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發配李承乾
一聽李炎這話,李世民按捺不住心頭的喜悅看向了李炎,眼中盡是讚許之色。衆人之中,李炎與李承乾是死對頭,但現在李炎卻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爲李承乾說話,這本身就可以看出,李炎這孩子真是孝順啊,而且心胸也寬廣,能爲了自己而放下仇怨,李炎真是太懂事了。一聽李炎說話,馬周也開口說道:“秦王殿下說的極是,世上哪有父親殺兒子的道理,這豈不是陷皇上於無情無義嗎?”
李勣也說道:“臣也以爲,李承乾雖有過,但罪不至死,不如免了他的太子之位,發配邊疆也就是了。”
李世民一看,馬周和李勣都與李炎關係莫逆,顯然,李炎在朝中的這一派支持自己,與自己站在了同一陣線上,如此一來,李世民的底氣也足了許多。當下李世民說道:“確是如此,承乾雖有罪,但不過是侯君集挑唆,年少無知,就免了他的太子之位,將他趕出長安,發配邊遠地區也就是了,這事就這麼定了。”
李世民生怕再有大臣做梗,直接下太了聖旨。長孫無忌一看,原來自己最後做了惡人,還惹了皇上不高興,倒是讓李炎佔了便宜,不但得到了皇上的認可,先得到了一個心胸寬廣的美名,這個李炎真是厲害得很啊!長孫無忌怕觸怒李世民,也不敢再多說,當下李世民下令,李承乾廢爲庶人,遷往黔州居住。“謝父皇!”
李承乾百感交加,嚎啕大哭,緩緩站起身來,他也沒有想到,自己犯了造反的大罪,最後即能留下一命,隨後,他哭着被押出了玄武門,李承乾知道,這一生,怕是再也難有入長安之時。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的背影也是感慨萬千,心知這一生,自己與李承乾怕是再也無見面之時……當下,李世民下令,李承乾一派的李元昌、杜苛、趙節盡數賜死,侯君集已經伏誅,所有家人爲奴,家產充公。至此,李承乾造反案終於宣告完結。當下,李世民對這次平叛過程中的有功之臣都論功行賞,李炎誅侯君集,活捉李承乾,擊破三千叛軍,是這次平叛中的首功之臣,只是李炎在爵位上已到了極至,再升的話,只能是把太子讓他來做,但立儲之事非同小哥,李世民並不想操之過急,所以只是賞了李炎金銀錢財,另外將並、汾、箕三州都劃歸李炎管轄,如此一來,李炎的治下就有了朔,並、汾、箕、嵐、代、忻、蔚、雲、豐、勝十一州,所官轄的兵力達十萬人。要知道,整個大唐的常備兵才六十萬人,李炎一人所管轄的兵力就佔據了大唐的六分之一,由此可見李世民對李炎無比的信任。另一方面,李世民也重賞了李泰,李泰在這次平叛亂的過程中表現很是不錯,擊敗了李祐,及時對玄武門進行了支援。隨後,李世民又賞賜了李靖,肯定了他平定叛軍的功勞。至此,李承乾之亂宣告結束。李承乾之亂,對李世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沒有想到,自己的親生兒子和心腹愛將竟然會聯合起來反對自己,李世民一下子蒼老了許多,頭上也新長出了許多白髮。李承乾之亂讓大唐內部的勢力重新進行了一次洗牌,原本支持李承乾的人被一網打盡,從此消失在大唐的朝堂之上。不過,長孫無忌爲首的晉王派卻趁機崛起,晉王派擁有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一大批朝中官員,實力強大,另一方面,由於處理李承乾之變時的出色表現,李炎也得到了李世民的極大信任。而李炎本身就有馬周、李勣等大臣支持,雖然實力不如晉王派,但李炎憑藉着大唐巨大的威望,出色的戰功,成爲了太子之位的有力爭奪者。當然,魏王李泰在這次平叛之中立有功勞,李泰又文采出衆,深受李世民喜愛,得到不少大臣的支持,比如原來傾向於李承乾的岑文本就十分看好李泰,轉過頭來就抱李泰的大腿,請求立李泰爲太子。李承乾倒下之後,太子之位空缺,李治、李炎、李泰都對太子之位有所覬覦,大臣們也分成不同的派系,各自支持自己看好的皇子,而立誰爲太子,就成爲了李世民要解決的頭等大事。對此,李世民也有些舉棋不定,到底立誰爲太子呢?李世民思來想去,他決定與幾個有希望的皇子分別進行一場長談,看看誰更讓自己滿意。諸皇子中,功勞最大的是李炎,而李世民最喜歡的則是李泰,所以,李世民更加傾向於李泰做這個皇帝。飛霜殿,李世民坐在牀榻之上,而李泰則立於堂前。李世民對李泰說道:“泰兒,這次平定叛亂,你勞苦功高,朕心甚慰,不過現在太子之位空出來了,父皇很看好你,只是你現在的威望不夠,還要繼續努力啊……”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