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爲了混進三國世界,作假吧少年
只好等他下次醒來再詳細詢問。
不過萬一真的到了三國時期,自己的身份問題就得仔細考量了。
自大魔導師劉秀建立東漢以來,因爲他是靠着地方豪強支持才奪取天下的,所以士族豪強就牢牢把控着國家政權。
這個世界,除了門閥士族,普通百姓是沒有上升途徑的。
沒看到曹操這麼嬉笑怒罵豪放不羈的大梟雄,都拼命把自己往漢初丞相曹參後人上靠。
沒看到劉備爲了吸引人才投奔自己,非說自己是漢室宗親,中山靖王劉勝的七世孫。畢竟劉勝本人就有一百三十多個兒女,七世孫,誰能搞清楚他後人當中是否有劉備這個人。
劉備把自己的出生來歷往他這一支靠,打的就是渾水摸魚的主意,說的久了,人家也就相信了。
孫家更是可笑,孫權老爸孫堅只不過是個富春縣小吏,孫堅的父親年輕時窮的連老婆都娶不起,只能胡亂找了個胡姬爲妻,才總算成了家。
後來孫堅發跡了,找來找去找不到姓孫的顯赫家族,竟然把春秋時期戰神孫武搬了出來,死皮賴臉說自己是孫武后人。
簡直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究其原因,就是這時期主流社會只看中家世,家世不行,就算再有能力也沒有人會理你。
所以李源要是還想在這個世界活的自在點,就得編撰好自己的家世,不需要太顯赫,但必須是連續幾代做過官的,最好還要能拿出閥閱。
所謂閥閱,其實就是家譜的一種,原意是指家族功績、經歷。有功勳的世家、巨室、仕宦人家門前題記功業的柱子,泛指門第、家世。
漢末時候士族人家會把這些記錄記在竹簡木瀆之上,與人結交的時候拿出來示人,證明自己的家世。
甚至還演變出了一門學問叫碟譜學,專門有人研究各大家族名人。
李源首先必須先找出一戶姓李的士族之家,最好是五代以內做過官的,有一定名氣,滅門或者接近滅門。這樣就便與他編撰身份,製作家譜閥閱。
李源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古代歷史是必修課,漢朝更是重中之重。
對自己祖上名人當然很是關注。
東漢近兩百年曆史中,最接近三國時期的李氏名人當屬順帝時期的太尉李固和黨錮之禍中的司隸校尉李膺。
李膺是桓帝時名臣,其門生弟子和影響力至今還在,家族子弟有多少人,叫什麼,只要是士族都耳熟能詳,肯定不能造假造到他頭上。
李固就簡單多了,他是七八十年前的大名士,被當時跋扈將軍梁冀誣告殺害和滅族。
隨同他一起被害的還有兩個兒子李基、李茲,只有小兒子李燮逃得性命。
後李燮任官河南尹,在任兩年便因病去世。
其子孫攜棺回故里廣宗,黃巾再度起事佔據廣宗,朝廷剿滅黃巾,官兵反賊數度屠城,李固一門也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算算年齡,李燮若是活着,也應該有六十多歲。按照二十年一代計算,差不多是三代。
正好符合李源要求。
想到就做,李源閃身進了倉庫,拆了一個裝衣服的香樟木箱子,用鋸子鋸成一塊塊長五十釐米,寬三十釐米左右的木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