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船
第237章船
可這些根本不起作用,轉眼他也被一隻勾魂蜂咬住,毒素蔓延而去,他很快就感覺自己的喉嚨一緊,像是被什麼東西掐住氣管一般。
一羣獄警迅速失去了反抗能力,全部倒在地上。
蒙面的陳少安此刻才走過來,將劉少陽腰間的鑰匙拿出,走到那些瑟瑟發抖的記者們面前。
“諸位,跟我來。”
說完,牢門被打開,他就走在最前面。
那些記者們跟在身後,紛紛猜測着陳少安的身份。甚至有人主動詢問。
可陳少安只是往前走着,沒有和他們有太多的交流。
監獄門口,就像是他周新武所說的那樣,五輛卡車已經停在那裏。
陳少安指了指那些卡車道:
“回報社吧,我在那裏留了東西給你們,看到之後,你們就知道應該怎麼做了。”
聽到這話,那些記者們看向陳少安,眼神中帶着疑惑也帶着欽佩。
“壯士,可留姓名?”
陳若雨跳到卡車上,高聲問道。
陳少安蒙着面道:
“中國人。”
聽到這三個字,所有的記者心頭一震,旋即就意識到這三個字的分量有多重。
卡車消失在夜幕之中,司機按照那些記者的話,將他們送到不同的報社。
這些記者和編輯們,都不敢怠慢,將報社門打開,便看到了桌子上面放着的那些照片。
所有的照片,都做了標註,有時間和地點,以及日軍的暴行。
不需要更多的話,所有的記者們,都知道現在要做什麼了。
這些報社全部燈火通明,印刷機也開始快速運動起來。
周新武在的行動科,有士兵跑過來道:
“長官,上頭說監獄被劫了,讓咱們馬上出發,去盯緊那些報社,如果發現那些記者回去了,就全部抓回來。”
聽到這句話,周新武挖了挖耳朵道:
“什麼?我沒聽清。”
那士兵正要再重複一遍的時候,便看到周新武眼神之中的厲色。
他立刻明白了什麼,旋即道:
“我····我再確認一下?”
“不用,你現在需要做的是,假裝什麼都沒發生,出了事兒,我頂着。”
周新武一字一句地說道。
這一次,他要豁出去了,不止是爲了陳少安的救命之恩,也爲了南京城的百姓們。
在隱約的炮擊聲中,南京城迎來了最後一個和平的晨曦。
日軍的先頭部隊,已經推進到南京郊外。
國軍部署在外圍的防線,好像是紙糊的一般,幾乎都到了一觸即潰的地步。
之前在上海的連續作戰,還有後續的不斷潰退,讓這些國軍部隊的士氣幾乎全面崩潰。
再加上南京外圍的防禦工事有限,想要抵擋住氣勢如虹的日軍,談何容易。
就在這隱約的轟鳴中,一張張報紙,在街頭上再次分發起來。
街上的百姓們發現,這一次報紙上的文字很少。
只有一張張黑白照片。
在那些照片裏面,是大量被屠戮的中國人,和揮舞着屠刀,亦或者是用機槍掃射的日軍部隊。
每一張照片的下面,都是一個地點和屠殺發生的日期。
已經不需要更多的語言來描述了,就算是街邊的乞丐,也能看清楚報紙上的內容和主題是什麼。
日軍在進行屠殺,而且是在一路上都在進行屠殺。
這不是什麼推測,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原本還有很多懷疑,甚至抱着僥倖心理的南京百姓們,此刻終於開始了大面積的恐慌。
這種恐慌,是陳少安想要看到的。
害怕了就會跑,跑了就能活,活下來就有希望。
這些從南京城跑出去的人,都會成爲一顆顆種子,他們可以在中國大地上的任何一個地方,再次生根發芽。
其實從昨夜開始,城中就已經有大量的百姓們,開始收拾好行囊,向江岸奔去。
只是那裏的渡船有限,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百姓,根本無法渡過長江。
如今,這些報紙再次分發下去,將這種恐慌性的情緒徹底引爆。
大批南京城的百姓們,都收拾好金銀細軟,向長江邊奔去。
可只是幾萬人涌動到江岸邊,碼頭就已經人滿爲患。
那些漁船和舢板船,一次只能運載百十人左右,再多就無法橫渡長江,甚至直接沉沒都有可能。
可只是上午,就有四五萬百姓等待在江岸邊,如果只是依靠這些漁船和舢板船,恐怕一天下來,也只能運送兩三萬人到對岸去。
整個碼頭已經亂作一團,所有的百姓們,都在此刻擁擠在了一起。
嬰兒的哭喊聲,女人的尖叫聲,男人的怒吼聲,在碼頭交織着。
還有很多人,甚至直接被擠到了水中,在裏面掙扎着求救。
在遠處的山頭上,陳京標將香菸扔在地上踩滅。
“狗日的,沒有船啊,這可怎麼辦啊?”
在他身後,陳少安面色卻相當的沉着。
“不,很快就會有船了。”
陳少安肯定地說道。
陳京標瞥了他一眼道:
“哪兒呢?我怎麼沒看到,要我說啊,現在我就回南京城去,組織一下手下的弟兄們,和小鬼子巷戰,說不定還能多給這些百姓們爭取一些時間。”
他這樣說着,轉頭看向南京城的方向。
炮聲越來越近,越來越響了。
鬼子的部隊,推進速度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料。
“我說有,就一定會有。”
陳少安還是這樣說着,目光眺望着長江盡頭處。
約定的時間差不多到了,如果盧作孚沒有出意外的話,應該會有百舸爭流,千帆竟發,順水而來。
正在此時,陳京標突然雙目一亮。
他拿起望遠鏡,看向遠處,一蹦三尺高道:
“來啦,來啦!!!少安,船來啦!!!”
聽到這話,陳少安也拿起望遠鏡看過去。
果然,在長江盡頭,天際線和江水交匯的地方,大量的帆船,汽輪,正在向這邊緩緩駛來。
潔白的船帆上面,寫着四個大字。
“抗戰救國!!”
在這些帆船的後面,則是大量的平板船,還有十多艘噸位更大,承載能力更強的輪船。
盧作孚站在船頭,雙手揹負身後,看着南京城。
“陳兄,盧某如約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