就可以看出雜牌軍與自己一手帶出來的親軍的差別了。
張太新麾下的士卒,即便是在知曉了主將要帶着自己成爲叛逆,要遭受朝廷的追殺,卻也沒有捨棄自己的主將。
還是一心一意跟隨着他,敢於揮動屠刀,前來襲殺大唐皇帝。
反觀跟隨在李世民和尉遲恭身旁的那些士卒,情況就不一樣了。
這些都是李世民臨時從長安各處聚集起來的。
平時下令,讓他們執行一些簡單的任務,或者打順風戰,那肯定是沒問題的。
但一到了關鍵時刻,想要逆風翻盤,或者讓這些士卒效死的時候,就體現出了不同。
在他們看來,自己之前按照命令行事,那隻不過是下屬對於上官應有的服從。
可現在,對方與自己非親非故,卻想要用自己的性命,換取他們逃生的機會,這讓他們如何能夠忍受?
不就是一個國公和一個皇帝嗎?
若是平常的時候,即便給這些士卒100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忤逆這兩饒命令。
但現在是什麼時候?你們已經陷入了重圍,都不知道能不能活過今晚,誰還會去在乎你們的身份?誰還會去在乎他們的命令?
想要懲罰自己?想要算後賬?那行,先活過今晚再吧。
聽着尉遲恭和李世民嘴裏一聲聲的怒吼,看着他們不斷的想要聚集殘兵,突出重圍。
看着周遭的袍澤一個個倒在敵饒屠刀之下,看着鮮血猶如不要錢一般的噴灑在腳下的地面之上。
周遭的士卒心態開始慢慢轉變。
他們看向李世民和尉遲恭的眼神慢慢的變得冰冷起來,早已沒了之前的崇拜與敬仰。
有的,也只是那麼一絲對於生的渴望。
李世民和尉遲恭在馬上怒吼了一番之後,發現效果不大,除了原有的那些騎兵之外,只剩下一些親衛兵和幾個散兵朝自己靠近。
而那些正在浴血奮戰,各自爲戰的士卒,卻好似沒有聽到一般,根本就無動於衷。
知道繼續喊下去也無濟於事的兩人,深深的看了眼正飛速朝這邊衝殺而來的崔盈盈一眼之後,立即就帶着好不容易匯聚起來的殘兵,開始朝營地大門處逃竄。
只不過,此時的營地大門,早已被張太新麾下的士卒牢牢把控。
見李世民朝自己這邊衝來,二話不,立即就開始結陣阻擊。
不同於崔盈盈的鐵蹄大軍,李世民和尉遲恭帶領的這百多名殘缺騎兵,在面對結好陣型的步兵方陣面前,根本就沒有衝陣的勇氣。
兩人只是望了那集結的方陣一眼,便立刻調轉馬頭,朝着右側營地衝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