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你們將被世人所矚目 作者:未知 等跑完十圈後回到課堂,那些學生們都趴在桌子上喘息着,覺得身體已經不是自己的了。 “老師。” 馬蘇看到方醒和解縉進來,急忙喊道:“起立!” 哪怕渾身痠痛,可這些學生還是站了起來,面帶懼色的看着方醒,生怕他後面還有懲罰。 方醒走上講臺,目光轉動,緩緩的道:“知行書院將會變成一個大熔爐,我希望能把大家重新鑄造一遍。” “你們以前讀書,規矩是死的,也是僵硬的,執行也出了問題。” “可在這裏不行!” 方醒目光炯炯的道:“因爲我希望你們能成爲讀書人的標杆!” 所有學生都坐直了身體,被這個要求給刺激的忘記了疲憊。 “我希望你們擁有擔當,不卑不亢。” “我希望你們擁有強壯的體魄,書生也可上陣殺敵!” 朱瞻基走到了門邊,揮手止住了站在講臺下的馬蘇相迎,然後靜靜的聽着。 “我希望你們擁有正氣,面對醜惡敢於出聲,甚至是敢於出手!” 方醒繼續說道:“我希望你們心中有大明,有遠大的抱負,大明需要你們去努力讀書,需要你們作爲表率。” “當你們走出知行書院時,我希望世人都將爲你們而矚目,因爲你們富有主動性,富有創造性,富有朝氣!” 方醒指着外面的濛濛春雨道:“你們就是這春季,富有生機和創造力,不要浪費你們的天賦和時間,因爲大明需要你們的天賦和時間!” 方醒的手指向掛在牆壁上的那幅大地圖,大聲道:“大明的四周全是財狼,他們在覬覦着我們的財富和女子,他們還想着殺進中原,奴役我們!” 所有的學生都凜然昂首,前段時間教的歷史內容浮現在腦海中。 兩腳羊、屠殺、下等人…… “大明的疆土還不夠大!” 方醒走到地圖邊上,用手畫了個圈,“大明的人口會持續繁衍,難道我們非要等到土地不足以養活自己的親人時才知道後悔嗎?” “奪取它們!” 方醒再次畫了一個大圈,振奮的道:“這是一個需要持續不斷的行動,我們將用手中的刀槍去爲大明,去爲自己的親人開疆拓土,爲我們拓展生存空間!” “把目標定高一點,我希望你們不是爲了溫飽而讀書,不是爲了成爲人上人而讀書。” 方醒走回講臺上,雙手撐在桌子上,目光炯炯的看着這些學生、這些種子。 “如果你們希望我給出一個爲何讀書的答案,那麼我想說……” “我希望你們能爲了大明之崛起而讀書!” “努力吧!對於那一天的到來,我將翹首以盼!深信不疑!” 爲了大明之崛起而讀書! 所有人都覺得身體發熱,血脈奔涌,一股熱氣從胸中往臉上衝去,整個人就像是喝醉了般的眩暈。 方醒走下講臺,看到朱瞻基後楞了一下,然後兩人同時離去。 身後很快就傳來了讀書聲,方醒微微一笑:“從明日開始,家丁們將會帶着他們操練。” “那種日子可不好過。” 朱瞻基想起自己以前被方醒操練的辛苦,不禁露出了幸災樂禍的神色。 “找我何事?” “家父有請。” 在去宮中的一路上,朱瞻基都在琢磨着方醒先前的話,特別是對學生們的希望。 和方醒的要求相比,那些儒家教出來的學生們都是外表風度翩翩,氣度儒雅謙和。 可這些人卻就像是溫吞水,做事循規蹈矩,擁有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難得一見。 “德華兄,若是真能如你所說的那樣,我大明的年輕人將會讓異族顫抖!” 方醒眯眼道:“還不夠,影響力還不夠,我大明識字的人還是太少了,不然我馬上就會把那些簡單的課本全都付印。” “字典啊……” 方醒就此陷入沉思,一直到了宮中才拿定主意。 朱高熾正在處理政事,看到方醒後就笑道:“德華來的正好,你幫本宮看看這份奏摺。” “什麼奏摺?” 方醒接過來看了看,原來是朝鮮使者的一份請求書,說是希望大明能開放知行書院,讓朝鮮學生能進去學習。 朱高熾微笑道:“德華以爲如何?朝中可是有不少人贊同。” “做夢!” 方醒把奏摺遞給朱瞻基,毫不忌諱的道:“殿下,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永恆的只有利益。所以大明的好東西,不應該放出去!” “永恆的只有利益……” 朱高熾品味着這句話,慢慢的眼睛大亮,讚道:“德華此言一語中的,本宮覺着應該讓朝中的那些人也聽聽。” 方醒搖頭道:“那些官員從小接受的學識就是這樣,保守的多,有眼界的少,白費勁。” 當年前宋北伐前後拖後腿的人可不少,大家都希望保持着目前的態勢,在南方苟延殘喘也是一種幸福。 “道理人人明白,可許多人的心態卻出了問題,他們只希望維持現狀,外部最好不要有任何波瀾。” 朱瞻基看完了奏摺,不渝的道:“父親,知行書院可不對外,別說是朝鮮學生,就算是朝鮮王來了也不行!” 朱高熾點頭道:“本宮知曉了,德華的學問非世俗一流,於國有大用,怎能讓外人學了去。” 如果說以前朱高熾還有些疑慮的話,那麼今天在見證了近似於神蹟的熱氣球后,他已經在慶幸自己的兒子當年在北平的運氣了。 而且朱瞻基私下還說了,這個熱氣球不過是方學中的一個小學識而已,當時可是讓他差點就失態了。 飛天一直都是世人的夢想,可誰都沒實現過。 而方醒不過是利用方學的一點內容就能讓人升到空中去,這不得不讓朱高熾心生嚮往。 可他是太子,從小就被儒學包圍的太子。 別人,就像是朱瞻基可以去學方學,因爲他的頭上還有兩層。 可要是朱高熾去學了,估摸着午門外會有不少儒生絕食。 不過想起自己的另外兩個兒子,朱高熾的心動了一下,隨即湮滅。 如果讓他們也去學,那會不會在以後引發衝突。 大明只需要一次靖難就夠了,再來一次,那將是山河破碎,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殿下,朝鮮國雖小,可卻在建州三衛那裏躍躍欲試,我大明當嚴厲斥責纔是。” 大明的茂山鐵礦,誰也別想奪走! 朱高熾皺眉道:“當年建州三衛就上過奏摺,說過此事,不過太祖高皇帝已經以鐵嶺爲界,劃分了地方。” 此鐵嶺非今日之鐵嶺,位置在咸鏡南道。 當年朱元璋的劃分方案被朝鮮知道後,朝鮮人馬上就展開了進攻,可大將李成桂卻藉機造反,於是兩國大規模的戰事終於沒有展開。 否則現在朝鮮這個號稱大明第一藩屬的地方,還能不能存在都是個問題。 可後來李成桂上位後,依然在不斷侵蝕大明的土地。 可惜朱棣認爲朝鮮也是大明的,所以把後來朝鮮侵蝕的地方擱置了。 “殿下,臣想……” 方醒試探道:“聽說鐵嶺風光秀美,日後臣能否到那邊去看看?” 這是在隱晦的表達一個意思:老大,等你以後上位後,能否對朝鮮展開打擊。 朱高熾看着那份奏摺,幽幽的道:“本宮將深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