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大的意思

作者:七月初三
所以,宗正寺卿只是一個閒置官職而已。

  歷史記載,李孝恭只是一個武豪之人,膽識不凡,性奢豪,喜歡遊樂,自養歌姬舞女百餘人,整天陶醉於飲宴之中。

  然而性格寬容仁厚,無驕矜自伐之色。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親近他,這在李姓宗室中再無第二個人。

  宗族中,也唯有李孝恭與江夏王李道宗兄弟二人最爲當時人們所稱頌。

  李孝恭曾悵然地對親人說:“吾所居宅微爲宏壯,非吾心也,當賣之,別營一所,粗令充事而已。

  身歿之後。

  諸子若才,守此足矣;如其不才,冀免他人所利也。”

  由此可見,李孝恭並非是因爲受到別人的打擊,或者是李世民的猜忌。

  他能對親人說出那樣的話,說明宗正寺卿是他自己謀取的,如此做法只是他急流勇退的一個信號,這位王爺已經不想在大唐的權力中心有所作爲,只想過平淡的生活。

  而李孝恭急流勇退之後,宗室唯一能有所作爲的當屬江夏王李道宗。

  所以,李恪覺得,是否和李道宗建立良好的關係,讓李支持自己,這關係到關隴集團中一部分人對自己的態度。

  至於李孝恭,他也不能輕視。

  畢竟,能成爲兩代帝王的都欣賞的將才,立下赫赫戰功的他,即是不在朝堂,對朝局也能影響一二。

  其次,就是李世民爲什麼把他以前的秦王府賜給了自己呢?

  這是很突然的事情,是李恪沒有想到的。

  至少,歷史上李世民並沒有如此做法。

  由此可見,他在甘泉宮御書房和李世民的一番對話明顯爲這次能賜府秦王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也說明李世民現在很重視自己,賜府秦王府似乎在是在給自己一個信號。

  “到底裏麪包含着什麼深義呢?”

  李恪自語道。

  雖然,自己沒有能夠被冊立爲太子,但李世民似乎有自己的考慮。

  賜府秦王府,雖然沒想像李承乾被冊立太子一樣對自己的肯定,但也是一份榮耀。

  武德年間,李世民進封秦王兼尚書令,領右翊衛大將軍之職,當時的秦王府又稱天策府,可見李淵對李世民的器重。

  所以,秦王府無論從規模還是裝飾都不會比東宮差,李世民在這個時候把自己的秦王府賜給李恪。

  顯然,不是讓他做歷史上的秦王,學他發動政變,他是在政變中弒兄殺弟登上皇位的。

  所以,他是不會讓同樣的事情在自己的兒子中發生。

  因而,賜秦王府給自己,李恪確實在欣喜的同時有點憂慮。

  第三,就是馬周,李恪剛在酒樓結識的貞觀名臣。歷史記載,盛世明君唐太宗曾有一段四請馬周的故事。

  太宗不僅在創基業、馬上定天下時注重求賢,在登基稱帝后,更是思得忠良以匡輔國政。

  他“四請馬周”破格用才的故事,顯示出他思賢若渴的明君本色。

  貞觀三年,天下大旱,嚴重的災情已危及到國計民生。

  作爲一國之君,唐太宗憂心如焚,多次率百官求雨並極爲虔誠的譴責自己。

  只是風霜雨雪,都是自然現象,並非人力所能控制,多次求雨無果後,唐太宗便召集羣臣商量對策。

  他宣佈,無論文臣還是武將都要指出朝廷政令的得失,並切要有幾條具體的意見。

  這可難壞了武將常何,他回到府中,愁眉不展。

  正好家中一位名叫馬周的落魄朋友,漫遊到長安,借住在他的府中。

  得知了常何的爲難之事,馬周不加思索,伏在案上,洋洋灑灑,一揮筆就寫了二十多條建議,文辭非常優美。

  次日早朝,常何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將奏疏呈給太宗。

  太宗一看,頗爲震驚,這些建議有根有據,切中時弊,確屬可行,但武夫常何決非有這神來之筆,便問他是何人所寫。

  常何告訴太宗是馬周所寫。

  太宗又問馬周是何樣之人,常何便向太宗簡要介紹馬周的情況:“馬周是清河荏平(今山東荏平)人,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尤其精通先秦諸子的典籍。

  不過由於他自負才學出衆,性格難免清高孤傲,因此鬱郁不得志。

  起初他在博州一所學校教書,常受地方官的訓斥,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離家遠遊。

  窮困潦倒的他,經常受人欺凌,歷盡艱辛來到長安,遇到了臣,臣覺得他乃當今一大奇士,就讓他住在了家裏。”

  李世民一聽常何門下居然有這麼一個奇才,非常高興,立刻就想見見這位人才。

  於是命人到常何府中將馬周叫來,可沒想到馬周架子還很大,被派去的侍從一個人回來了。

  唐太宗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再次派人去請馬周,一直派出了四次使者,才把這位性格高傲的馬周請到了皇宮。

  當唐太宗第一眼看到這位穿着普通卻氣質非凡的年輕人時,就感到了這個人非同一般,於是和顏悅色的和馬周談起了當時政zhi局勢以及爲政之道。

  馬周侃侃而談,從古至今的爲政得失談的非常細緻,讓李世民大爲驚歎,直嘆相見恨晚。

  當即讓馬周到掌管機要的門下省任職,雖然官職很小,可是,以馬周的真才實學及李世民對他的賞識,升遷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沒過一年,馬周就當上了權利很大的監察御史,有了用武之地的他,十分感激唐太宗的信任。

  他覺得自己得到的不僅是高官厚祿,更得到了一個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他如魚得水,盡其所學爲唐朝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但感激歸感激,在爲官上,馬周清正不阿,常常敢於直諫。

  公元633年,馬週上書皇帝,對李世民爲太上皇李淵大建宮室的做法提出了比較宛轉的批評。

  公元638年(唐貞觀十一年),馬周又上書李世民,從以前的朝代興亡開始議論,並重點談了隋朝滅亡的原因。

  他說唐朝建立前的那幾個朝代之所以存在的時間很短(長的不過五六十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朝代的君主不懂得愛護百姓,一味的揮霍奢侈,對百姓橫加剝削,勞民傷財,不得民心,而且統治者昏庸無能,不會用賢良的人才,導致最後滅亡。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