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漕運與海運之爭

作者:未知
徐慶第二天就想回去,方醒讓他再等等。 在看到方醒的能量之後,徐慶恨不能馬上就回去擴大規模,讓罐頭進入千家萬戶。 “德華兄,此物在軍中倒是有大用,不過還得看看皇爺爺的心思。” 朱瞻基吃了一天的罐頭,總算是給這種方便食品作出了一個評價。 方醒篤定的道:“軍中採買常有舞弊,而且若是開拔,軍中的肉食最好的也不過就是肉乾,如何能與罐頭相比!” “不但是軍中,那些經常出門在外的,若是攜帶些罐頭出門,也無需爲肉食煩心了。” 朱瞻基回味着味道,贊同道:“關鍵是別人做出來的沒有這個味啊!” 方醒陰險的想到了方便麪,難道方便麪能有自家精心做出來的營養嗎? 當然沒有,方便麪不過是味道濃厚,所以才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朱棣那邊的問題不大,特別是朱瞻基叫人覈算了一番罐頭的成本後,他甚至還覺得方醒損私肥公。 “德華果然是一心爲國。” 夏元吉來找方醒,作爲錢袋子的他,當然知道這件事。 方醒一臉正氣的道:“夏大人,大明各處都缺錢,方某作爲與國同休的勳戚,怎地也得爲此出一把力吧!” 夏元吉來之前就覈算過方醒這邊的報價,聞言就撫須笑道:“若是勳戚們都如你這般,只是……哎!” 方醒察言觀色,看到夏元吉面露難色,就猜測道:“夏大人可是爲了那些……國之屏藩作難嗎?” 夏元吉一愣,急忙否認道:“沒有的事,沒有的事。” 所謂的國之屏藩,說的就是那些藩王。 老朱家除去皇室之外都挺能生的,夏元吉作爲大明理財第一人,當然已經看到了未來的弊端。 要是那些藩王繼續這般生下去,夏元吉敢肯定,大明的財政遲早有一天會被拖垮。 可誰敢提出這個問題? 夏元吉不敢,方醒目前也不敢。 誰敢提出來削掉藩王的地盤和俸祿,估摸着連朱棣都頂不住來自各方的壓力。 在這一刻,夏元吉和方醒都想到了推恩令。 方醒看看門外沒人,就沉聲道:“夏大人,前漢的推恩令成功的基礎是什麼?” 夏元吉的眼中閃過一絲驚喜,有些找到同志的快意。 他緩緩的道:“前漢是挾着平定七國之亂之威,推恩令不過是緩和的一種手段而已。” 方醒點頭贊同道:“我大明此時只是收回各藩王的兵力,並嚴令不得離開封地,只要藩王無反心,則任由他在封地折騰。夏大人,子子孫孫無窮盡啊!” 想起以後那無數的,需要用大明財政來養活的朱家子孫,夏元吉的脊背一涼,只得苦笑道:“等本官兩腳一蹬,什麼都管不着了。” “德華,你與太孫投契,當早早綢繆之,本官就等着你的好消息。” 夏元吉不敢再說這個話題,飛快的就溜了。 狡猾的老傢伙! 方醒也是無奈的苦笑,目前的藩王規模並不足以對大明的財政造成重創,所以這時候提這茬就是在找死。 “不管了,先顧着自己的小家再說。” 方醒叫來了徐慶,商量着能否大規模的生產罐頭,然後從台州府一路向北。 徐慶顯然是調查過路線,胸有成竹的道:“伯爺,水路運量大,消耗小,只要官府能同意,那是小事一樁。” 因爲台州府只能先走海路,然後轉道運河北上,幾乎可以貫穿整個大明南北。 這樣的模式不錯,一路走一路卸貨,能節省許多分銷的成本。 可目前大明的商船想下海,那真是件難事。 方醒想了想,就去找朱瞻基。 朱瞻基一聽走海運,就爲難的道:“德華兄,運河即將全線貫通,已經有人在提廢海運、陸運之事,改走漕運。” 大明的北方囤積了大量的軍隊,以後還要遷都,所以很多物質不能自給,這就需要從南方運送過去。 在目前,這種輸血式的運輸有兩種方式:陸運,海運。 陸運人喫馬嚼的耗費大,而海運則是風險大,一旦遇到風浪,整個船隊能剩一半就算是不錯了。 在朱棣駕崩後,大明的海禁政策越來越嚴,到最後乾脆就一把火燒掉了寶船的圖紙。 燒掉寶船的圖紙不可怕,可怕的是居然把航海資料和安南圖冊也燒了,而且此舉在當時得到了文官系統的一致讚譽。 當然,後來有人說劉大夏並未燒這些資料,只是在皇帝想索取這些資料,探討是否可以再次重現鄭和下西洋的盛況時,把那些資料都藏了起來。 “海運有天然的優勢。” 方醒不得不再次擺出教誨的姿態說道:“走運河,姑且不論船隻大小的問題,咱們就說說要維持運河的暢通,我大明要養多少人。” 運河每年都得要疏通,這些費用和人力都是沿岸的各地政府籌劃,計算下來,成本比海運多出一大截。 而且運河還帶着收稅的功能,在各個地方設卡,對過往船隻收取稅費。 “海運雖然有風險,可也不能完全放棄。” 開挖疏浚運河的工程耗費太大,若是廢棄漕運,方醒覺得自己會被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口水給淹死,所以他只得迂迴建議。 “信風季節,咱們可以走運河,可風浪少的季節,爲何要千辛萬苦的走漕運呢?” 朱瞻基訕訕的道:“德華兄,皇爺爺準備在淮安等地設立四個大倉,到時候直接由軍丁接力轉運。” “全是軍丁運送?” 方醒覺得這事不靠譜,除非是擴大漕丁的規模,不然絕無可能。 朱瞻基近日也旁聽過關於漕運的事宜,所以胸有成竹的道:“百姓運送,則可免除當年的稅糧。” “若是不送呢?” “則照常交稅。” 方醒心中嘆息,這是讓農民們做二選一的選擇題啊! 農民一旦參加運糧,那一年的莊稼都廢掉了,所以免稅。 可就算是免稅了,那些農民喫什麼? “海運當真不能恢復?” 方醒抱着最後的希望問道,他希望大明不要遠離海洋,哪怕有風險,可鄭和的船隊不是常年飄在海外嗎? 朱瞻基知道方醒歷來都看重海洋方面的利益,可朱棣行事,一但定下來後,沒人能動搖他的意志。 看到朱瞻基爲難的神色,方醒忍住捶桌子的衝動,臉色鐵青的道:“運河作爲南北通道是很重要,可重要到爲之廢除海運,我覺得這是一個短視的決斷!” 等到朱棣一去,大明直到隆慶年間的這段時間,禁海的力度越來越大。從短暫的朱高熾時代,到朱瞻基登基後的政策就是這一切的發端。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