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撲朔迷離【二合一】

作者:賤宗首席弟子
時間回溯到九月下旬,即鉅鹿守燕縐接受了韓王然的祕密託付,返回鉅鹿城之後。

  回到鉅鹿城後,燕縐喚來了麾下的一名心腹愛將「常洪」,命他帶領一隊精銳士卒喬裝打扮前往魏國,設法營救侯韓武。

  爲了避免形跡暴露,燕縐甚至沒有將這件事告訴前線主帥樂弈。

  常洪接了命令,不敢耽擱,立刻就帶了大概四十五名精銳士卒,扮成商人前往魏國因爲魏國那邊不知是礙於當年「絕不因爲與他國的關係善惡而牽連該國商賈」的承諾,但是爲了顯示他魏國作爲泱泱大國的氣度,因此,哪怕眼下魏國與韓國、與齊國的關係愈發緊張,但魏國朝廷,卻至今都沒正式下詔驅逐國內的韓、齊兩國商賈。

  因此,扮作商賈混入魏國,仍不失是一個好主意,唯一的問題是,扮作商賈會引來魏國本土商賈的敵視,以及聯合抵制,不過常洪又不是真的去做生意,因此倒也不打緊。

  其實更好的辦法是扮作魯國或者楚國的商賈,但很可惜,常洪既不會魯國的雅腔,也不會楚國的方言。

  九月二十六日時,常洪帶着他那一干扮作雜夫的精銳士卒,乘船來到了魏國的博浪沙河港,在那邊負責維持治安的魏國士卒們,在查看了他們的「通商允令」後,用異樣的眼神上下打量了常洪等人幾眼,大概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這年頭還有敢來博浪沙的韓國商賈?不怕魏國本土商賈們聯合起來將他們吞了麼?

  不過即便如此,那些魏卒還是沒有爲難常洪等人,揮揮手就給予放行了。

  首次來到博浪沙,常洪難免被這座港市的繁華與熱鬧給吸引住了,若非有重任在身,他十分渴望逛一逛這座在魏國乃至整個中原都稱得上數一數二的港市,畢竟這座港市應有盡有,無論是各國的特產,還是最吸引男人的胭脂樓巷,甚至於,只要你曉得門路,還可以在這座港市內買到奴隸,無論是胡男胡女。

  只可惜常洪有重任在身,只能留戀地看上幾眼,便立刻前往大梁。

  大梁,乃是魏國的舊都,自從魏國將都城搬遷到雒陽之後,大梁難免也受到影響,不過它緊挨着博浪沙,城東又有著名的「大梁學宮」,因此,倒也不至於變得蕭條有意思的是,由於「大梁學宮」的存在,大梁逐漸成爲天下各國文士、學子的聖地,城內隨處可見青衫綸巾的學子,儼然正逐漸形成一種當地的人文現象。

  假以時日,多半會成爲天下文化匯聚之地。

  大梁的戒嚴情況,其實並不嚴格,大概是因爲城內城外尚駐紮着兩萬禁衛軍的關係自魏國遷都雒陽之後,號稱十萬、實則只有七八萬左右的大梁禁衛軍,當中有大概五萬被調到雒陽,只留下兩萬餘依舊駐紮在大梁這座陪都,而在這兩萬人當中,有大約五千駐守在大梁城內,負責維持日常的治安情況,其餘人馬,則駐紮在城外,也就是當年「浚水軍」、「禹水軍(後用來駐紮鎮反軍)」的兩座軍營內。

  可能是因爲駐守的兵力充足,魏國從來不擔心大梁的治安情況。

  當日傍晚,常洪一行人順利地進入了大梁城。

  進得城內後,他們先是在城內的一間客棧住了下來,隨即,常洪便帶上兩三名喬裝打扮的士卒,前往拜會侯韓武的府邸。

  而與此同時,侯韓武正在其府上與妻妾、兒女一同用飯。

  細說起來,侯韓武在魏國的身份有點特殊,他既是被魏將伍忌從戰場上生擒的俘虜,也是被韓國所犧牲的人質,但尷尬的是,這個人質對於魏國來說,其實並無太大的意義。

  難道用來他威脅韓國麼?

  別開玩笑了,韓王然會因爲侯韓武而妥協?

  反過來說,殺了也不成,因爲殺了侯韓武,這反而對韓王然有利。

  因此,侯韓武這個人質,在魏國眼中簡直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又可惜,好在魏王趙潤頗爲欣賞侯韓武誓死不肯低頭的硬氣,吩咐朝廷善待韓武,否則,韓武在魏國的生活絕沒有這般安穩。

  就在韓武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用着飯菜時,忽然有僕從來報,說是有府外有「故交」求見。

  聽到「故交」兩個字,侯韓武的神色稍稍有些恍惚,因爲他被軟禁在魏國的這些年裏,很少有人前來拜會他魏國這邊,除了當初的大梁朝廷曾在生活起居上有所照顧以外,基本上對他不管不顧,而韓國那邊呢,也極少有人來拜會他,最多就是能收到幾封書信罷了。

  而這書信,也只是頭幾年,後來就基本上沒有了。

  記得上一次有人來拜會他還是好幾年前,而來拜訪他的人,則是「前蕩陰侯韓陽」這個康公韓虎的侄子。

  那一回,韓陽攜帶家眷前來探望他,在他府上住了一陣子。

  期間,韓陽向韓武講述了當時韓國的近況,比如說,他因爲不忿韓王然對待韓武的態度,遷怒到前上谷守馬奢,導致馬奢氣鬱而亡,而事後,韓王然亦出於憤怒削了韓陽的爵位。

  當時聽到那些,韓武的心情着實有些複雜。

  一來,他沒想到當初他視爲弟弟的韓王然,實則是一個深藏不露的人,最終趁機奪回了王權。

  二來,他也萬萬沒想到,他韓武落到最後,居然只有蕩陰侯韓陽這個當年相互仇視的政敵將他的功勞記在心裏,且爲了給他抱不平,最終落得一無所有,形同庶民。

  一想到如今,韓陽已搬到魏國河內郡,隱姓埋名,準備度過餘生,侯韓武就感到十分惋惜,因爲在他看來,韓陽不失是一位可媲美燕縐、秦開等韓國將領的人才,能文能武,比魏國的成陵王趙、原陽王趙楷之流不知要出色多少。

  只可惜,韓王然因爲前上谷守馬奢的關係而不肯用韓陽,而韓陽呢,則是因爲侯韓武的關係,不肯被韓王然所用,導致韓國又失去了一位人才。

  “是何人?”韓武問道。

  僕從搖了搖頭,說道:“對方只推說故交,不曾透露其他。”

  聽聞此言,韓武微微皺了皺眉,他感覺對方的來意恐怕不是那麼簡單。

  想了想,他吩咐道:“將其請到書房罷。”

  “是!”僕從應聲而去。

  跟妻兒交代了幾句後,韓武便徑直來到了府上的書房,等候那個不肯透露名諱的訪客。

  片刻之後,便有僕從領着一名尋常打扮的男子來到了書房。

  韓武瞧了一眼對方,微微皺了皺眉,因爲他感覺這名男子似乎有些眼熟,好似在哪裏見過,但一時半會,卻想不起來對方究竟是誰。

  而這名男子,正是鉅鹿守燕縐的心腹將領,常洪。

  “侯。”

  待那名僕從退下之後,常洪見四下無人,遂拱手抱拳,低聲向侯行禮:“末將常洪,見過常洪。”

  『常洪……』

  這個名字彷彿是打開了侯韓武腦海中對韓國的記憶,在略一思忖後,恍然地說道:“你是燕縐的部將。”

  “侯還記得末將?”常洪有些欣喜。

  侯韓武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神色平靜地上下打量着常洪。

  想到燕縐,侯韓武的心情亦有些複雜。

  曾幾時時,鉅鹿守燕縐乃是他韓武一系的武將,頗受韓武器重,待等到韓武流落到魏國之後,燕縐亦曾與他有書信上的往來,並且,偶爾還派人送來一些特產,雖然價值不高,但重的是這份心意。

  只不過即便如此,燕縐也從未在信中提過有關於「迎他回國」的事,其中原因,韓武后來也從韓陽的口中得到了證實:只因爲燕縐對韓王然頗爲認可。

  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雖然韓武心中難免還是有些芥蒂,但也並非不能接受。

  不過今日看到燕縐無故派來其心腹愛將,韓武還是感到很意外,遂問起了常洪的來意。

  見此,常洪遂走上前幾步,附耳對韓武說道:“侯,末將此番是特地前來助侯脫困的……”

  『……』

  侯韓武聞言有些不可思議地看了一眼常洪。

  平心而論,倘若硬要說他「被困魏國」,其實也不盡然,事實上,魏國對他的監視頗爲寬鬆。

  嚴格來說,並非是魏國不允許他返回韓國,而是韓王然的存在,讓侯韓武無法返回韓國若他回到韓國,或許會影響到韓然的王位,到時候韓然處境尷尬,他韓武的處境也尷尬,與其如此,還不如就留在魏國。

  這纔是侯韓武留在魏國的根本原因,而並非是因爲魏國強迫,事實上,魏國對於他留不留在國內,其實早就已經無所謂了。

  但這會兒常洪提起這事,這就讓侯韓武忍不住遐想起來。

  他皺着眉頭問道:“國內發生了何事?難道韓然發生了什麼變故?”

  聽聞此言,常洪附耳對侯韓武說道:“侯,如今國內,大王命將不久,未免莊公竊取王位,將軍特地叫我迎侯回國,主持大局。”

  “什麼?!”

  侯韓武聞言面色大變,一把抓住常洪的肩膀,瞪着眼睛質問道:“你說韓……你說他命將不久?!這怎麼可能?!”

  要知道,韓王然比侯韓武小足足十幾歲,韓武絕不相信,他那位本該正當年的義弟,竟然會命將不久。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侯急切地問道。

  常洪搖了搖頭說道:“並非侯想的那樣,只是大王這些年來日夜操勞、積勞成疾……”隨即,他便將前幾個月韓王然在宮殿內不慎跌倒磕破腦袋的事告訴了韓武,聽得韓武幾番欲言又止。

  他的腦海中,不禁閃過韓王然的面容。

  說實話,韓武並不恨韓然,畢竟後者只是做了一些作爲君主該做的事而已,反過來說,韓然不曾爲了排除隱患而將他剷除,這已經盡到了兄弟的情誼。

  因此每當回想起往事的時候,他也只是稍稍有些感慨,感慨天意莫測,讓他兄弟二人落到如今田地。

  見韓武久久不語,常洪催促道:“侯,事不宜遲,請立刻收拾行裝,跟隨末將回國。”

  侯韓武皺着眉頭思索了半響,最終徐徐點了點頭。

  當日,侯韓武便叫妻妾收拾了行囊,隨後在次日,在常洪一干人的保護下,喬裝打扮,悄然離開了大梁。

  待等侯韓武逃離之後,侯府的下人當中,纔有大梁府派遣的眼線察覺到不對,連忙向大梁府稟報此事。

  “侯韓武逃了?”

  大梁府府正褚書禮得知此事頗有些手足無措。

  雖說侯韓武這個人質對他魏國的作用微乎其微,但也不能就這麼放任其逃走啊。

  於是,褚書禮一邊派兵丁追捕,一邊派人稟告雒陽朝廷。

  而這個時候,魏王趙潤在雒陽王宮的甘露殿,剛剛從天策府左都尉高括手中,接過來自韓國薊城一帶青鴉衆的密信,得知了「韓王然疑似崩殂」的消息。

  對於這個消息,趙潤將信將疑。

  因爲這件事也太巧了:七月份韓使趙卓前來雒陽時,他趙潤才旁敲側擊地詢問韓王然的身體狀況,結果不到三個月,韓王然就過世了?

  而就在趙潤反覆看着這封密信,在信中思考着這個消息是否屬實時,便見高括去而復返,稟報了另外一樁事:數日前,侯韓武從大梁逃離,疑似逃回韓國。

  『……』

  趙潤默不作聲,坐在書桌後思考着這兩件事的聯繫。

  按照常理來說,這兩件事很好聯繫,無非就是韓王然真的過世了,然後韓國國內一部分仍然心忠心於侯韓武的人,想辦法將韓武給救走了。

  但直覺告訴趙潤,這件事沒有這麼簡單。

  在思忖了片刻後,他索性來到了垂拱殿,跟內朝的諸大臣一同討論這件事。

  然而,諸內朝大臣對此亦是衆說紛壇,無法得出一致的意見。

  期間,介子鴟大膽地猜測道:“會不會是韓王企圖用詐死來誘使我大魏進攻他韓國呢?”

  聽聞此言,殿內諸大臣都很喫驚,內朝首輔、禮部尚書杜宥更是瞪大了眼睛,一臉不可思議地說道:“這……不可能吧?”

  也難怪杜宥如此喫驚,畢竟從古以來,只聽說過在兩軍對壘時有一方的將領以詐死之計引誘敵軍,卻從未聽說過一國的君主用詐死之計,畢竟一國君主的生死,牽扯太大,搞不好會引起內亂,倘若韓王然當真敢用這種伎倆,那杜宥只能說,這位韓國君主,膽子實在是太大了。

  “詐死……麼?”

  坐在王位上,趙潤思考着這個可能性。

  良久,他長吐一口氣,徐徐說道:“這並非……沒有可能。”

  其實在甘露殿的時候,他就已經思考過這方面的可能。

  雖然如杜宥所言,自古以來從未有過一國君主假傳死訊的前例,但這並不意味着就不會發生韓然那是什麼人?那可是不惜要替楚國吸引他魏國主意,寧願冒着替人做嫁的風險也要將他魏國拉下來。

  似這等膽魄的君主,未必不敢做出假傳死訊的事來。

  聽了趙潤的話,諸內朝大臣面面相覷,他們還是無法認可這種說法。

  當即,藺玉陽便提出了反論的依據在他看來,韓王然斷然不可能假傳死訊,因爲一國君主的崩殂,會引起國家的動盪,況且眼下魏韓兩國的關係緊張無比,以韓王然的睿智,怎麼可能做出這種事?

  一個不好,甚至不需要他魏國進攻,韓國可能就會四分五裂了。

  聽了藺玉陽的依據,魏王趙潤搖搖頭說道:“未見得!……愛卿所言,一國君主的死訊,會引起國家動盪,可目前,韓國國內本來就是一團糟,再亂又能亂到哪去?至於內亂……朕不覺得韓國的貴族會在這個時候內訌,倘若韓氏的分家子弟貪慕王位,膽敢在這個時候竊取,那麼,我大魏趁虛而入,他們皆是亡國之人……他們不至於傻到這種地步!”

  諸內朝大臣想了想,覺得自家君主的說法倒也有道理:搞不好,那韓然還真是用詐死來背水一戰也說不定。

  就在這時,溫崎笑着插嘴道:“照我看啊,管他韓然之死是真是假,我大魏皆不予理睬不就得了?……先擊潰齊國再說!”

  這一番話,還真是讓內朝諸大臣感覺眼前一亮。

  是啊,管他韓然的死是真是假,我魏國皆不予理睬不就完了?

  但此時,前兵部尚書陶嵇卻幽幽插了一句嘴:“前提是魏武軍能打下泰山。”

  這一句話,就讓內朝諸大臣的笑容僵在了臉上。

  是的,他魏國上將韶虎所率領的魏武軍,在攻陷了東郡之後,已向東揮軍至泰山一帶,在那裏,韶虎不出意外地撞見了齊國的名將田耽。

  據前幾日韶虎派人送回雒陽的戰報上顯示,田耽早就在泰山構築了一些列的防禦設施,短時間內,恐怕無法攻破泰山。

  若是短時間內無法攻破泰山,無法直接威脅到齊國,或許,應該改變戰略,進攻或已失去了韓王然的韓國?

  要知道,雖說擊潰齊國可以讓魏國取得優勢,但反過來說,若能直接擊潰韓國,魏國就相當於直接贏得了勝利,畢竟單單一個楚國,就算有齊國在側面幫襯,也不會是魏國的對手韓國若被擊潰,楚國必敗。

  除非楚國識相,早早跟韓齊兩國撇清關係。

  也就是說,泰山戰場,纔是這整件事的核心關鍵所在倘若魏將韶虎能擊敗齊將田耽,攻破泰山,那麼,魏國根本無需去理睬韓王然的死究竟是真是假。

  但遺憾的是,目前在泰山戰場,魏軍的優勢不大。

  在思忖了片刻後,趙潤叫大太監高和取來了中原各國地圖,平鋪在案几上。

  期間,他的目光有意無意地瞥向地圖中的「魯國」,然後又看看齊國,若有所思。

  是的,他在魯國有一支奇兵,運用得當,或可使整個局勢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問題是,爲了攻破齊國,值得提前暴露這支奇兵麼?

  要知道,楚國至今還未進場啊!

  其實在趙潤心中,他是傾向於楚國早早入場的,畢竟他很清楚,魏楚兩國之間肯定會有一戰,只不過是早晚的問題既然註定會有一戰,那麼,他當然傾向於在這場相對有把握的戰役中,一舉擊潰楚國;反之,若錯過此次機會,魏國在發展,而楚國也在發展,十幾二十年後,還說不準誰能打敗誰呢。

  畢竟楚國那四千萬的人口,威脅實在太大。

  『再等等罷。』

  趙潤暗暗告訴自己,就目前的局勢而言,還不值得暴露那支足以扭轉局勢的奇兵。

  當然了,事實上這支奇兵的‘忠誠’,也是他猶豫不決的一大原因。

  而就在這時,內朝大臣馮玉建議道:“陛下,不如調湖陵水軍協助韶虎將軍攻打齊國?”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好主意,但是趙潤並未採用。

  原因很簡單,湖陵水軍是他專門爲了楚國準備的,怎麼能輕易用在齊國身上?

  見趙潤搖頭,介子鴟也建議道:“陛下,單單魏武軍,或難以攻破泰山,不妨調動幾路軍隊協助韶虎將軍……”

  說到這裏,他停頓了一下,大概是在考慮增派哪支軍隊。

  不得不說,雖然魏國有四十萬的精銳之師,但這些軍隊,如今大多都被‘牽制’着:北一軍、上黨軍、河內軍、鎮反軍等,既牽制了韓國,反過來亦被韓國所牽制;而商水軍、湖陵水軍,則是防備着楚國。

  數來數去,或也只有司馬安的河西軍可以調動。

  但是當他提出這個建議時,趙潤卻微微搖了搖頭。

  見此,介子鴟微微一愣:爲何不能調動河西軍?難道說,陛下其實也防着秦國?

  順着這個思路一想,介子鴟就立刻意識到,事實上魏忌的河東軍,至今爲止其實也還未接到命令雖然對外宣稱,河東軍之所以不調動,是爲了牽制韓國太原郡的樂成,但事實上,韓將樂成的太原軍,有桓王趙弘宣的北一軍牽制,就算不能取勝,也足以守住國界,並不需要河東軍。

  『不會真是在防備秦國吧?』

  看了一眼趙潤,介子鴟心下暗暗嘀咕。

  而就在這時,就聽趙弘潤長吐一口氣,沉聲說道:“就暫且擱置韓國,看看泰山那邊的進展再說……”

  而事實上,趙潤等的並非是泰山戰場的進展,而是在等待張啓功的行動。

  他很清楚,無論韓王然是真死還是詐死,張啓功都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必定會趁機在韓國國內掀起一番風浪。

  所謂投石問路,他要看看,韓國面對張啓功掀起的風浪,究竟會作何應對。

  由此才能來判斷,韓王然的亡故,究竟是真是假。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