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3章 奪嶺南(十四)
那就是告訴李世民,現在嶺南的進攻非常猛烈,整個貴陽城,遭受了無比空前的打擊。
不僅士卒的損失慘重,就連城內的一應官員,也在幾次的攻城戰中損失慘重,希望朝廷能儘快支援。
對於之前柴紹送來的急報,李世民本不以爲意。
以爲對方只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自己嚇自己而已。
畢竟,嶺南若是真要突破自己的束縛,有意入主中原,那楊紅玉定會親自帶兵,直接以斬首行動奪取各處城池,何必費時費力的發兵攻打呢。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他並沒有當回事,甚至連柴紹提出的追加糧餉一事,都是置之不理。
畢竟,現在大唐的財政已經糜爛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各種銀票、紙鈔滿飛,簡直比草紙還不如,且貶值的速度令人髮指。
由於紙鈔的製作工藝簡單,且朝廷無節制的印刷發校
導致早上一兩紙鈔可以買一個雞蛋。
到了下午,直接翻倍,二兩紙鈔能夠搶到一個雞蛋,那就已經算是祖墳冒青煙了。
至於到鄰二早上,一兩銀子的紙鈔還能幹嗎?
除了引火之外,實在想不出還能有什麼用。
至於那些銀票,由於製作工藝複雜,且僞造的成本極高,所以貶值的速度不算太快,也就比以往的價值貶值了個兩三倍而已。
也就是,原本一百兩銀子的東西,現在使用銀票,沒個三四百兩,那是想都別想。
可即便這樣,很多商戶和百姓也是不願意收取銀票的,他們只想要現錢,或者以物易物。
這樣就使得那些手上握有大量錢財的富戶豪紳以及高官勳貴十分難受。
他們的財富在飛快貶值,而那些平日裏被自己看不起的泥腿子,卻過得有滋有味。
於是,雙方的矛盾在不知不覺間就開始慢慢升溫。
李世民將這一切全都看在眼裏,但卻沒有絲毫辦法。
不是沒有辦法,而是無能爲力。
他知道,想要解決這些,唯一的辦法就是拿出大量的現銀,用以穩定市場。
可整個大唐的現銀,包括銅板在內,早被楚默搜刮一空。
各處的出產,根本不足以支撐整個大唐的運行,想要穩定市場,那所需的現錢,也不是一個數目。
且最關鍵的是,大唐現在風雨飄搖,已經自顧不暇。
與北周的戰爭還未結束,雙方還在拉扯,若是此時大刀闊斧的整頓經濟,那就只會令自己快速崩盤。
而唯一能穩定目前局勢的,那就只有不斷的從民間吸收財富,用以支撐前線的作戰。
如何吸收民間的財富?
那肯定就是印製紙鈔和銀票啊。
至於紙鈔和銀票迅速貶值的事情。
在李世民眼裏,那都不是事,只要自己印製的速度,能夠趕上它們貶值的速度,那自己就還可以撐下去。
至於民間的百姓會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那是毋庸置疑的。
可那又如何?
只要自己穩定局面,只要自己打退北周,只要自己的大唐還在。
那就能重振乾綱,就能重新建立秩序,建造新的貨幣體系。
於是,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了。
外間的紙鈔、銀票在不斷貶值。
而皇家制幣廠和各處的錢莊,則是日夜不停的趕工,不停地印刷着這些廢紙。
甚至,印刷紙鈔的成本,都已經高於了它自身價值的成本。
可卻始終沒有停下,依舊夜以繼日的印刷着。
在接到柴紹發來的奏摺,以及朝中大臣不斷上奏爲柴紹情的情況下,最後李世民猶豫了片刻,而後命令戶部,給對方送去了一千萬的紙鈔和2萬擔糧食以及2000預備軍,算是給貴陽的最後支持了。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那一千萬的紙鈔,在其下發命令,到戶部接收的時候,其價值還能在市面上購買一大批的物資。
可等送到貴陽城的時候,卻是連一匹戰馬都已經買不起了。
隨着紙鈔的不斷貶值,制幣廠入不敷出。
無奈之下,只能增加紙鈔面額,從原本最低的一兩,一下子增加到了一萬,十萬,甚至到了最後,連一張一百萬面額的紙鈔都出來了。
當然,這是後話。
此時的柴紹,在給長安的舊交和李世民分別發了信函之後,便忙着爲楚默抓捕“流民”了。
隨着一批批流民不斷的被送到桂州城,楚默和李貞英等也忙的焦頭爛額。
一開始,楚默只是想與柴紹達成長期合作,慢慢吸收流民壯大自己。
卻沒曾想,柴紹這傢伙見錢眼開,爲了錢,竟會喪心病狂到如簇步。
不但源源不斷的送來各種各樣的“流民”不,甚至就連一些上好的軍械,還散發着油墨,沒有拆封的軍械都給自己送了過來。
不僅如此,一些明顯正在使用的盔甲和戰馬,那更是成批量的運送過來。
對方這是想要幹嘛?這是不想過了?
其實他猜的沒錯,這些還真是柴紹從一些士卒身上扒拉下來的。
畢竟人家手上可是有着20萬的精銳,淘換一些軍械、盔甲、戰馬和武器,那不也是稀鬆平常之事。
儘管心中詫異,但楚默卻也是來者不拒。
這樣一來,他手中的人手就有些不夠了。
無奈之下,楚默只得讓人傳信,告知柴紹自己目前的窘境,希望他能暫停運送人員和物資。
當柴紹接到楚默的來信,一看是要暫時中止與自己的合作,當即就急了。
這怎麼可以,這可是白花花的銀子。
自己現在可是日入萬金,若是一下子停了,那還撩!!!
且手下抓捕了那麼多“流民”,這一下來,光人喫馬嚼的就要花費無數。
楚默如此突兀的就暫停了合作,那讓自己如何自處?
不行,自己得找他道道。
正當柴紹想要前往桂州城找尋楚默理的時候,突然腦中靈光一閃。
不對啊,對方暫停合作,不是因爲銀錢問題,也不是嫌自己提供的“貨物”成色問題,而是人手不夠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