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你這樣不對
大楚這邊有滿月宴也有些週歲禮,卻是很少有人擺百日宴。
不過旁人如何她不管,她的寶貝兒子每一個都不能少。
他們府中的酒菜喫過的人都覺格外好,他們發出邀請,相信收到請帖的人家都會願意過來。
陸景之對此沒有半點意見,還興致勃勃的同她一起商量名單和菜譜。
安兒是他的長子,他對他的愛不比顧瑤少。
兩人商量了一整晚,將邀請的名單敲定,也將菜式全都定了下來。
顧瑤視線在升級後的空間中掃過,突然看到擺在角落中的幾個酒罈。
意念一動,木桌微微顫動,一罈沉甸甸的酒就落在了桌上。
“要不要嘗一嘗?”
這一罈酒是用了空間長出的糧食,以及全部用上了靈泉水來釀造的。
雖然酒麴算不得好,可顧瑤還是對這一罈酒的口感極有信心。
酒罈上封泥剛一打開,一股沁人心脾的酒香就瞬間將屋中的每一處角落填滿。
這……顧瑤有些震驚的去看陸景之,這酒的香氣也太好太霸道了一些。
“嚐嚐看吧。”
從空間中取出兩個酒碗,她小心的給每人倒了一點點。
入口,辛、甘、辣、香……百般滋味在舌尖迴盪,又一路滑入胃裏。
兩人似是都沒想到這壇酒的口感會如此奇異,默契的都又嚐了一口。
“景之,這酒……咱們沒辦法拿出來。”
口感好得太過離奇,沒辦法拿出來冒險。
陸景之嗯了聲,將碗中的酒水一口氣喝完,這才說道:“咱們自己慢慢喝好了,將沒用靈泉水的那一罈拿出來嚐嚐看吧。”
顧瑤小心的將這壇酒封好,又放回空間裏,這纔將另一罈取了出來。
沒用靈泉水的口感果然就沒那麼驚豔,這一罈就只能稱得上好喝。
香氣重,口感佳,比市面上一些老字號的鋪子售賣的酒水要好得多,但沒到讓人驚疑猜想的程度。
“這一罈……瑤兒,讓人將這一罈酒仔細封一下,我明日帶到皇宮裏。”
得了從五品的官職,又是皇帝力排衆議將官職按在他頭上,他們總要回敬一二纔是。
“陛下喜歡飲酒嗎?”
顧瑤不去多想,將酒罈想放回空間,這才尋了個由頭將酒罈放去了地窖裏,又讓人秋霞去處理此事。
陸景之看着她如此曲折又麻煩的處理這些,心中再一次開始盤算要如何解決貼身下人會一再生疑這件事。
請帖送出去,顧瑤就專心在府中準備百日宴。
酒樓那邊後廚已經磨合好,樓中的佈局擺設也全部調整完,只等吉時到就可以開業。
只六月只有月底纔有一日是諸事大吉的日子,所以她同黃筠筠就將日期定在了這一日。
但不知內情的人,在收到請帖時的第一反應就是陸家這是要爲酒樓開業預熱。
這一次的百日宴也許會有春喜樓不少招牌菜。
想到又能光明正大的到陸家喫上一頓,收到請帖的人家都極爲歡喜。
倒是不少沒收到請帖的,私下裏找到陸景之這裏,想要討一份請帖。
顧瑤沒想要大辦,所以請的都是相熟的親友。
像是鄭氏、孔家衆人,以及黃家還有吳奎忠一家等等。
現在被人攔着要請帖他也有些哭笑不得,回到府中同顧瑤商量後就將討要請帖的這些人全部列進了邀請的名單裏。
只這樣一來,明明只是私下裏舉辦的百日宴,就變成了大操大辦。
不少因着他太過升職,入仕不到一年就官至從五品的官員就覺他此舉太過招搖。
有人覺得這是顧氏要爲酒樓預熱,有人覺得這是陸家藉着給孩子辦百日宴來拉攏討好不少官員。
只沒想會去想,他們夫妻二人真的只是單純的想給兒子辦一個滿月宴。
鄭氏收到請帖的第二天就來了陸府,她不知顧瑤的用意究竟爲何,向來打聽一番,然後幫一幫忙。
“孔老夫人幫你表哥牽線了一位大人家中的姑娘,那姑娘因着接連守孝,馬上就要二十歲,親事不好議,所以人家才願意看一看你表哥。”
鄭氏說起齊元洲的親事,眉頭就下意識的打結。
年初他們剛來京城時,還覺一切都順暢。
能同吳家聯姻,日後他的仕途也能有人幫襯。
結果不到半年時間,一切都變了。
顧瑤這段時日每次同鄭氏碰面都會聽到她說起齊元洲的親事,已經習慣了她的碎碎念,就只下意識的回道。
“外祖母可是見過那家的姑娘了?”
“沒呢,這不是一直尋不到機會,孔老夫人那裏也沒給我回信,不知道怎麼樣了。”
從護國寺回來已經過了一個多月,這麼長時間沒有音信,她已經猜到了結果,只是不願相信。
“過幾日百日宴的時候我幫您問問孔老夫人,這事行或是不行,總不會一直拖着不給個答覆。”
姜氏也不是那種只會嘴上說一說,然後就什麼都不幫着去做的性子。
鄭氏嘆息着:“那就勞煩瑤兒了,你表哥,哎,親事這麼不順遂,我都有些懷疑他是不是真的有福氣了。”
顧瑤:“……”
倒也不用這麼快就否定這個屬性吧。
在她看來齊元洲就是傻人有傻福,只是鄭氏關心則亂。
知道顧瑤就是單純的想爲安兒舉辦百日宴,沒什麼盤算也沒想要藉機做些什麼,鄭氏就安心的在家中等到了百日宴這天。
陸景之第二日帶着那一罈酒進宮,又在不少人的注視下將酒罈遞到了王友福的懷裏。
“王公公,這是內人同府中下人琢磨出來,下官嘗後覺得味道極好,就想帶來讓陛下也嚐嚐看。”
王友福抱着酒罈子,封口封得並不算嚴,酒罈就抱在懷裏,他低頭就能聞到其內溢散的甘冽酒香。
他立即陪出笑臉,“陸大人如此有心,陛下知道一定會很寬慰。”
這久聞着就極香,也不知他這輩子是否有這個福氣,也能嘗上一口。
王友福抱着酒罈,在一衆來晉見的大臣面前抱着酒罈,飛快的進了御書房。
。