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一套拳法演完,在諸人或凝思,或不解,或有所慘悟的不同表情之下,李憐花繼續說道:”’虛靈頂勁、涵胸拔背、鬆腰垂臀、沉肩墜肘‘這十六個字乃是這套拳法的要旨所在,施展時,須僅記拳勁要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詳細解說完畢,又靜默半晌後,於其中感悟最多的寧道奇率先開言道:”此乃別開天地,另出機抒的無上武道妙法,小友爲何毫不藏私,公然告知我等其中的精奧所在?“李憐花仰天大笑道:”想我中華文化和武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卻常常因爲各種學說、門派之間的內鬥,又或者傳道授業者敝帚自珍,而導致斷絕或是流失,李某不才,又怎能再重蹈覆轍!“在當時,任何一門武功心法,又或是工藝技巧,無不是非親傳弟子不授,甚至還有僅傳本家,傳子不傳女的規矩,像這樣將一門武道絕學公然宣示於衆,如此心胸,氣魄,大公無私的英雄行徑,不敢說後無來者,起碼也可稱得上前無古人啦!
聽到此,寧道奇長笑道:”看來老夫今次之行定將收穫坡豐啦,好,小友再試試老夫這招!“話音剛落,寧道奇忽然大改其閒適自然的招數風格,雙臂緩緩擡起,擺出一兩手箕張,手如鳥啄的進攻姿勢。雖然優美好看,宛若天成,但給人的感覺確是落於有形的下成,同他秉承老莊清淨無爲的思想相違背。
在衆人驚奇的時候,寧道奇已經倏地振衣而起,兩手化成似兩頭嘻玩的小鳥,在前方鬧鬥追逐,你撲我啄,鬥個不亦樂乎,直迫過來。
識見明顯高出不止一籌的寇仲和徐子陵瞬間明白過來,此乃虛實相生的無上手法,亦應是散手八撲中的一撲。
招未至,鋪天蓋地的巨大壓迫感已臨體而來,默默運功相抗的同時,李憐花嘿然笑道:”寧真人施出此招,是要告訴我你是一個童心未泯老小孩兒嗎?“微一遲疑後,在空中居高臨下撲擊過來的寧道奇臉上還是現出似孩童弄雀的天真神色,左顧右盼的瞧着兩手虛擬的小鳥兒騰上躍下,追逐空中嘻玩的奇異情況。
衆人宛若感覺到有一株無形的樹,而鳥兒則在樹丫間活潑和充滿生意的鬧玩,所有動作似無意出之,卻又一絲不苟,令每個人再分不清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何爲虛?何爲實?
施招的間隙出現短暫的遲疑,這並不能說明寧道奇的心性修養不夠堅定,因爲頂尖高手之間的對決就好比國手博弈,雙方自然無一不是殫精竭慮,全力以赴的求以致勝,可李憐花剛剛的話語表達的意思似對寧道奇此招的精妙之處完全沒有認知,就好比博弈的一方國手忽然走出自添一眼的超級業餘大昏招一樣,試問,另一國手又怎能不爲之震撼莫名,難以接受?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如果不出奇,又怎能夠制勝?嘿嘿……況且,高手過招,勝負每每均在電光火石、間不容髮之際分出,身在局中的寧道奇又豈能迅速分辨出這確是無意的昏招,還是另有深意,佈下的乃是一千古未聞的珍瓏棋局!
“嘭,嘭,嘭……“密集如暴雨下落,又若戰鼓雷鳴的異響轟鳴在場內每個人的耳鼓之內,兔起鶻落,如影隨形的二人在諸人的眼中以難以捕捉的驚人高速閃展騰挪,飄忽瞬移……須臾,飄逸閒適的兩道偉岸身影再度清晰的出現在震駭莫明的衆人視野之內,只見寧道奇依然氣度雍容自若,但雙目卻已是灼灼閃亮的道:”小友剛剛那招只守不攻的如封似閉,招意竟然能夠化成千萬種信手拈來的招式,盡擋我千多記無孔不入的鳥啄,令老夫對太極的理解又深入一層,他日老夫若有所成,當全拜小友今日之賜!“”老子曾雲:’萬物芸芸,各復歸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這是指一切靜坐參禪的入微境界。莊子發揚老子思想,以道’自本自根‘、’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爲一‘,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與道同一。‘追求超然於物外的絕對精神自由,倡導與道逍遙,崇尚潔身自好的“隱士”作風。
寧兄既然同樣崇尚浮沉於五湖四海,翱翔於九天之上,既入世又出世的閒雲野鶴生活,爲何還如此執着於凡塵俗世的羈絆和紛擾?何去何從,還請寧兄斟酌一二!“寧道奇雙目倏地閃亮生輝,不答反問道:”小友你對佛、道兩家的功法有如此深厚的造詣,那可否再指教老夫一二?“”道家不侷限於出世,亦不侷限於入世,而是以一種超越世俗的曠達精神,和光同塵,借假修真。磨鍊個人的性情,精修個人的品德,培補個人的丹基,增益個人的道修。佛門天台宗提倡’圓融三諦‘、’一念三千‘的新義,認爲二諦或三諦是真實不虛的諦理,故云:’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華嚴宗在’六相圓融‘的基礎上提出了’十玄無礙‘之說;禪宗則提倡頓悟,認爲佛法禪機皆在自身之中,一切都要靠本心去體悟,不可向外物尋求;三論宗認爲真俗二諦是兩種真實不虛的言教:’二諦者,蓋是言教之通詮,相待之假稱……‘雖然道家是修今生,佛教是修來世,但其根本同我聖門一般無二,都是爲了追求天道……寧真人既然想要再行相互印證,李某又焉敢不從!“說完之後凝神靜氣,心境瞬間又晉入一塵不染,無悲無喜的入微境界,並再度向寧道奇緩緩伸出”中指“準備上演新一輪的高峯對決!
寧道奇道:”好,老夫來領教了!“隨着”劈里啪啦“的奇異聲音再度響起,交擊不定,糾纏消融的罡氣又一次如長江大河;又或火山爆發般席捲整個這片空間。
決戰,已接近尾聲。
結果,又會如何呢?
在萬衆矚目之下,只見寧道奇雙臂先是平行前伸,然後緩緩上揚,直至微曲的雙臂與肩同寬,一對晶瑩剔透的手掌手指併攏相對,掌心向天爲止。整個動作雖由道家的有形化於無形,但卻渾然天成,宛若與整個天地,以及其背後亙古久遠的浩瀚宇宙本體合而爲一,充滿恆久不變中又蘊含無窮變化的味道。
招未出,其神祕飄逸的玄奇姿勢已予人浩渺莫測,難以撼動的厚重感覺。在這一剎那,寧道奇彷佛已立地成佛得道,天就是他,他就是天!
繼而,彷佛直達天際的一雙手臂又改爲右臂置於頭上,左臂置於胸前,雙手凝成龍爪形狀,勁氣內斂,威勢十足,予人不戰而屈人之兵,直想匍匐在他面前頂禮膜拜,祈求寬恕的強烈視覺和精神衝擊……如果是在做生死相搏,相信寧道奇絕對不會如此有板有眼的擺造型,拉架子,這雖然是傾力決戰,但亦是雙方武道修爲的交流切磋,故得到太極拳全部心法要訣的寧道奇才會投桃報李、按部就班的將其散手八撲的招數精義毫不藏私的於動作間表現出來……寧道奇此舉,將其一代宗師的過人氣度,開闊心胸表露無疑。
如此人品,風範,確無愧是令人不得不發自內心的產生拜服,尊重和敬仰的厚重長者。
在諸人眼珠不錯半點,全神貫注的凝望之下,八種招式終於一一展現完畢,最後化爲左臂自然下垂,右前臂卓立胸前,稽首問訊的簡單姿勢。
一瞬間,其整個人頓時又從有形之勢化爲無形之身。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由繁至減,反濮歸真,非但沒有絲毫空隙破綻可尋,而且隱約顯現出不動則已,一動必是可令山河變色,日月無光的雷霆之勢。
從無爲變作有爲;有爲再歸無爲;進而有爲而無,無爲而有,老莊法旨,在寧道奇手上已表現出登峯造極之境。道門第一人之稱,確是名副其實。
雖然早就知曉寧道奇出身於道家,但實得佛、道兩派的武學精髓,但身在局中的李憐花仍對這散手八撲融合爲一,已臻至禪道極境八種招式和精義感到難以平息的震驚和駭然!
因爲,因爲那八種姿勢,乃是傳說中的八部衆,也就是佛教中”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的八種護法天神——天龍八部。
八部者,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這八種神道精怪,個性奇特,神通廣大,但同樣難道難逃喜、怒、哀、樂……神界如此,世間武林更是百態齊出。寧道奇此舉,不但是爲了向衆人演繹他由道入佛,又由佛及道,佛、道合一的散手八撲,更深一層的寓意乃是清晰無誤的表達出其既出世又入世的人生態度和心境,雖有出世之心,卻又甘願承受凡塵俗世內平凡人一樣的歡喜與悲苦,在修行自身的同時,寧願以”大悲大憫“來破孽化癡,爲天下蒼生和百姓謀取平安喜樂。
面對勁氣極度內斂,合而爲一的八決蓄勢代發,面露慈和微笑的寧道奇,肅然起敬的我雙手輕輕合什,舒緩但堅定異常的道:”人生在世,所求皆苦。’喜,怒,哀,樂,愁,癡,狂,貪,憂,憐‘,俱是人生百態。然,’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此正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於處世,我們應該悲天憫人,濟世安民;於武道,我們應該無慾無求,無爲而爲。“寧道奇露出欣慰的笑容道:”好一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既然小友有如此胸懷,老夫還有何好說的!請指教這招大通於宇宙,小存於街巷,八決齊施的仆街功法之’鋪天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