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蔣幹渡江
座下一人慷慨請令,要往江東探查情況。
曹操擡眼一看,此人三十餘歲,長身玉立風度翩翩,正是新投入他帳下的九江名士蔣幹蔣子翼。
曹操大喜,哈哈大笑道:“子翼先生機辯無雙,定能爲孤解憂!”
九江蔣氏也是當世有名的士族之家,蔣幹自幼飽讀詩書,有機辯之名,與江東大都督周瑜乃是多年同窗好友。
周瑜結識孫策後毅然舉家投奔孫策,得到孫氏重用,執掌江東兵權。
而蔣幹因爲不看好荊州牧劉表,也不敢拖累家族,所以遲遲沒有在荊州出仕,常年在家讀書,觀望天下局勢。
直到曹操率大軍南下,蔣幹覺得天下大勢在曹,所以下定決心毛遂自薦,投奔到曹操帳下。
曹操逼降劉琮,正極力籠絡荊州士族。
見名士蔣幹來投,自然舉雙手歡迎,授予參軍之職。
荀攸也喜道:“若是有子翼先生前往江東,定能查訪到墨家子弟是否相助孫劉蹤跡。”
蔣幹傲然一笑:“區區墨家子弟蹤跡乃小事爾,屬下前往江東或有幾分說服周公瑾來降的把握。”
“哦?此言當真?!”
曹操驚喜的問道。
“周公瑾與屬下多年同窗,相交莫逆。此人常有匡扶明主平定天下大亂之志。江東蠻荒之地,民不過百萬,兵不過五萬,如何能施展他的大志?
若丞相許其上將之職,委其用兵之權,屬下定能勸其率衆北歸,爲丞相帳下犬馬!”
蔣幹一番話說的有理有據的話,曹操聽罷哈哈大笑。
“若周公瑾來投,孤何惜上將之職!子翼,你若能說降周公瑾,使江東不戰而定,孤定然上表天子,不吝封侯相待!”
蔣幹一聽,嘴角微翹,乾淨利落的對曹操拱手一禮:“那屬下即刻前往江東。”
“且慢!”曹操伸手一擺,“且待孤爲你準備厚禮財帛,方不致慢待公瑾。”
“丞相不可。”蔣幹搖頭拒絕道,“周公瑾乃國士,區區財帛須輕看了他。屬下只需一童子相伴,輕舟前往即可。”
曹操欣慰的點點頭:“如此一切依子翼所言。”
蔣幹得令,只在自己住處收拾了幾身換洗衣物和幾卷書冊,帶着一個青衣小童上了一葉小舟,便順江而下,直奔位於赤壁的周瑜大營。
望着消失在長江上的船影,曹操感慨道:“孤原以爲潁川多有才智之士,想不到荊襄之地亦有慷慨瀟灑之士。孤得子翼相助,尤勝十萬大軍。”
荀攸,劉曄等人紛紛跟着出言讚歎,爲曹操能夠很快平定江東稱賀不已。
唯有賈詡微微皺着眉頭,沒有上前湊熱鬧。
沉默了許久,還是暗暗嘆息一聲,打消了再度勸諫的念頭。
不說蔣幹渡江勸降周瑜。
且說夏口城外,李源帶着廖化和一隊士兵上馬晃晃悠悠走了近三個小時,循着標記終於來到關平養傷的地方。
他開始還是有些擔心路上又遇到夏侯稱那夥兇人,所以不管廖化怎麼催促,只是不緊不慢地策馬前行。
說實話,他馬術不好,就算想快也快不起來。
其實走的時間長了,廖化或許也看出來了。不過他雖然有些疑慮,但也沒好意思問。
畢竟李源自己說過,他們家是因爲戰亂避禍南方,路上遇到盜匪,只剩下他一人這些年來顛沛流離。
亂世之中世家大族因此滅族的都不在少數,李源不會騎馬也算不上啥奇怪的事。
他怕開口詢問觸及到李源的傷心往事,便沒有就這件事多說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