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

作者:落葉凋謝
巴顏喀拉山口。

  矗立在高原之上的雪山仿若大地向蒼穹挺起的脊樑,雄偉而冷峻。

  一片蒼茫下,連綿的雪峯似銀龍蜿蜒盤踞。在這羣山之間的山口大道,連接南北,顯得格外矚目,

  雖天氣晴朗,但天空中的太陽並沒有提供多少暖意,山口的風呼嘯而過,如刮骨之刀一般。

  在山口的開闊地,高起一座堡壘。

  這是唐軍的綏戎城,從大唐佔領巴顏喀拉山口後,發吐蕃俘虜,在漢人工匠的主持下,開始建築。

  但受制於地形,使綏戎城不算很大,只能算一般的城堡,甚至連綏戎軍都不能駐紮下。

  綏戎軍和定戎軍雖分別建立在巴顏喀拉山口和香日德河,然兩軍的大半兵力,都駐紮在柏海城。

  唐軍前後發動吐蕃、象雄等部俘虜十萬餘人,在高適的主持下,起大城“柏海”,作爲柏海郡的郡治。

  在李瑄拜相時開始建築,李瑄罷相時完成,整個城池可容納軍民十萬人。

  以柏海城爲依託,發展畜牧業、農業、手工業,計劃將其建爲前往天竺的古絲綢之路重要中轉站。

  綏戎城。

  段秀實、南霽雲、曲環等主將匯聚。

  另外還有李晟、張萬福、宕劍以及一些諸附屬部落的將領。

  “啓稟都督,吐蕃大軍已經行動,向綏戎城而來。”

  諸將帥在堂中商議軍事的時候,探馬入堂彙報道。

  “尺帶珠丹入吐蕃,已得奇效。吐蕃雖有心北上進攻柏海,然他們的兵馬有相當一部分被牽制在國內。”

  柏海都督南霽雲向衆將說道。

  他非常佩服秦王的妙棋,把無關緊要的尺帶珠丹釋放歸吐蕃,一舉瓦解瑪祥·仲巴傑近十年的統治。

  使得瑪祥·仲巴傑只能派遣十萬武士、奴隸。

  爲了團結兵力,吐蕃把十萬兵馬合在一起,未從柴達木盆地前往香日德河進攻定戎城。

  因爲巴顏喀拉山口位於出雪域高原的主幹道唐蕃古道,又被唐軍花大代價修理,容易通行到達大非川,進而到達青海、九曲。

  巴顏喀拉山口也更容易展開兵力,與柏海城更近。

  恩蘭·達札路恭的最先目標是拿下柏海城,作爲後勤補給地。

  “瑪祥·仲巴傑是想通過北伐勝利,提高自己的地位,緩解國家矛盾。我猜測他已經將尺帶珠丹挾持。只要我們能打敗這十萬大軍,必然會使吐蕃陷入內戰。”

  青海都督段秀實說道。

  沒有人能擋住權力的誘惑,瑪祥·仲巴傑執政近十年,怎麼可能因爲老贊普回來將權力拱手相讓?

  “全賴段都督的計謀,示敵以弱,使吐蕃主動發動進攻!”

  南霽雲向段秀實說道。

  他們擔心吐蕃不敢主動進攻,特意“虛張聲勢”,讓蘇毗人、通頰人穿着他們的皮甲,誘騙吐蕃。

  使吐蕃相信唐軍在柏海的兵馬,大部分已經被召回長安平叛。

  只是徵調通頰、蘇毗等附屬胡部裝樣子,嚇唬他們。

  吐蕃人對自己的戰力有足夠的自信,他們只把精銳的唐軍作爲對手,不將蘇毗、党項等部放在眼中。

  “預計明日吐蕃就會到達,計劃還要周密佈置,不能有任何紕漏。以免辜負秦王。”

  段秀實慎重地說道,行百步者半九十,越是關鍵時刻,越要用心佈置。

  現在他們還不清楚李瑄已經被立爲太子。

  段秀實認爲這是大唐的機會,只要打敗吐蕃此次的十萬大軍,就可以在戰略上對吐蕃一勞永逸。

  入雪域高原的路,被唐軍牢牢把控,只要有充足的準備,唐軍隨時可以進入雪域高原。

  “平安祿山之功,未有我們之手。今當奮力,搏取功勳!”

  南霽雲正色地向諸將說道。

  “遵命!”

  衆將回復,熱血沸騰。

  許久未經戰鬥,他們都憋着一股氣。

  這次與吐蕃的大戰,就是他們釋放的時候。

  從吐蕃未能如期向大唐上貢的那一刻起,這場戰爭就已經註定。

  唐軍將帥在綏戎城商議具體計劃以後,開始佈置各路大軍。

  在綏戎城外,巴顏喀拉山口的險要地帶,有兩千通頰、蘇毗組成的士卒。

  他們白天出城,晚上回城。

  由於吐蕃進軍,壓縮唐軍的空間,使唐軍出城的探馬在逐漸變少。

  受制於情報難以展開,吐蕃依舊未發現有什麼問題。

  恩蘭·達札路恭如段秀實所料,準備在到達巴顏喀拉山口的時候,立刻對綏戎城發動進攻。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現在老贊普歸來,內部不穩,恩蘭·達札路恭知道拖的時間越久,對他們越不利。

  十一月十日。

  一隊隊身披鎖子甲的吐蕃武士打頭,每一名武士身邊,還有兩名手持長矛的吐蕃奴隸。

  畫着各種猛獸的吐蕃軍旗在迎風獵獵作響,士卒的臉被凍地通紅。

  在步兵後方,纔是騎兵。

  吐蕃騎兵只爲觀望,在巴顏喀拉山口的攻堅戰中,騎兵不宜奔跑,只能以步兵武士作爲主力。

  正午的時候,吐蕃前軍距離巴顏喀拉山口只有不到三裏。

  唐軍居高臨下,早已看到吐蕃軍。

  而吐蕃軍也大概清楚唐軍的底細。

  前軍進攻前,恩蘭·達札路恭親自到達前軍陣地,鼓舞士氣。

  “勇士們!前方爲唐軍豺狼,欺凌我吐蕃已久,他們索要我們數以萬計的牛羊,致使我們的家人沒有肉喫。九年前的一戰,我們兄弟、父親,盡皆戰死,有的還被唐軍所奴役。這是我們永遠也無法忘掉的仇恨……”

  “曾經,這裏是我們的土地,我們家人於此放牧,今卻被唐軍如此妝點,褻瀆神靈與自然。唐國內亂,是神靈對他們的懲罰……”

  “此刻正是我們雪恥之時。望兒郎們不畏死亡,去拼搏金玉告身。任何兒郎斬殺一名唐軍,皆可獲得田地、牲畜的獎勵……”

  恩蘭·達札路恭從國仇家恨到軍功獎勵,全方位激勵士卒。

  吐蕃確實有不少士卒懷着報仇雪恨之心。

  他們被吐蕃貴族洗腦,不問因果,只有仇恨。

  “報仇……報仇……”

  上萬名吐蕃士卒齊聲高喝,聲震山嶽。

  不遠處的唐軍聽得一清二楚。

  “出發!”

  恩蘭·達札路恭滿意地點了點頭,他一聲令下,前軍出擊!

  吐蕃的先鋒大將爲尚且磨,與瑪祥·仲巴傑爲同族,那囊氏。

  先鋒武士由他率領,他們在雪地上奔跑,如狼似虎。

  後方的步兵、騎兵,緊隨着前鋒武士。

  “吐蕃兵近,推完雷石滾木後,立即撤退!”

  張萬福向駐守在山口處的兩千蘇毗、通頰士卒咐道。

  讓這些兵馬與一萬吐蕃士卒作戰,必敗無疑。

  巴顏喀拉山口不是吐蕃的主戰場,也不是唐軍的主戰場。

  因爲唐軍擁有四萬邊軍,六萬附屬胡部,也是十萬大軍。

  兵甲更具優勢!

  即便是硬碰硬,也不虛吐蕃兵馬。

  李瑄清楚青海、九曲,以及隴右對大唐的重要性,他只是從八萬多隴右中,抽調四萬前往長安。

  剩下的四萬全部駐紮在柏海一帶。

  又以天將軍的威望,徵調吐谷渾、蘇毗、白蘭羌、党項、西羌等六萬兵馬,堅固這條防線。

  如果只是防守,唐軍的兵力絕對能讓吐蕃軍望而卻步。

  但段秀實和南霽雲想趁着此次來之不易的機會,擊潰吐蕃的北伐軍,將吐蕃重創,加劇其內部矛盾,爲覆滅吐蕃創造時機。

  歷史已經證明,只要吐蕃強大,就必然會覬覦西域、河西走廊、隴右。

  只有消滅吐蕃,才能杜絕其危害發生。

  經過九年的鍛鍊,唐軍也可以無視雪域高原的冷瘴。

  並且唐軍有更輕便,更保暖的棉衣。還把棉衣賞賜給爲大唐作戰的胡人部落,使得諸胡部落不僅身暖,還有心暖,他們鬥志昂揚,頗有與唐軍同仇敵愾的氣勢。

  “隨本將衝鋒,誅殺唐賊。”

  越來越近,尚且磨指揮武士攀爬唐軍故意設計的斜坡道路。

  “放!”

  在吐蕃軍爬到坡中央的時候,唐軍將準備好的雷石滾木放下。

  “轟隆隆……”

  一塊塊巨大的雷石滾木猛砸而下。

  “嘭!”

  在光滑的高坡,吐蕃本就站不穩,在面對排山倒海的雷石滾木,不禁有些散亂。

  有的吐蕃士卒被雷石滾木砸中,隨雷石滾木一起滾下。

  “不要慌,從側面攀登,唐賊也就這點伎倆。”

  尚且磨指揮麾下,以矛爲杖,開始從各個方向爬。

  這麼寬敞的山口,以唐軍的兵力,不可能阻攔數以萬計的吐蕃兵馬。

  而且這斜坡不過五十丈的長度,特別是有明顯道路的地方,連三十丈都沒有。

  唐軍一個接一個地往下推雷石滾木,阻止吐蕃士卒一時,並殺傷數百人。

  一刻鐘後,準備好的雷石滾木全部推完。

  “撤退!”

  張萬福下令士卒往綏戎城跑。

  綏戎城背山而建,只設三門。

  唐軍跨過崎嶇,分別從三門入城。

  有吐蕃士卒殺上山口時,提矛追擊唐軍。

  但由於數量不足,他們根本留不住唐軍。

  “噗嗤……噗嗤….”

  即將追上唐軍的時候,上百名經過訓練的標槍兵故意落後,他們從十幾步外擲出標槍。

  那些跑得快的吐蕃軍多沒有鎧甲,瞬間被殺死三十幾人,使其他吐蕃士卒畏懼,不敢再追。

  士卒全部進入後,千斤閘門放下,杜絕吐蕃強破城門。

  綏戎城正好可容納兩千五百士卒。

  而綏戎城的城牆上,有五百唐軍弩手,正整裝待命。

  爲防止弩弦凍住,城牆上還有不少炭火,也爲守城的士卒取暖。

  “攻城!”

  尚且磨來到綏戎城下,不由分說,下令攻城。

  攻城梯準備好,以此小城,蟻附攻之,旦夕可破。

  “咻咻咻!”

  但他們還未靠近綏戎城五十步,強弩雷發。

  一名名吐蕃士卒倒在雪地中,血水融化積雪。

  吐蕃士卒沒有因爲死亡而畏懼,前赴後繼。

  他們忍着寒冷,將攻城梯冒死勾在女牆上,立志先等的勇士,一手持盾,一手持刀,全力攀爬。

  綏戎城有兩丈高,由於唐軍守衛充足,吐蕃士卒剛有冒頭,就被數支長矛一起刺出,他們根本無從躲避,只能落城。

  唐軍弩手在火前引弩,雖然有的弩絃斷裂,但大部分強弩都能射出去。

  只要能打贏這場戰爭,即便戰後擘張弩全部報廢,也在所不惜。

  唐軍強弩在遠,長矛在近,相互交換,衆志成城,使吐蕃軍一時半會無法功下綏戎城。

  雖然滿腔熱血,但唐軍除了五百弩手外,選擇的兩千通頰、蘇毗人,人人都是十里挑一的勇士,並許以厚賞,使他們與唐軍有榮辱與共之心,面對下方鋪天蓋地的吐蕃士卒,沒有一絲懼怕。

  張萬福主要在南面指揮,蘇毗王子、昶青坐鎮在西面、東面。

  軍隊大概分爲兩組。

  一組在城牆佈防,一組在城下烤火,那火上的鍋中還有香噴噴的羊肉,輪換的士卒隨時可以補充體力。

  “這些蘇毗人怎麼這麼厲害?”

  尚且磨疑惑。

  他確定這是蘇毗人,畢竟吐蕃的蔡邦尚族就出自蘇毗。

  但這批蘇毗人極爲勇猛,吐蕃武士穿着鎖子甲都難以摸到女牆。

  才進攻兩個時辰,城下已經屍堆如山。

  “啓稟將軍,大論令你一天之內,務必拿下綏戎城。大論則率領主力,西攻柏海!”

  恩蘭·達札路恭派遣傳令兵向尚且磨說道。

  “回去稟告大論,我一定會在一天內攻下綏戎城!”

  主力已經爬上山口,恩蘭·達札路恭見綏戎城一時難以攻下,準備突襲至柏海城。

  在恩蘭·達札路恭看來,柏海城纔是最關鍵的,不能因爲綏戎城反抗激烈,就貽誤戰機。

  唐軍選擇固守定戎城,說明其兵馬並不是很足。

  吐蕃糧草輜重運輸困難,非常看重柏海城中的資源。

  如果無視柏海城,而直接進攻蘇毗、通頰、大非川,無疑是在自己後方埋下隱患。

  在恩蘭·達札路恭的軍令下,吐蕃主力大軍入山口後,開始向西而去。

  而尚且磨一共進攻到深夜丑時,武士睏倦,銳氣用完,也沒有攻綏戎城。

  他親自督戰,嗓子已經喊啞,但唐軍的長矛鋒利依舊。

  看城上站立的唐軍密集,尚且磨也有些失去信心。

  但尚且磨沒有停止繼續進攻,他想用壓力使唐軍的戰鬥意志力崩潰。

  這些蘇毗人爲吐蕃效力的時候,也不見這麼能打。

  “報……啓稟將軍,唐蕃古道上,有一支騎兵正向我們殺來,似乎是唐軍的援軍。”

  就在尚且磨內心煎熬的時候,一名傳令兵慌慌張張地跑過來。

  巴顏喀拉山口就在唐蕃古道上。

  吐蕃只想過柏海城、綏戎城、定戎城內有唐軍。

  以爲唐蕃古道上不會有唐軍兵馬。只是派遣探馬查探。

  “什麼……唐軍援兵有多少?”

  尚且磨大驚失色。

  他們的主力去進攻柏海城,偏偏這個時候,唐軍援軍到來,對他們非常不利。

  雖然他們還有幾千士卒,但現士氣並不高昂。

  “夜間難以探查,只知衆多,他們穿着唐軍的明光甲,應該是邊軍。”

  探馬根本穿不過去地形,只能探測大概。

  “快將此消息稟告大論!”

  尚且磨立刻讓傳令兵向恩蘭·達札路恭稟告。

  綏戎城距柏海城有一段距離,吐蕃軍一時半會無法到達。

  他希望大軍回援還來得及。

  他這一支軍隊,可以放棄進攻綏戎城,退出巴顏喀拉山口。

  但他最擔心的是唐軍的鐵騎將去攻擊主力後方。

  兩軍交戰,最忌諱的就是腹背受敵。

  “嗚嗚……”

  尚且磨令號角手吹響號角。吐蕃士卒不再進攻綏戎城。

  他將數千兵馬陳列在綏戎城西北部,堵住唐蕃古道南下的路,爲恩蘭·達札路恭回撤爭取時間。

  只要恩蘭·達札路恭率主力回來,他們必勝無疑。

  直到現在,尚且磨還認爲吐蕃的兵馬,數量遠遠多於大唐聯軍。

  但吐蕃軍想堵截唐軍南下,豈是容易之事?

  張萬福立刻徵調城中所有士卒,將儲存的鐵甲穿戴在身,強弩手放棄強弩,換成長矛。

  大軍進行短暫休息,補充體力。

  他在等待李晟率領兵馬南下。

  對吐蕃軍來說,他們一天一夜未閤眼,每等一刻都是煎熬。

  初戰受挫,激情熄滅後,士卒們不免在飢寒交迫中產生畏懼之心。

  唐軍出現的比吐蕃軍想象中的還要慢,天微微亮,曲環、李晟率領五千騎兵,三萬大唐聯軍步兵到達。

  很明顯,唐軍爲保存體力,沒有急行軍。

  唐軍通過地勢,也發現六七千吐蕃士卒在列陣等待着他們。

  而一眼望不到頭的唐軍,讓尚且磨感受到壓抑。

  他終於意識到事情不對勁。

  “咯吱……”

  綏戎城的千斤閘門打開,兩千名大唐聯軍士卒從諸門涌出。

  其中還有數百名身披鐵甲,他們出現在吐蕃軍的屁股後面,與李晟非常有默契地向吐蕃軍夾擊。

  尚且磨有預料到這種結果,他只希望大論的援軍儘快到達。

  殊不知,恩蘭·達札路恭也遇到大麻煩。

  南霽雲率領三萬大唐聯軍騎兵,段秀實率領三萬大唐聯軍步兵,正在開闊的谷地等待。

  特別是南霽雲的三萬騎兵,主動與恩蘭·達札路恭的主力糾纏在一起。讓他們無法撤退。

  當恩蘭·達札路恭聽到尚且磨的傳信後,他明白又中唐軍陰謀詭計。

  這情勢讓他想起九年前。

  如果此時落荒而逃,大軍會和以前如出一轍,必敗無疑。

  所以恩蘭·達札路恭選擇用主力與大唐硬碰硬一戰,並對尚且磨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攔住支援的唐軍,以免他腹背受敵。

  只是恩蘭·達札路恭和南霽雲的騎兵相持半夜,並沒有佔據便宜。而且南霽雲明顯在拖延時間,沒有與吐蕃決戰。

  段秀實善於治軍,他率領步兵靠近後,列陣互爲犄角,讓吐蕃軍主動來攻。

  這一套進退自如的戰術,唐軍用得爐火純青,讓恩蘭·達札路恭欲罷不能。

  當恩蘭·達札路恭遇到主力的消息傳遞到巴顏喀拉山口時,尚且磨已與唐軍戰在一起。

  原來眼前的唐軍不是主力,而且他們的主力已經被牽制。

  “鐺鐺……”

  “噗嗤…噗嗤……”

  兩軍廝殺,金鐵交響,血液飛濺。

  這一刻,尚且磨明白吐蕃北伐大軍危在旦夕。

  “突圍出山口!”

  沒有援軍,在迫不得已下尚且磨下達突圍命令。

  他希望恩蘭·達札路恭也可以突圍出去。

  劣勢交戰,寡不敵衆的情況下突圍。

  潰敗也是必然的。

  這些雄心壯志,爲一雪前恥的吐蕃少年、年輕人,步入他們父兄的後塵。

  唐軍示敵以弱,利用地形狠狠地爲他們上了一課。

  在尚且磨選擇突圍的時候,沒有實戰經驗的吐蕃士卒一瀉千里,死傷無數。

  尚且磨本想在親衛的掩護下逃跑,但他早就被盯上。

  張萬福率領數百弩兵將他攔下,一番廝殺後,張萬福親手將尚且磨的腦袋砍下來。

  主將已死,其餘吐蕃士卒道心破碎,紛紛投降。

  “將俘虜關在定戎城,留下一千士卒看守。其餘士卒隨本將進攻吐蕃主力背後!”

  李晟下達軍令,沒有一絲耽擱。

  兵貴神速,即便吐蕃有十萬大軍,但素質參差不齊,又有衆多奴隸。

  就整體而言,吐蕃的戰鬥力已遠遠不如天寶初年。

  五千騎兵和三萬多步兵,以急行軍的方式行進。

  雖天寒地凍,但唐軍士卒眼中火焰跳動,這是對軍功的渴望。

  在他們眼中,吐蕃士卒已經淪爲魚肉,誰不奮力,誰就會失去功績。

  “唐軍可惡!”

  恩蘭·達札路恭又一番衝擊唐軍步兵陣形鎩羽而歸,怒不可遏地道。

  主要是唐軍騎兵分爲五隊,一隊爲五千鐵騎,一隊爲一千甲騎具裝,剩下三隊爲輕騎。

  他們各自配合,特別是輕騎,還騷擾吐蕃士卒進攻唐軍步兵。

  有時南霽雲親自率領鐵騎衝陣。

  而吐蕃追擊的時候,唐軍又用甲騎具裝將他們攔腰截斷。

  爲數不多的開闊谷地,成爲吐蕃軍的墳墓。

  吐蕃主力也是一夜未休息,在與唐軍比拼意志力。

  “報…啓稟大論,唐軍數萬步騎,正向我軍後方殺來。”

  下午時分,探馬爲恩蘭·達札路恭帶來驚天噩耗。

  “唐軍怎能在柏海留下十萬大軍?”

  恩蘭·達札路恭一臉痛苦,彷彿回到大非川之戰的時候。

  “前已難攻,當以撤退突圍,保存實力。”

  政務大臣焦急地向恩蘭·達札路恭勸說。

  明眼人都清楚,現在只能撤退,否則有全軍覆沒的風險。

  哪怕知道撤退的時候必死傷慘重。

  “留下兩部士卒殿後,其餘回頭進攻後方唐軍。”

  恩蘭·達札路恭無奈下令。

  他不敢想象失敗的後果。與大唐撕破臉,已無緩和的餘地。

  即便緩和,又該繳納多少貢品、牛羊馬?

  國內老贊普和小贊普,又該如何自處?

  “嗚嗚……”

  號角聲中,有兩萬名吐蕃士卒留下。

  南霽雲識破吐蕃的意圖,下令甲騎具裝和鐵騎一起衝擊。

  分兩隊輕騎,從側翼進攻。

  其餘輕騎追擊吐蕃,不給吐蕃喘息時機。

  而段秀實麾下的步兵,配合騎兵硬上。

  唐軍仿若天降神兵,於雪谷凜冽寒風之中,如洶涌怒潮般衝向吐蕃步兵大陣。

  吐蕃精心構築的防線,剛開始還能抵抗,但隨着一個破綻出現,甲騎具裝突入,頃刻間土崩瓦解。

  不久後,吐蕃主力又與李晟、曲環率領的兵馬對上。

  唐軍探馬得知吐蕃意圖後,大軍就停止急行軍,整列隊形,喫牛肉乾恢復體力。

  恩蘭·達札路恭毫不猶豫下令大軍進攻。

  似以騎突爲主,滅唐騎兵。敞開道路!

  李晟率騎兵且戰且退,曲環率步兵依地勢阻攔。

  三萬多步兵,鋪開數十個方陣。

  吐蕃騎兵多次衝鋒,都被步兵攔下。李晟找機會能力非常強,他騎射精湛,射死追擊的吐蕃大將。

  吐蕃大量騎兵追擊,李晟又靠在騎兵陣形之中。

  黃昏之時,段秀實、南霽雲率領兵馬,將吐蕃徹底合圍……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