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投資
【我說陳導在節目裏怎麼對八卦姐處處忍讓,敢情他早就對八卦姐有了想法。】
【陳導這個妻管嚴,八卦姐一發話,他就沒聲了。】
【搞什麼幺蛾子,這是夫妻綜藝嗎,柴扉在節目裏刷什麼存在感?】
【煩請樓上的去看看網絡票選的飛行嘉賓,柴扉穩居第一名,別說她刷存在感了,她就是參與到種地綜藝的錄製,都沒人能說她什麼。】
陳導多嘴解釋了一句,“節目組的財務請了病假,柴扉過來代班,暫時統管財務方面的事務。”
這個解釋很是多餘。
不管他說什麼,在場的工作人員和直播間的廣大網友都先入爲主地認可了柴扉導演夫人的身份。
姜禾禧很有自知之明地道:“我沒有賺錢的頭腦,這種事情我不配發言,下一個。”
虞向晚隨後接了話,“大家都別看我,看我也說不出什麼名堂來。”
楚暘乾脆將話拋了出去,“三位哥哥,這事你們怎麼看呢?”
謝晚意看向了那兩位大佬,等着他們先說話。
顏階借錢是臨時起意,提出的營收項目不是。
“之前的千家宴和月餅營銷做得很成功,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完全有信心也有能力,將蒼浪村年貨做成全網爆款。”
沈應禹單單舉了一個例子,就說服了節目組的大部分工作人員:
“上次的月餅銷售,我們只幹了十來天,營收就高達十九萬,更別說年貨節提前一個多月的備貨銷售了。”
他霸氣地放話道:“這二十萬我們貸得起,自然也就還得起。”
柴扉沒被這些話衝昏頭腦,她當即就問了:“你們預計籌備哪些年貨?”
顏階和沈應禹向來把控的是全局的方向,至於具體措施的落實,還得看業務三人組。
姜禾禧收到倆人遞來的眼神後,想了再想,方纔說道:
“比方說在千家宴上廣受好評的土豬肉,可以做成臘腸臘肉等年貨,放在線上銷售,黃牛肉作爲高端禮品冷鏈發貨,可以成爲春節送人的佳品。”
楚暘經常混跡於香樟樹下的阿婆圈,對於村裏的特產瞭如指掌:
“村裏家家戶戶都種了黃米,聽香婆婆說,用黃米粉蒸出來的年糕軟糯勁道,是她惦念的舊時過年的味道,這款年糕有別於市面上的傳統年糕,作爲年貨推出,一定會賣爆單。”
“我這裏提議的是杏脯大禮包。”
虞向晚接着往下說:
“村裏承包出去的果林,一半以上種的是供佛杏,但凡喫過這個杏子的人,都會饞上這一口酸甜,可以推出杏核、杏仁、杏脯、杏幹年貨大禮包,試試看市場的反應如何。”
柴扉聽得嘴都饞了,她打斷了他們的滔滔不絕:
“年貨的賣價怎麼定?”
“薄利多銷,目的還是要將蒼浪村年貨的品牌打出去。”顏階利落地回道。
“回頭記得把項目企劃書拿給我過目。”
柴扉交代完這件事後,很負責任地告訴陳導:
“這二十萬不能借,得作爲年貨項目的投資入股,打到他們的賬戶上。”
陳導陰沉着一張臉沒說話,沈應禹重重地放下水杯,“一錘定音”地搶話道:
“成交。”
石頭房裏頓時爆發出陣陣笑聲
副導早就眼饞財閥五人組的生意了,尤其是他們每次回去,還提着滿滿伴手禮的時候。
“導演,我支持財務的決定。”
“你支持有什麼用,我說了纔算。”
陳導狠狠地罵了他一聲,轉而面對柴扉時,他一下子就沒了脾氣:“大致先這麼定下來,具體的細節以後再商討。”
【我就知道陳導這個妻管嚴,憋半天也就憋出個屁來。】
【財閥五人組空手套白狼,這下子賺翻了!】
【八卦姐到底是敵是友,我竟然傻傻地分不出來。】
【是友,沒看見最後的結果從借款變成了投資嗎?】
【是敵,財閥二代們的年貨生意超級賺錢,八卦姐這是在爲自家老公分一杯羹。】
傍晚時分,大叔大媽們提着菜籃子上門,個個都來找姜禾禧理頭。
姜禾禧拿出剪刀,“咔擦咔擦”地在小院裏剪個不停。
李有田提了個水桶進門,他撥開排隊的人道:
“禧妹,看我給你帶來了什麼好東西。”
“螃蟹!”
楚暘蹲在地上,看着水桶裏爬來爬去的螃蟹道:“叔,你上哪兒弄來的螃蟹,個頭這麼大,看起來至少有三四兩重。”
虞向晚拿着竹竿,將螃蟹翻了個面,“還都是母蟹。”
“我看看是什麼蟹。”
姜禾禧放下理髮器,主動地圍了上來,一眼驚喜地道:
“有田叔,你上哪兒找來的河蟹?”
“淺水灘下游的石灘裏。”
李有田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小小聲地告訴他們道:
“你要的話趕緊跟我走,這時候的河蟹又大又肥,好喫得要命,去晚了河蟹就被其他人撈走了。”
這句壓着嗓子的悄悄話,奈何被李有田的大嗓門說出來,成了小院裏人人聽到的祕密。
不等姜禾禧作出反應,排隊等着理髮的大叔大媽們全都告了辭,一個個地找藉口離開,嘴上說着下次再來,人早已溜出了石頭小院,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
姜禾禧看着瞬間清空的院子,不滿地嘟囔着:
“大叔大媽們也太不講武德了。”
楚暘不甘落於人後地衝進屋裏,嚷嚷地喊着,“叔,除了拿桶拿抄網還要拿什麼?”
李有田扯着嗓門回了他道:“家裏有什麼肉就拿什麼肉,有雞腸最好。”
姜禾禧跳上面包車,麻利地將車子開到了門口。
還在屋裏坐着喝茶的幾個人,聽到開車聲,不管不顧地跟着擠上了麪包車。
姜禾禧還來不及趕他們下去,就見楚暘提着水桶和抄網衝了過來,一個勁地催喊道:
“姐,快……快開車,去晚了,螃蟹都要讓別人給撈走了!”
她沒時間耽擱,喊上李有田,開着車子就往石灘趕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