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功率電臺

作者:武修文
經過數日的調配磨合,葉少鴻總算是初步掌握了特務處江城站。

  之所以會這麼快,還得益於戴玉農的無私幫助。

  爲了籠絡住葉少鴻,讓他在江城站上儘快做出成績,戴玉農這一次可是下了血本啦。

  他不僅把江城站原來的正副站長調走。

  就連江城站內的兩大權利部門的主官,情報科和行動科的主官,戴玉農也一併給騰空了。

  直接交給了葉少鴻手下的親信。

  這種支持力度是極其少見的。

  由此也能看得出來,戴玉農這一次對葉少鴻寄予了多大的期望。

  不過葉少鴻也沒有讓戴玉農失望。

  整合完了江城站的內部事務後,葉少鴻手腳不歇地,立刻就投身進了搜捕日諜的工作當中。

  他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閱江城站的過往偵破檔案。

  葉少鴻想看一看,在這些案件當中,是否有遺漏的日諜線索。

  可這一看,氣得葉少鴻直接就砸了桌子。

  這都是什麼狗屎啊。

  江城,九省通衢之地。

  在民國時期,論經濟總量,那可是足以和滬上相媲美的內陸第一大城市。

  因爲地理關係特殊的緣故,江城還開設着好幾個國家的領事館。

  這裏,也是華夏內陸的情報中心。

  可看看江城站過往的檔案。

  從寧漢合流,到1932年特務處掛牌成立,特務處進駐江城也有十年的時間了,可這十年裏,江城站破獲的日諜案件居然只有二十餘起。

  也就是說,平均下來,一年才能破獲兩個日諜案件。

  而這些案件當中,還有好幾個,一看就是冤假錯案,根本就和日諜案件不沾邊。

  也不知道是主持偵破者能力不行,還是他們在胡亂栽贓陷害。

  總之是一團糟。

  葉少鴻只是隨意的翻了翻,就把這些過往檔案,直接丟在一旁。

  至此,他也沒有了繼續翻閱找尋的想法。

  因爲根本沒必要,純屬在浪費時間。

  一條偵破方向宣告失敗後,葉少鴻轉而就拿起了桌上電話,打進了李雲龍和池鐵城的辦公室裏。

  把他們找了過來,詢問情報科和行動科是否有積壓未破的案件。

  結果同樣很操蛋。

  江城站的情報科和行動科,他們手裏確實也積壓了一些未曾告破的日諜案件,手裏也掌握了一些線索。

  但這些案件和線索,時間都已經拉得很長了。

  其中時間最短的,還是葉少鴻上次調離江城時,留下來的痕跡線索。

  可估算一下時間,也有三個多月了。

  這麼長時間沒有告破的案件,想要重新拿起來繼續偵破,幾乎沒有任何的可能。

  “廢物!”

  “他們都是廢物嗎?”

  “江城站可是特務處的甲級大站,站內的人手、錢財都是頂配,他們就是這樣幹活的?”

  短時間內,連續發了兩次火,葉少鴻也累了。

  他揮了揮手,打斷了李雲龍和池鐵城兩人的彙報工作,又向他們詢問起了最近幾天裏,江城內警察局、還有情報科科員線人們的情況。

  收穫雖有,但也沒有多大的價值。

  又一條出路斷絕了。

  面對這樣的江城站,葉少鴻居然有了無從下手的感覺。

  他想了想,索性就直接起身,招呼上李雲龍和池鐵城二人,一起去了江城監獄。

  葉少鴻想去那裏看看,能不能找尋到一些蛛絲馬跡。

  這一次,他總算是有了些許收穫。

  在江城監獄的囚犯檔案裏,葉少鴻發現了一個人。

  一個叫許衡的中年商人。

  他被抓進來的理由,是參與了走私活動,這在民國時期,根本就算不上什麼大罪過。

  因爲常年軍閥混戰的緣故,現今的華夏,很多人都在明裏暗裏參與走私活動。

  政府高官、黑幫流氓、市井商人……。

  他們層層勾結,最終在正規市場活動外,又暗中開設了黑市營生。

  這些事情,在民國時期,基本上都已經算是擺在檯面上的事情了,很多普通百姓都知曉一二。

  也有很多人蔘與了進去。

  別的不說,就葉少鴻知道的,特務處內部就有很多人在暗中參與走私活動。

  鄭耀先的手裏也掌握着兩條藥品走私渠道。

  葉少鴻在滬上時,他也在暗中謀劃佈局,試圖開展走私業務。

  那葉少鴻爲什麼會盯上許衡呢?

  原因很簡單。

  這許衡他走私的貨品種類,帶有明顯的東洋痕跡。

  這其實也沒什麼。

  從滿清末期開始,八旗子弟們,還有鄉紳階層,就開始逐漸興起了留洋運動。

  那段時間裏,從華夏走出去的學子們,首選的留洋國家就是東洋。

  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華夏去往東洋留學的人數就已經超過了十幾萬人。

  光頭委座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東洋留學期間,還和他的結拜兄弟一起享用過一個東洋藝伎。

  那個東洋藝伎,更是給光頭委座的結拜兄弟生下了一個兒子。

  國父也曾經不止一次地前往東洋。

  他們當時打的口號,是師夷長技以制夷,都想着學習東洋人明治維新的思路,學習其中的經驗,回國改變華夏落後的一面。

  單純從思想上來說,也無法判斷他們這種方法是對是錯。

  在某個時期,東洋也確實對我們有些幫助。

  就拿黃埔軍校來說吧。

  黃埔軍校開設之初,很多教官都是東洋人,而武器來自毛熊。

  資金來自海外華僑。

  三方合力之下,才構建出了黃埔軍校的雛形。

  所以,民國時期,很多商人私下走私東洋商品進入國內,其實也算不上多特別的事情。

  可這許衡不同。

  他在被抓捕的時候,江城警察局的職員們,在他的家裏,居然還發現了大功率電臺。

  當時許衡給出的理由,是爲了跨洋聯絡賣家。

  這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根據檔案所述,在抓捕到許衡的時候,他的書房裏面,還有很多未曾銷燬的過往電文底稿。

  這些底稿,裏面所說的內容,也都是跨洋交易商品,約定運輸渠道的信息。

  所以這個案子,在告破之時,江城警察局也沒有將其移交到特務處江城站,他們走完程序以後,很快就宣佈結案了。

  但這一切,在葉少鴻翻閱完許衡案的檔案信息後,他卻是敏銳地從中發現了一絲隱藏起來的錯漏之處。

  那就是許衡他投入這麼多,可他走私的貨品他少了。

  許衡他在江城前後經營了三年時間,私下運輸的東洋貨物,僅僅只有兩萬多美元。

  換算成大洋的話,還不到八萬。

  這個數額,在警察局那些普通警員眼裏,足以讓他們感到心驚。

  可葉少鴻不同啊。

  他是諜報行業出身,很清楚地知道,這種能夠跨洋電訊聯絡的大功率電臺的實際價值。

  還有它的珍惜程度。

  能夠跨洋聯絡東洋本土的大功率電臺,每一部都價值近萬大洋。

  這還是它的明麪價值呢。

  最爲難得的,是這樣的大功率電臺,一般人根本就無法獲取弄到,哪怕是我黨,這樣大功率的電臺也極其少有。

  絕對不會超過一掌之數。

  金陵特務處總部內,戴玉農耗費了數年心力,多方謀劃籌措出來的電訊室內,像這樣可以跨洋使用的大功率電臺也才十幾部。

  許衡他一個小商人,他何德何能,又有什麼渠道,能夠弄到這樣的稀缺物資呢?

  更爲讓人驚奇的是,他弄來了這樣稀缺的軍事物資,他在江城辛苦籌劃多年,只走私了幾萬美元的貨品,這可能嗎?

  說不通啊。

  一想到這裏,葉少鴻立刻就做下了決斷。

  他馬上安排人手,去監獄裏面,將許衡押解了過來……。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