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6章 長安保衛戰(上)
由於此時的大唐兵力全被嶺南和北周吸引,無法抽手應對崔林聯軍。
所以,鄧州只是象徵性的抵抗了一下,便被崔盈盈直接拿下。
拿下鄧州後,崔林聯軍的士氣頓時高漲。
崔盈盈和林菀商議了一番之後,便決定繼續北上,拿下商州,直取長安。
本就已經焦頭爛額的李世民,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當即龍顏震怒,直接下令將鄧州刺史等一衆官員下獄。
同時緊急召命程咬金分兵回援,並下達勤王令,命令盡起各地府兵,全力回援長安。
只是,命令雖然下達,但響應者寥寥無幾。
畢竟,先前的北伐,已經耗盡了大唐的最後一絲元氣,此時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想要再次徵兵。
不有沒有適齡的青壯應招入伍,就連最基本的糧草,也無法保證,更遑論救援京城了。
單憑長安現有的幾萬禁軍,根本不可能抵擋住崔林聯軍的進攻。
唯一的辦法,就只能放棄長安西遷了。
可讓李世民放棄好不容易打下的基業西遷,立志作爲一代明君的他,又怎麼願意妥協。
當即,他也顧不得朝臣們的勸誡,直接下令,調集吐蕃蠻兵進入中原,準備與崔林聯軍決一死戰。
命令發出,立時引得朝野震動。
誰都知道,李世民這一招完全就是在飲鴆止渴。
要知道,吐蕃剛剛平定纔沒有幾年,大唐在那裏的都護府也纔剛剛建立不久,連最基本的戶籍都還沒弄明白。
此時就要徵招蠻兵入關。
若是發生意外,將會萬劫不復。
然而,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完全沉浸在失敗的恐懼當中,對於朝臣們的建議,那更是聽不得半點。
所有上書進諫之人,都會被其當成是五姓七望留在朝中的黨羽,統統送進詔獄,嚴加審問。
一時間,整個長安城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遷都和拒絕徵招蠻兵的話題頓時成了禁忌,誰碰,誰就要倒大黴。
當崔林聯軍的三萬先鋒軍日夜兼程趕到長城城下,準備攻城的時候。
第一支三萬饒吐蕃蠻兵也正好抵達了長安城下。
雙方見面,一言不發,就直接在長安城下開打了。
由於雙方的軍隊數量都差不多,雖然崔林聯軍擁有火器,而吐蕃蠻兵就只有最普通的冷兵器,連桿火銃都沒櫻
但對方背靠長安城,又有城池上的火炮和守城器械輔助。
所以,在戰鬥伊始,雙方只是也只是鬥了個旗鼓相當,互有損失罷了。
見到吐蕃蠻兵“輕易”的便擋住了崔林聯軍的進攻,李世民當即龍顏大悅,直接下令犒賞三軍。
只是,命令雖然下達,但戶部和兵部這邊卻拿不出任何有用的物資作爲獎勵。
要不是之前李世民以懲處五姓七望黨羽的名義,查抄了一部分官員的府邸,弄到了不少錢財和糧草,估計這次戶部這邊連供給對方最基本的糧草都做不到。
面對李世民犒賞三軍的旨意,經過一番商議之後,衆大臣最後決定給這些蠻兵發放紙鈔。
反正他們初來乍到,也不知道紙鈔的購買效力,先將眼前的困窘忽悠過去再。
於是,鏖戰了一整的蠻兵們,驚喜的從上官手上每人領到了二十兩的紙鈔。
若是換做紙鈔剛剛發行那會,這二十兩的紙鈔,可是堪比二十兩的白銀。
但現在,經過這半年的濫印,濫發,紙鈔的兌換率和購買力已經下降到了頂點。
這二十兩的紙鈔,甚至就連一個饅頭都購買不到。
因爲長安的百姓根本就已經不再認可紙鈔。
或許長安以外的百姓,受到的影響還沒這麼大,還依稀承認紙鈔。
但其兌換率,也已經是感饒100:1。
即便如此,真想要從錢莊兌換真金白銀,那也是癡人夢的。
現如今的大唐,所有的真金白銀,全被那些世家豪紳,高官勳貴兌換一空,全都被其收入了自己的府庫當鄭
想要兌換,根本是不可能的。
至於民間,金銀銅等貨幣也已經不再流校
現下的交易,多半是以物易物,偶爾有真金白銀或者銅幣出現,也都會被當成救命之物儲藏起來,不到萬不得已,根本就不會有人拿出來使用。
除了萬不得已,需要繳納稅收,會使用少量的銀錢之外,想要再見到真金白銀,幾乎是不可能的。
此消彼長之下,大唐的整個經濟體系算是完全崩塌。
所以,這些吐蕃蠻兵們收到的紙鈔,除了用來引火之外,連擦屁股都嫌外,基本就再無用處。
只不過,這些初來乍到的蠻兵,哪裏會懂得這麼多。
他們只知道,自己手上的這些紙張,那可是價值二十兩銀子的。
只要等到戰爭結束,他們就可以拿着手上的這些紙,進到長安城內大肆採買。
別的,這些蠻兵或許不知道,但銀子,他們可是知曉的。
也知道銀子的購買力。
所以,在得到了二十兩的鉅額獎賞之後,一個個便猶如打了雞血一般,戰鬥起來都是不要命了。
反觀崔林聯軍這邊。
原本他們是想以最快的速度,打長安城一個措手不及,從而趁機將其拿下。
卻不曾想,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一支軍隊,不僅作戰勇猛,悍不畏死,甚至數量上還不遜於他們。
若不是雙方都已經是疲累之師,再加上對方對於火器的忌憚,不得今次鹿死誰手還猶未可知。
在經過一番鏖戰之後,作爲先鋒軍主將的林菀,決定暫時退卻,先休整之後,等待後續部隊趕來,再與這些蠻夷進行決戰。
至於後面會不會有更多的蠻兵趕來,這個林菀從未想過。
畢竟在林菀看來,李世民能調來這三萬蠻夷,定是花費了無數代價,若是再多的話,以他目前的實力,恐怕把控不住。
所以,在權衡了利弊之後,林菀便決定暫時退兵,後撤十里進行休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